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跃社区团的组织和工作,增强共青团社会功能,在团北京市委的指导下,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工中心”)面向全市16区及经开区开展了社区青春行动市级示范活动,在精细调研选点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品牌项目、设计多元活动等方式,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一股青春动能。
明确工作目标,形成工作模式。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律和青年聚集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基层社区服务,加强培育青年社会组织,重点支持一批工作体系健全、有品牌特色的社区青春行动实施社区,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2023年以来,社工中心具体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市级示范活动,持续推动社区青春行动提质扩面,在阵地、项目、资源三方面深入基层社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形式,统筹考虑社区类型、硬件设施、党政支持等条件,遴选出70个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
围绕社会关切,解决基层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治理和青年发展,社工中心在设计市级示范活动时对试点社区进行了充分调研,了解各社区的青年分布状况、场地基本情况、社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面向社区居民收集活动需求和期望,向社区工作人员收集意见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北京市社区青春行动市级示范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设计了12类市级示范活动,以“温暖社区”“美丽社区”“活力社区”“和谐社区”4个行动方向为主,服务领域涵盖了青少年帮扶、智慧助老、社区文体活动、垃圾分类、生态环保、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深化活动内涵,提升专业水准。社工中心邀请高校社会工作领域专家、社会组织骨干、经验丰富的基层社会工作者对12类活动进行指导,并提出专业化指导意见。在实施过程中,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活动专业性。同时,对每一项活动的效果等进行跟踪反馈,让示范活动成为可执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项目。
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建“温暖社区”。常态化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课后、假期集中看护辅导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通过调动家庭参与,在子女教育服务中推动青年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增强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情感连接。提升社区少先队活力和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创新青少年公共参与,建“活力社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设计助老“青”行动之“讲讲你的胡同事,说说我的少年时”等主题活动。以“智慧助老”为重点,发挥青年在使用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培训,深入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参与公共环境营造,建“美丽社区”。设计“分小萌”青守桶之小手拉大手、“分小萌”青守桶之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等活动主题。推进社区“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鼓励带动居民养成绿dbb99276248fe0a0055019f43da5e868色生活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带动家庭参与、社区参与。
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建“和谐社区”。设计社区青春读书会之红船远航、社区青春读书会之我与作家面对面等主题活动。了解掌握社区各类弱势青少年群体情况,引导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和青年社会组织等力量深入社区轮流开展服务,做好社区青少年权益维护等工作。
优化基层组织体系。明确市、区、街道、社区主要服务负责人,建立服务联系人台账,在团干部、团代表、青联委员等与社区结对参与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动员青少年事务社工、社会组织骨干、社区达人等组建骨干队伍,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常态化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持续推动“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基层队伍建设,通过基层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凝聚青年志愿者。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回社区报到,进一步激活基层阵地,有效地补充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依托团北京市委社区青年汇活动阵地、北京青少年社会组织服务基地,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联合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民和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单位对接试点社区开展可持续性服务。深入链接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社会组织、辖区共建单位、“两企三新”青年等力量,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逐步提升社区青春行动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
搭建共享互通平台。引导团属青年社会组织面向社区发挥作用、增强服务功能。推动已建成的市、区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与试点社区进行结对共建,共同实施社会治理项目。通过参与社区青春行动市级示范活动,重点培育一些青年社会组织,依托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其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