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是康百万的小儿子,自然是娇生惯养,身边有奶妈和仆人伺候,长到十五岁,却是弱不禁风,大病没有,小病不断,走几步就喘气,一着风便伤寒,像深秋时节树枝头上的叶子,随时都有可能凋零。康家有的是银子,找了不少大夫,名贵药材吃了几箩筐,还是于事无补。
听说清易镇的中医李诏亭有两把刷子,康百万便让管家来顺带着康小勇去了。
走进诊室,看到前边有四五位病人在排队等候,来顺不顾小勇的阻挡,走上前来,要仗势插队。李诏亭看了后面的康小勇一眼,说:“不是急病,后边排队。”
来顺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袋子。
李诏亭没有理睬来顺,专心给眼前的一位病人把脉。
来顺正想发作,看了看周围那些人带着不屑、不满的眼神,只好灰溜溜去后边排队。
轮到康小勇时,李诏亭望闻问切一番,说:“这个病好治,无须吃药。”
来顺一拍胸脯,豪气地说:“康家有的是银子,再名贵的药材也用得起。”
李诏亭冷冷一笑,回道:“之前不是也用过,怎么没见效?”
来顺哑口无言。
李诏亭说:“洛河边有个春秋阁,春秋阁供奉的是关公。少爷若诚心祭拜,等到关公头上出现金光,便可健走如飞,疾病可愈。”
来顺说:“李大夫,这……这有用吗?”
“我是大夫你是大夫?”李诏亭有点不高兴了。
“听您的,听您的。”来顺忙赔不是,“李大夫,怎么才算诚心?”
李诏亭说:“必须每天去祭拜,风雨无阻。”
来顺笑了:“这个不难,洛河就从康家门前过,坐船逆流而上,不到半个时辰,便到春秋阁。”
“不能坐船。”李诏亭摆了摆手。
来顺愣了一下,回道:“那就骑马或者坐轿。”
李诏亭摇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来顺不高兴了,说:“李大夫,您总不会让我背着少爷去吧?”
李诏亭说:“让康少爷每天走着去,走着回来。”
“啊?”来顺吃了一惊。康小勇也面露难色,好像死到临头了。
李诏亭说:“从明天开始,照我说的去做。”
来顺小心地问道:“李大夫,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到关公头上的金光?”
李诏亭说:“七七四十九日如不见,则需九九八十一天,如再不见,那就需要一百六十天……下一位。”
来顺和小勇回到康家庄园后,康百万听了来顺的汇报,说:“既然大夫发话了,就依照人家说的办。小勇每天先去春秋阁一趟,回来再去私塾念书,其他事不用插手。”
小勇为了活命,只得依照李诏亭和父亲所说,第二天早上从康家出发,徒步前往春秋阁。康小勇的身子弱,不能走快,走走停停,常人半个时辰走完的路,他整整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春秋阁。
春秋阁又名启圣阁,原属于一座颇具规模的大王庙,大殿内供奉河大王黄守才,启圣阁是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内供奉关公。关公被视为忠诚和义气的象征,被尊为“武财神”,象征着财运和平安,因此,许多庙宇中供奉有关公。
小勇拜罢关公,稍作休息,原路返回。
一天天过去,小勇走路的速度逐步加快,由最初的一个来回三个时辰减为两个半时辰、两个时辰,到后来,基本上一来一回,需要一个半时辰。
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小勇没有见到关公头上散发金光。
小勇不敢懈怠,继续坚持每天祭拜关公。
到了九九八十一天,小勇依然没有见到关公头上的金光。
小勇有点灰心,去找李诏亭。李诏亭说:“可能你心不诚,继续祭拜。”
整整走了两年,不论下雨还是落雪,小勇一天不落。这天,他走进关公殿,看到关公头上依然没有金光,不由发怒,拿过关公手中的大刀,把关公的左胳膊砍掉了。要不是在场的其他香客阻拦,他非毁了关公像不可。
香客们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
“这怨不得关老爷,可能是心不诚。”
“莫非是李诏亭忽悠人?”
“李诏亭是名医,不会干这事。”
“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尾。这事难说。”
康小勇心中一动,没有回家,徒步赶到清易镇,来找李诏亭兴师问罪。
看到康小勇,李诏亭问道:“咱先不管金光不金光的事,你的身体如何?看你红光满面的,应该没事了吧?”
康小勇愣了一下,点着头,朗声说道:“一年多没有生病,现在能吃能喝能睡觉……”
李诏亭笑了。
康小勇忽然明白了,弯腰给李诏亭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康百万得知康小勇的鲁莽之举后,狠狠责骂了他一顿,又请工匠把关公的左胳膊修复。
康百万提出重金酬谢李诏亭。李诏亭拒绝了:“行医若是为了名利,与盗匪无异……康掌柜,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贵公子本没有病,多走动,多劳作,持之以恒,则强身健体,无疾病之忧。”
此后,康百万规定,凡是康家男丁,每日跟长工一样,参加一定量的劳作;康家女眷,学习厨艺、女红,不再使用丫鬟和仆人。
数年后,一九三五年秋,洛水大涨,将春秋阁的大殿、南配殿等冲毁殆尽,只有关公殿屹立不动。时至今日,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关公的左胳膊还有修复的痕迹。
选自《鸭绿江》
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