体悟生命的真谛

2024-12-31 00:00:00杨欣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46期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的是四季更替,景物变换,人亦随之或悲或喜,心生涟漪。思昔抚今,不由让人感慨。千年之后的世界,各种繁芜的信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即便我们比古人了解更多知识,但真正能读懂生活、悟透生命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我们如何发现生活的精微,体悟生命的真谛呢?

生命的特质,就在于它的细腻、善感与律动。它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而非批量生产的毫无个性的产品。我们无论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应让自己的生命麻木。一个富有灵性的人不应忘记生活本来的模样,而要拥有热爱生命的激情与直面人生的执着。我们若想保持对于生活的灵性,就应该从关注生活细节入手,葆有那份发现美好并能与之共情的敏感。灵性究竟是什么?我想并不仅仅是天赋智慧,而是一种能以发自内心的关怀生命和体恤万物的品性。

这样一种灵性,能使我们感知许多形而上的东西,从而守护灵魂的清明。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中,动物和人看似平常的皮囊下有着富有个性的灵魂。我想这正是作者用灵性的视角去体察生活的结果。其实,我们身边的生命体都是这样有血有肉且独一无二的,只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们泛化、同化、物化了。如此一来,我们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少了耀眼的光彩。我们只有将自己瞳孔前的这层无形的阴翳消去,才能走入具体事物的内部,发现宇宙万物的可爱之处。

想要保持灵性并非一件难事——只要从细微处入手,其中,最佳路径便是从身边小事出发。比如松浦弥太郎就善于发现琐屑小事中的趣味。他期待每一天饭团的新鲜口味,即使是饭团中的一颗梅子也能给他带来无限欣喜。这样的人,一定每天都能品尝到全新的快乐。所以说,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当然这个“做”并非去完成一件具体的事,而更多的是指去观察、回忆和思考。当我们具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有一颗善于体悟的心灵,即使是面对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好,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熠熠生辉。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的“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不能局限于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身外的世界。只有跳脱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我们方能了解更多的世界真相。而这也是拥有一颗善感的心的秘诀。拥有这样一颗心,我们能收获更符合客观的感受,而非主观臆断。我们能从感受的起点就超然物外,而唯有超然物外才能入乎其内,体悟生命的真谛。

【浙江新昌中学高三(7)班】

◆点评

这篇作文阐述了一个较为抽象的论题:如何发现生活的精微,体悟生命的真谛?开头由《文心雕龙》中的名句起笔,引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理论性、知识性并具。同时也彰显出考生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