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是鸡群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且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的特点。这种疾病对家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构成了显著威胁。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类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促进鸡群养殖业的生产与进步。
1.1病原因素
第一,病菌感染。多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寄居于鸡的肠道中,它们能够感染正常的大肠埃希氏菌,从而导致鸡群发病。
第二,致病性血清型多。大肠埃希氏菌存在多种血清型,目前已知的血清型数量达到60种。不同地区或不同鸡场中存在的血清型都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鸡舍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血清。此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疫苗的研发。
第三,容易出现并发和继发感染。当鸡肠道内部出现大肠埃希氏菌感染之后,通常会引发其他菌类感染,导致多种疾病同时爆发,这不仅加重了鸡的病情,也对大肠埃希氏菌疾病的治疗进程造成了影响。
1.2管理不当
第一,饲养环境不适宜。不适宜的饲养环境可能引起鸡群发生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若鸡舍长期不进行清理或换气不良导致空气中的氨或二氧化碳等对鸡禽有害的气体含量超标,会造成鸡的呼吸道黏膜纤毛被破坏,从而间接引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第二,应激频繁。鸡群密度、节气转变、通风不良等外在刺激都会有可能引发鸡群患病。鸡群应激频繁会导致鸡群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大鸡群患病率。
第三,鸡苗劣质。部分养殖场引进的鸡苗品质欠佳,其抗病能力较弱,甚至有些是由病弱种蛋孵化而来,可能携带病原菌。
2.1合理饲养
在鸡舍卫生良好的前提下,将具有不同营养的鸡饲料进行合理混合搭配,保证鸡群饮食营养均衡,从而提高免疫力。鸡舍需具备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且干燥整洁的环境条件。为了避免鸡舍内鸡群密度过大而导致大规模或交叉感染,应采取适当措施。饲养员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对鸡舍进行喷洒,以消除异味。
2.2定期消毒
饲养员应定期对鸡舍以及鸡舍内所用的器具进行彻底地消毒。若鸡舍内有病鸡出现,应及时对鸡群进行迁移,并使用杀菌效果明显的消毒剂(例如,二氯乙烷)对鸡舍进行密闭消毒。
2.3接种疫苗
在疾病频发的季节,饲养员可以提前为鸡舍内的鸡群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然而,由于血清型的多样性,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2.4科学管理种蛋
种蛋携带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菌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要加强种蛋管理,做好种鸡净化工作。同时,尽管有些种蛋内部未携带病原体,但若产蛋环境不卫生或蛋壳未能及时清理,仍可能导致外部沾染病菌。因此,对于内部健康的种蛋,孵化场还要做好蛋的外部清洁消毒。这包括使用药物消毒,或者采用熏蒸和喷雾处理方法,以有效预防种蛋孵化出的鸡苗携带病原体。
2.5改善饲养方法
合理改善鸡群饲养方法也是有效防控鸡大肠埃希氏菌疾病的有效措施。在饲养鸡群时,采用全进全出制,可以有效避免鸡群之间的交叉感染。对于同一鸡群,应实行封闭式管理,以确保鸡群无法接触到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源,从而防止疾病发生。
2.6保证鸡群饮水品质
关于鸡群饮水,饲养员可以定期进行兽医卫生监测,加强对饲料采购、储存以及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以防止鸡群饮用变质或被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水源。此外,饲养员还需定期清理并适当消毒各类储水设备,以去除水体表面的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
2.7适当投喂维生素
维生素是提高生物体免疫力的重要元素之一。饲养员可以在适宜温度下将适量的维生素添加到干净的鸡群饮用水中,从而提高免疫力,有效防控疾病。
2.8及时治疗
若发现鸡群中出现大肠埃希氏菌病症状,必须立即隔离病鸡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治疗时,可使用抗菌治疗药,但需注意病原菌可能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交替使用多种抗生素。另外,在治疗大肠埃希氏菌疾病的过程中,饲养员可以具体分析此次疾病的特征,结合鸡群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若存在其他并发症,先详细分析药物成分以确保无相互作用,随后合理地为鸡群搭配用药,以提升治愈率。
综上所述,鸡群发生疾病不仅会对鸡禽养殖户造成损失,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鸡大肠埃希氏菌疾病是鸡群内常见的一种传染类疾病,对于这类疾病,我国有关研发部门以及饲养者必须加强研究,研发出更加高效便利的防控手段。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