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危害人畜健康,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在牛群中一旦出现病例,疾病可迅速蔓延至整个群体,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对养牛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该菌主要分为三型,包括牛型、人型、禽型,三型均可感染人、家畜和家禽。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少见分枝状,大小为3微米×0.5微米,多呈链状排列,少数为单个排列,专性需氧,无芽孢、无荚膜,但有一层蜡质膜,通常使用抗酸染色进行鉴定。在罗杰二氏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可生成乳白色或米白色、菜花样或颗粒样的粗糙菌落,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生成菌膜。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和湿冷,最适生长温度为37.5℃,最适生长pH为5.9~6.9,该菌在土壤、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年以上。该菌不耐高温,在60℃条件下30分钟死亡,在70℃条件下可存活10分钟,在100℃的条件下立即死亡。该菌对紫外线敏感,阳光直射2小时可将其杀死。该菌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可使用75%酒精、3%~5%的甲醛溶液、10%漂白粉、20%的生石灰乳等进行消毒。牛型结合分枝杆菌对青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不敏感,对链霉素、异烟肼敏感性高。
牛结核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农村散户养殖以散发为主,规模化养殖主要是以区域流行为主。该病可感染各个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牛,奶牛最易感,传染源为病牛和带菌牛,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乳汁、痰液等均含有病菌,会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牛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和交配传播。各种养殖模式均可发生牛结核病,但在养殖密度大、阴冷、潮湿、管理粗放、光照不足、通风不畅、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下,该病的发生率较高,挤奶过度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牛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周,病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病牛身体机能下降,症状逐渐显现,根据患病部位可将牛结核病分为四种。
3.1肺结核
肺结核最常见,发病初期,病牛食欲下降,容易疲劳,时有短促的干咳,吸入冷空气咳嗽剧烈,病情进展后,咳嗽频率增加,咳嗽转变为湿咳,有灰黄色黏液或脓性鼻液,呼吸急促,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体表淋巴结水肿,哺乳期的病牛产奶量下降。病情恶化后,病牛体温升高、贫血、哮喘、呼吸困难,严重时死于心衰。
3.2淋巴结核
病牛体表淋巴结节出现明显的结核病变,尤其是肩前、股后、腹股沟、颌下淋巴结等部位病变明显,淋巴结硬肿变形,破溃后形成溃疡,不易愈合。每个部位的淋巴结病变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股后淋巴结病变可导致病牛跛行,眼部淋巴结病变会导致病牛呼吸声变粗等。
3.3乳房结核
病牛初期乳房肿大,淋巴结肿大,乳腺区有硬结,乳房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硬结,泌乳量减少,乳汁变稀薄,严重的病牛乳腺萎缩,停止泌乳。
3.4肠结核
肠结核多发生于犊牛,病牛腹痛、食欲缺乏,进食减少,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胃肠道黏膜有溃疡,粪便中夹杂黏液或脓汁,有强烈的腥臭味,后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排粥样稀便,病牛迅速消瘦,严重的脱水衰竭死亡。
牛结核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患病部位有多个结节,结节有硬结、干酪样坏死和钙化三个阶段,主要是肺部、肺门淋巴、纵隔淋巴结核。初期患病部位淋巴结被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硬结,病变部位细胞死亡后形成干酪样坏死,最后病变部位钙化,形成石样硬结,切开时可以感觉到沙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形成空洞。肺部病变可见在胸腔和腹腔浆膜上有白色、粟粒至豌豆大、半透明的硬性结节,形似珍珠。肠道病变的病牛可见小肠或盲肠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溃疡。溃疡底部较硬、干酪化。
5.1细菌学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牛的肺、肝等组织涂片,使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染色后镜检,观察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但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5.2免疫学诊断
牛结核病临床上主要采用PPD实验检测,该方法特异性高,是检测牛结核病的最标准方法,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在犊牛出生3周后即可进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检疫,在牛的颈部或尾部皮肤进行注射。注射前清洁注射部位,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使用细针头在牛的皮肤表层进针,3月龄以下的牛注射0.1毫升结核菌素;12月龄以下的注射0.15毫升;12月龄以上可注射0.2毫升。注射后注射部位会出现小泡,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炎性反应,若皮肤红肿,皮厚差大于4毫米则可判定为阳性;无硬结或皮厚差低于2毫米则为阴性;皮厚差在2~4毫米为疑似病例,需再进行复检;若复检仍为疑似,则判断为阳性。个别牛可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红肿出现较晚,需在注射后96小时和120小时再进行检查。还可使用滴眼法,在牛眼内滴0.25毫升结核菌素,分别在3、6、9、24小时观察牛的反应,若眼睛有脓性分泌物则判定为阳性。PPD实验阳性表明此牛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存在假阳性,以防误判。
5.3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主要采取PCR技术进行诊断,该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但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
6.1疫情处置
牛结核病为人畜共患病,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上报至防疫部门,封锁疫区,将疑似牛隔离,并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病情严重的病牛直接扑杀,病情较轻的病牛可使用链霉素、异烟肼进行治疗,但很难根治,需要疗程较长、花费较多,不建议治疗,建议将所有病牛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未发病的牛群紧急接种牛结核病疫苗进行预防,避免健康牛发病,降低经济损失。隔离期间使用病菌敏感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人员、物品和车辆进出进行严格消毒,病牛的排泄物、垫料等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待养殖场内无病牛后,还需进行严格检疫,再隔离一定时间后才能解封。
6.2加强养殖管理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光照和通风,保持养殖环境干燥和卫生,排泄物和垫料统一收集后进行堆肥处理,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彻底消毒墙壁、地面、环境和饲喂用具等。加强养殖场内蚊虫和老鼠的消灭工作,养殖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养殖人员做好体检,避免传播结核病。每年最好进行2次检疫工作,阳性牛尽早淘汰。引种前做好检疫,避免引进病牛。接种疫苗能有效防控牛结核病,在犊牛出生1个月后及时注射卡介苗,以后每年补种1次,保障免疫效果。
作者单位:盘锦市双台子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