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是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认识的开始,是数量比走向份数比的起点。学生在一年级比差关系的学习中经历了“识别对象—确定标准—寻找关系—表达关系—应用关系”的过程,积累了比较的经验。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学生借助生活中具体数量的比较,发现新关系,即倍数关系。认知路径更应凸显“确定标准”和“寻找关系”这两个环节,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倍是两个数量比较中以一个数量为标准,另一个数量包含几个标准的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一、情境引入,唤醒比较
(一)热身活动。
观察老师和女儿用梨和石榴榨的果汁颜色,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发现使用的两种水果数量不一样,引发学生进一步分析两种水果数量关系的需求。
具体情境:周末,老师和女儿分别用梨和石榴混在一起榨汁。(图略)
核心问题:两种水果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活动形式:学生观察图片,师生对话。
活动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在真实情境中唤醒学生对比差关系的回忆,唤醒比较的过程并巩固比差关系中两个比较的对象互为标准的事实。
(二)精彩片段回放。
师:(出示图1)谁来说说两种水果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生:梨比石榴少4个。
师:真棒!这位同学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他在干什么?
生:比较!
师:他把这两种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除了这样比,还可以怎么比?
生:石榴比梨多4个。
师:(指着图2)同样是这两种水果比,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一个是梨比石榴,另一个是石榴比梨。
师:看到两种水果的顺序调换了。跟谁比,我们就把谁当成标准。你能找到这两个比较中的标准吗?
生:第一个跟石榴比,石榴是标准;第二个跟梨比,梨是标准。
师小结:找得真准确,当标准的数量多时,得到的结果就少;当标准的数量少时,得到的结果就多。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选的标准不一样,比出来的关系就不一样。(板书:标准)
二、进行比较,发现关系
(一)学习任务一。
具体情境:老师配的果汁,梨和石榴有什么关系?
核心问题:(1)你是怎么比较的?(2)比较石榴和苹果的个数,有什么新关系?
学习活动记录单:(如图3)
活动形式: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活动时间:15分钟。
【设计意图】应用比较的思维过程,寻找倍数关系,实现从数量比到份数比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二)精彩片段回放。
师:再次比较这两种水果,你能找到什么样的新关系?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1.建立“份”的视角。
生:我发现2个梨、6个石榴,这2个梨和2个石榴可以是1组。2个石榴是1组,所以画2组。(如图4)我找到的关系是石榴比梨多2组。
生:(如图5)我先看到了2个梨对应着2个石榴,所以2个石榴是1组,是1倍,有3组,就是3倍。
师:观察作品1和作品2,这个新关系是从什么角度发现的?
生:1组1组地看。
师:真厉害,你们现在已经不是1个1个地看了,而是1组1组地看,这很重要。
2.确定“标准”。
师:像这样1份1份地看,是把谁作为1份?为什么1组就圈2个?
生:因为这有2个梨,还有2个石榴。
师:你是看谁的个数来2个圈为1组的?也就是说,在确定1组圈几个的时候谁更重要?(生:梨)非常好,先看到梨有2个,看成1份,然后就从石榴里找有这样的几份。先确定1份,就是先确定标准。
3.认识有几个这样的标准。
师:看一看,这跟刚才我们的比较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拿其中一种事物的个数当成1份,然后拿另一种事物与它比较,有这样的几份?
生:3份。
师:你怎么表达这个关系?
生:石榴的个数比梨多2倍。
生:石榴的个数是梨的3倍。
4.完整地建立倍的表达。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找倍数关系的过程特别重要,你们先用谁作为标准确定1组?得到了什么关系?
生:先看2个梨,以梨作为标准,得到了石榴是梨的3倍。
师:那现在如果让你讲一个比较的故事,你会讲吗?同桌两人试一试。
生:石榴和梨的个数比较,先看梨,根据梨的数量确定标准,这样2个梨是1组,或者说1份,然后2个圈1组,圈出了3组,所以石榴是梨的3倍。
师小结:说得真清楚,我们在讲比较的故事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谁和谁比,谁是标准,然后找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能确定它是标准的几倍。
三、继续比较,巩固关系
(一)学习任务二。
具体情境:女儿榨的这杯果汁用的水果原料。
核心问题: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习活动记录单:(如图6)
活动形式: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时间:8分钟。
【设计意图】进一步应用比较的过程,自主认识新的倍数关系2倍并进行表达,发展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语言。
(二)精彩片段回放。
师:这是我女儿榨的这杯果汁用的原料。请看活动要求,自己先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生:我先找谁是最少的,然后发现石榴是最少的,(如图7)所以我就把石榴的个数看作1份,和石榴比,梨的个数就有这样的2份,所以梨的个数是石榴的2倍。大家同意吗?
师:刚才他说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把谁看作标准?
生:石榴,因为石榴是少的。
师:在找份数关系的时候是以少的事物为标准,看来,同学们对标准的认识又深刻了一些。现在你知道找标准的小窍门了吗?
生:找少的当标准。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先看哪个数量最少,就以它为标准。石榴最少,有4个,这就是1份;梨有8个,4个为1份,圈出了2份。(如图8)所以,梨的个数是石榴的2倍。
生:我还发现梨的个数比石榴多1份,也就是梨的个数比石榴多1倍。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发现了梨的个数是石榴的2倍,还知道了梨的个数比石榴多1倍。看来,同学们从“份”的视角表达倍的关系越来越顺畅了。
四、比较关系,感悟价值
(一)学习任务三。
具体情境:榨一大桶跟老师榨的口味一样的果汁,进行关系的选择。
核心问题:选择哪种关系能保持口味不变?
学习活动记录单:(如图9)
活动形式: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时间:8分钟。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倍数关系在保持果汁口味不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精彩片段回放。
师:我跟女儿互相尝了尝彼此配出来的口味,后来发现石榴是梨的3倍关系的果汁口味最佳。如果榨一大桶,给你们下面这两个关系,(如图10)选哪个关系能帮助你配出与最佳口味一样的果汁?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生:我选择倍数关系。要是相差关系的话,假如有50个梨,就有54个石榴。这个关系和老师榨果汁用的倍数关系不一样,口味肯定不一样。
生:假如我用50个梨,石榴就应该用150个。这样跟老师榨出的口味完全一样。
师:谁再来说说,口味怎么就保持一样了?
生:我觉得是倍数关系。如果说石榴有4个,相差关系的话,就没有梨的事情了。如果梨有0个,倍数关系的话……
(学生后面说不出来了,教师引导)
师:假设1个数吧。
生:梨有4个的话,石榴就有12个,梨有6个的话,石榴就有18个。这样都跟3倍果汁的口味一样。
生:1个梨对着3个石榴,以此类推,2个梨对着6个石榴,3个梨对着9个石榴,等等。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什么保持不变?
生:(齐)倍数关系。
师小结:只要保证它们的份数关系不变,它们的倍数关系就不变,就保证了原汁原味。
五、对比观察,体会联系
(一)学习任务四。
具体情境:对比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异同。
核心问题: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活动形式: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记录单:(如图11)
活动时间:6分钟。
【设计意图】比较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认识比较的过程相同,突出标准的不同,沟通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为今后认识分数做铺垫。
(二)精彩片段回放。
师:对比之前学的相差关系和今天学的倍数关系,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石榴和梨这两种水果在比较。
生: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都得先看梨。
师:为什么要先看梨?
生:因为梨是标准。
师:真好!比较的时候都要先找到标准。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
师:找相差关系的时候,可以用梨当标准,也可以用——(生:石榴)当标准。找倍数关系的时候,标准是——
生:只是用数量少的梨当标准。
师:可以用多的当标准吗?
生:不行。
师:今天不行,是知识不够,以后学到分数的时候就能以多的数量当标准了。让我们一起期待以后的学习!下课。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运用大观念发展儿童关键数学能力的实践探索”(立项号:CDDB20201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