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在探究中积累经验、发展经验

2024-12-30 00:00:00刘燕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新知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进行探讨。

一、学生发现或创造新知的基础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认识”安排在六年级上学期进行教学。在这一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及其特征,还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及其特征,对圆已有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其中圆的基本特征包括:圆的边是曲线,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

这里主要涉及两方面的新知:用圆规画圆和圆的基本特征。按照让学生探究发现或创造新知的路径,需要学生自己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其中的难点是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基本特征。

(二)活动经验分析。

1.学生已有的研讨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新知的发现和创造都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为此,需要分析学生研究“图形的认识”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根据原有经验能否发现新知。

前期学生学习研究图形特征一以贯之的方法基本是:确定图形的关键部分,数关键部分的数量,看关键部分的形状,找关键部分之间的关系。

以长方形的特征和长方体的特征为例,认识图形特征的方法与发现的图形特征对应情况如表1。

2.学生依据经验发现圆的特征的活动分析。

在学生已经研究的图形中,图形特征所涉及的关键部分都是图形的组成要素,一眼就能看到。与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有所不同的是,圆的关键部分圆心、半径、直径都是看不到的,是隐性存在的。因此,学生如果依据已有经验,很容易发现圆是曲线图形,但较难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等关键部分,也较难感受其关键作用。而圆心、半径、直径等与圆的位置、大小密切相连,可以通过设计画圆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发现看不见的关键部分。与此同时,关联图形的测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发现或创造新知的支架设计

支架分为经验回顾和任务驱动两个方面。

(一)支架一:探究图形特征的经验回顾。

回顾和提示研究图形特征的方法:确定图形的关键部分,数关键部分的数量,看关键部分的形状,找关键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支架二:画圆任务。

画圆活动目标不仅指向画圆技能,更指向圆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发现圆特征的支架,由易到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画圆任务。

第一层次,通过用喜欢的物品画圆,支撑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之一:圆是曲线图形。

第二层次,用圆规画圆,发现画圆的策略方法,并体会圆的形成过程,感悟除了看得见的部分,还有一些看不见的部分(圆心、半径、直径)对于圆的形成很关键。

第三层次,画与老师发的圆片同样大小的圆,再次感悟看不见的圆心、半径、直径不仅是圆形成的关键部分,还与圆的测量密切相关,这些与测量密切关联的部分也是图形的关键部分。

在活动中积累新的活动经验:研究图形特征时,有的关键部分可能是看不见的,决定图形大小、形状的部分应成为研究图形时需要关注的关键部分。

最后融入新的活动经验,完善对圆特征的探讨。

设计任务支架与发现新知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分:圆是曲线图形][用圆规画圆][画与老师发的圆同样大小的圆][看不见的关键部分:圆心、半径、直径等][形成并发展新经验、方法][回顾并应用旧经验、方法][发现][初步感悟][圆心、半径、直径等的数量、关系等特点][关联测量发现][发现]

图1

三、前置探究,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独立思考新问题

将支撑学生发现新知的支架设计以前置探究单的形式呈现,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探究单的任务是:画圆和寻找圆的特征。这两项任务学生从未学习过,对学生而言,就是新问题,学生完成任务如同数学家面临人类的新问题一样。

对新问题的探究,需要时间和精力。因此,前置探究的完成时间是上课前一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保障学生不受同伴影响,能依据兴趣和需要,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解决问题。

探究单设计如下:

[“圆的认识”前置探究

1.用喜欢的物品画圆。你使用的物品是:""""""。

2.尝试用圆规画圆。使用圆规画圆,你有什么诀窍?

3.研究图形特征的方法:找图形的关键部分,数关键部分的数量,看关键部分的形状,找关键部分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一写圆有什么特征。

4.想办法画一个和老师发的圆片同样大小的圆。(说明:不能印画)

独立探究后我的发现:

独立探究后我的困惑:

。]

在独立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画圆的方法,探索和发现圆的特征,感悟圆的特征与测量之间的关联。

四、课堂探究,学生像数学家一样讨论交流发现新知

(一)回忆旧知,唤醒研究经验。

师:大家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生: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长方体……

师:谁能举例说说对某个图形的认识?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是直的且对边相等,4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大小都一样,相对的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师: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生:找图形的关键部分,数关键部分的数量,看关键部分的形状,找关键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相机出示表2,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回顾认识图形的经验、方法。

表2

[找关键部分数数量看形状找关系长方形边4条直对边相等角4个直角四个角都

是直角......]

(二)探索画圆方法,初步体会圆的特征。

1.欣赏生活中的圆,并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2.用自己喜欢的物品画圆。

同桌交流前置探究时选用什么物品画圆,方法怎样,教师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作品略。

师:同学们介绍用来画圆的物品有很多:硬币、水杯底座、笔套、尺子里的圆孔……为什么你们不像以前画长方形等图形一样,使用直尺呢?

生:因为圆的边不是直的。

3.用圆规画圆。

(1)反馈前置探究时遇到的困惑。

师:圆的边是曲线,因此人们使用了一种新的工具画圆,这就是圆规。昨天在家里,同学们已经尝试使用圆规画圆,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遇到的问题。(如图2)

(2)交流使用圆规发现的方法。

师:在使用圆规画圆时,有没有什么诀窍?

学生先四人小组交流,再依据前置探究情况选取代表性观点进行分享。

生:我的诀窍是尖的那头不动,只动铅笔那头。

生:使用圆规画圆时,我先固定中心点,画时将纸拖动。“纸动笔不动”。

生:拖动纸转太麻烦了,用手握住圆规上的把手转动。

生:我要提醒大家,用圆规的针尖固定住中心点,转动时两脚张开的角度不能改变。

生:圆规的尖头固定在纸上,再用有铅笔那头转一圈,转的时候不要变大又变小。

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演示并总结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方法。教师请学生再次练习用圆规画圆,总结画圆的关键:圆规针尖所在的点不能移动,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不能变。

(三)探索圆的特征,画圆中感悟圆的特征。

1.运用活动经验探索圆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之前认识图形的方法,你能说说圆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分享。

生:圆没有角,是一个封闭图形,也没有边。

生:圆没有角,四周是弧形,它有边,只不过是弧形的。

生:(如图3)我也同意圆是有边的,像是有许多短短的小边,光滑地挨在一起。

师:大家都发现圆没有角,圆的边与之前我们认识过的图形不一样,它的边是曲线,并且是封闭的。

生:圆有无数条高,不管怎么转,它都有条高。

生:我认为圆的关键部分是中间,只有一个关键部分在中间。

师:大家还认为圆有无数条高,最关键的部分在中间。

2.讨论画圆中,感悟圆的关键部分。

(1)讨论分享课前探究:如何画一个和老师发的圆同样大小的圆?

(2)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生生互动。

生:量出老师发的圆片的上、下、左、右四端的长度,再按照量出来的长度画一个相同的圆。

生:量出来这个长度,该怎么画这个圆呢?

生:(如图4)可以按这个长度画很多条线,再将线的两边(端)的点连起来。

生:还可以按照这个长度的一半,用圆规画圆。

生:我有更简单的方法:找中心、定长度、再画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找中心。

生:(如图5)可以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中心,再把圆规打开一样的长度就可以画出和老师发的圆同样大的圆了。

(3)再次尝试画和老师发的圆同样大小的圆。

3.再次探究圆的特征。

(1)再次思考圆的关键部分。

师:通过画和老师发的圆同样大小的圆,你认为圆还有哪些关键部分?

生:圆的中心很重要。

生:圆心到边缘的这条线很重要,否则就画不出同样大小的圆。

生:圆的上、下、左、右四端的长度很关键。

师:很好,你们已经发现了看不见的圆的关键部分,这些关键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打开书来看。

(2)借助教材,指导学生完整、清晰地建立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再次探讨:这些看不见的关键部分的数量、形状、关系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略)

(四)练习(略)。

(五)总结。

师:想一想,后续可能还要学习圆的什么知识?

生:圆的面积、周长。

师: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应该会和半径、直径有关,直径就像高一样。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

生:知道了关系就可以通过一个部分计算出另一个部分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如果再给你一个新的图形,你会研究吗?如何研究?

生:先确定关键部分,关键部分可能看得见,也可能看不见;再数各关键部分的数量,看关键部分的形状,找关键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把解决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搭建探究支架,鼓励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发现新知、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深入思考,积累经验、运用经验、发展经验,建立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WH]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新知
新知
圆的启示
生活新知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4:54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
江南诗(2020年3期)2020-06-08 10:20:40
圆规小姐圆梦记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规小姐圆梦记
学生天地(2016年12期)2016-04-16 0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