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之大者”促进成果转化 让科技创新之树根深叶茂

2024-12-31 00:00:00张明辉
中国共青团 2024年23期

图 | 低碳院科研人员在开展研发实验

国家能源集团是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是全国最早以“低碳”命名的央企研发机构,立足“碳、氢、水、废”4个要素,开展氢能、储能、人工智能、CCUS等8大方向研究。累计承担科研项目7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8项;拥有高端科研平台18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累计申请3166件专利,已授权1267件,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累计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2024年10月16日,低碳院王鹏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新型催化技术研究成果。

作为企业的前沿技术研究院,低碳院高度重视本次“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参加选题征集工作,提出的“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研究”选题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最终成功入围并发布榜单。

一年来,低碳院全程与大赛组委会、各高校师生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做到有需必应、有问必答、主动服务。工作专班的同事经常夜里还收到咨询短信,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复。高质量的赛事服务提高了选题参与度,保障了赛事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一年来,低碳院通过出题、发榜和参与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共青团组织的沟通交流,同时深化了和参与该赛事的各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激发了大学生在该领域的研究热情,提供了更多的碳中和原创性前沿技术思路,寻求低成本的CO2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建立产学研合作生态,加速该技术从研发到转化应用。

一年来,低碳院深刻体会到,只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才能推动赛事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技术,通过企业“出题”、学生“答题”、专家“阅卷”,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作用,打通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比赛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选题和企业实际需求,低碳院组织参赛师生到低碳院CCUS实验室、中试车间等进行实地参观,并与相关研发人员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终审结束后,参赛师生再次走进低碳院开展研学交流活动,低碳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经验,现场答疑解惑,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基础研究与工业研究的区别,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低碳院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也十分重视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多年来,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岗位、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设立校外实践基地、举办大学生“开放日”活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方式,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未来,低碳院将进一步借助“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平台,加强与各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用”长效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服务“国之大者”,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