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共有基层团组织36万个,团员572万人,专职团干部3.96万人,兼职团干部56.74万人。调研发现,广东省团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办学设施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学员调训不够精准、有效覆盖面不够等问题。如何将培训延伸到基层团组织,实现量的覆盖与质的提升,是广东省团校近年来努力探索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中央团校教学基地,广东省团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央团校校长阿东在全国团校工作研讨会上的部署要求,强化“五抓”举措,探索以建设分团校为抓手,推动培训向基层拓展和延伸,带动地方团组织开展联动培训、联动调研、联动研究。目前,已在全省新建地市分团校7家、县区和乡镇(街道)分团校55家,全省团校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初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系统谋划“抓方向”,为团校协同发展“定调子”
一是团省委高位推动定方向。团广东省委高度重视全省团校建设工作,指导省团校推出《关于推进新时代广东省团校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一体两翼多轮驱动”(一体:省团校牵头;两翼:充分发挥广州市团校和深圳市团校作用;多轮驱动:推动条件成熟的市县、高校和国企挂牌省团校分校或建团校)的模式,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全省团校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团省委书记会议两次专题研究广东省团校分校建设事宜,印发《广东省团校分校建设工作指引》;书记班子深入广州、惠州、汕头、云浮等地调研团校建设及发展情况,并与地市党政领导一起为新建成的市团校挂牌。二是省团校统筹推进抓落实。广东省团校将分校建设和指导基层建团校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组建由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设立专班具体对接和推进团校分校建设事宜;安排28位青年骨干教师对21个地市团校情况摸底调研;校内9个业务部门分别对口包干负责一个基层团校,精准指导各分校建设。
(二)强基赋能“抓人才”,为团校协同发展“育苗子”
经过不懈努力,广东省团校于2022年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复函同意取得教师职称评审权,实现本校在职在岗正高级及以下层级专任教师职称校内自主评审。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启动首次职称评审工作,按程序推动校内16位讲师、2位副教授晋级,为统筹推进全省团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打下坚实基础。近3年来,广东省团校教职工人数由43人上升到93人,增长率为116%,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由原来的5人增长到12人,博士由原来的2人增长到12人。推动全省团校教师参加中央团校师资班、省委党校师资班,提升团校师资水平;选派广东省团校骨干教师到基层团校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进一步加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凝聚合力“抓资源”,为团校协同发展“搭台子”
对接中央团校等上级单位专家资源,强化课程资源库建设;联合省内外党校、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基地等共建31个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联动教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课程纳入党校培训系统,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赴省委党校中青班授课,推动90%地市党校、85%县级党校将该课程纳入培训计划,指导带动、协同推动本地本级团校建设;向省委组织部推荐两门课程参加“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省级评选,实现党校系统的精品课程评审和课题项目向全省团校教师开放申报资格,为全省团校课程建设提供更好平台;统筹好“志愿服务研究专项课题”(省哲社规划项目)、“广东省青少年研究课题”(与省社科联共建课题)及“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三大课题平台,聚拢培养一批党的青年工作研究者和课程开发者,为全省团校协同发展储备研究力量。
(四)创新提质“抓示范”,为团校协同发展“铺路子”
一是发挥省团校牵头作用。广东省团校近五年共举办培训班450余期,约32万人天,注重培训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倾斜,承办多期少数民族地区团干培训班,同时,组建青年讲师团开展送课下基层1200余场,覆盖青年100多万人次,切实推动培训向基层延伸覆盖。二是发挥副省级城市团校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广州市团校打造全国首家云团校,构建具有团青特色的青少年思想引领的网络阵地,目前已有课程650多门,创新推出青少年思想引领的系列融媒体作品600多项;在市内建有38家分校,具备比较成熟的分校建设和管理经验。推动深圳市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社会实践、业务技能、专题特色等五大类课程模块100余项课程;创新开发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课,打造市内8条线路共33个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
(五)分类推进“抓特色”,为团校协同发展“强底子”
各地市团委积极开发当地特色现场教学资源,打造特色培训品牌,为推进团校协同发展奠定基础。茂名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桥村考察调研点为主线,打造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柏桥讲堂”,同时挂牌广东省团校教学基地;清远市以连樟乡村振兴学院为教学点,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为主题设计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围绕“百千万工程”,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者和致富带头人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教学培训基地;湛江市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为主题开发研学课程,成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经济、海洋渔业、海洋生态、海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汕头市以“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为主题开展特色现场教学,打造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潮汕文化和和美侨乡四条精品路线,提升培训教育质效;惠州市设计开发“穿越惠州 红色研习”等实践体验品牌课程;云浮市推动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温氏学院等特色教学基地将特色资源融入团员教育全过程。
接下来,广东省团校将在中央团校的指导下,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省团校一盘棋思想,系统规划、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对各基层团校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团校资源力量共建共享,形成互学互补、共通共进的培训体系。
(一)坚守“为党育人”本色,聚焦高水平师资打造和培训质量提升。履行好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中央团校教学基地的职能,常态化办好团中央委托的各类团干部培训班;积极打造以省团校课程库为中心,各分校为重要教学点的教学联合体,构建大培训格局;带动省内各级团校优秀教师积极参与中央团校举办的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遴选活动,提升教学培训水平。
(二)强化“为党献策”成色,聚焦高质量咨政成果产出。做“有方向”“有组织”“有平台”的研究,把牢研究的政治方向,聚焦研究的重点领域,突出研究的实战效果。组建各级团校教师+机关干部组成的课题组,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共青团重点领域,产出高质量咨政成果;借助干部院校的资源优势,协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平台,加强同学术界交流合作。
(三)擦亮“团校姓党”底色,把严的要求覆盖到分校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正风肃纪,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对原有的党建纪检、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80余项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形成权责清晰、治理规范、协同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