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是一种耐干旱、耐贫瘠的树种,其适应性强、栽培简单、容易成活、结果早、产量高。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通过对桃树进行培育、改良、杂交等手段不断地发展和推广桃树的栽培技术和品种,使其逐渐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桃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桃子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桃树苗木培育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1选地整地
选择适合桃树生长的土壤是桃树种植的关键。第一,选地。首先,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的土壤。其次,要选择地势高、平坦、背风向阳、有充足光照条件的地方,并且远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区。此外,还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以便及时运输苗木。第二,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地。整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深翻、起垄和撒播等。一般来说,深翻深度为30~50厘米,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厚度,使土壤疏松透气。同时,深翻时要将土壤中的石块和其他杂质去除。起垄是一种常见的整地方法,垄高30~40厘米,行间距约为1米。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播种质量,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整地。
2.2繁殖苗木
在早春桃树通常进行播种,而春季雨水较多且天气较干燥时,可以选择在秋季进行播种。同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播种。此外,还要根据土壤湿度来确定播种时间和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土壤湿度较高时,可以选择春季进行播种;而在土壤湿度较低时,则需要在秋季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地作为苗床。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应该进行精细管理,保证苗床中水分充足。其次,要注意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种子不被雨水冲刷或遭受机械损伤。最后,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管理,及时观察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控制好苗床内温度和湿度,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2.3苗木嫁接
在苗木繁殖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优良品种,然后进行嫁接。在选择优良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品种,并选择合适的嫁接时间。在接穗时,应选择发育良好、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嫁接后,要注意水分管理和施肥工作。目前,桃树嫁接常用的方法有枝接、芽接和根接等。其中,枝接和芽接的成活率较高,根接成活率较低。在春季嫁接时,可采用芽接方法,其成活率可达90%。在秋季嫁接时,应采用根接法。根接法一般在春天进行,其成活率较高。桃树的嫁接技术需要质量优良的砧木和接穗。如果砧木和接穗的质量不高,则会导致嫁接后桃树的生长能力较低。为了提高桃树幼苗的成活率,可以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中。另外,嫁接后苗木的成活率也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种植人员应选择健康、无机械损伤、无干伤、生长旺盛的幼苗作为砧木;一般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直径在0.6厘米以上的枝条作为接穗;桃树适宜在春季进行嫁接,一般在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进行嫁接。
2.4定植
第一,苗木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桃树苗木作为建园用苗。如果是矮化密植型桃树苗木,一般要求树体株高超过50厘米、冠径超过70厘米、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每穴栽植1株。
第二,栽植时间。
一般选择在春季3~4月进行定植。由于桃树的萌芽期与落叶期重叠,避免在落叶后种植。最好是在秋季落叶后开始种植,这样可以使苗木在萌芽前恢复生长。同时,在秋季栽植时,要注意对苗木进行修剪和保墒工作,以促进桃树苗木生长。
第三,栽植方法。
整地时,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根据品种要求,确定行距和株距。同时,要确保定植深度超过30厘米。如果是密植桃树苗,行距小于株距。种植时,要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免影响苗木的生长。
第四,定植密度。
桃树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树种。因此,在种植时,可以根据桃树的生长特性合理安排密度。一般来说,每个苗木可以种植8~12株苗木,但最佳做法是4棵苗木种植1株树。
2.5幼苗管理
在幼苗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施肥。桃树幼苗管理的重点是施肥,其施肥量应根据桃树的生长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移栽后的2~3周,施入复合肥;在5~6周内,施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隔3~5天浇水1次,并根据土壤状况施肥。其次是病虫害防治。苗木移栽后的3个月内,是防治桃树病害的关键时期。当病害发生时,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和病果;当虫害发生时,应及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另外,在桃树幼苗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灌溉排水工作。灌溉时,不能过量浇水,以免引起幼苗烂根和死苗。
2.6收获与贮藏
当苗木的根毛出现时,可进行收获。在收获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在收获前3天,可以使用多菌灵对苗木进行喷洒消毒,以确保苗木的质量和安全。在苗木收获后,应及时将苗木放入室内或室外干燥的地方。贮藏方法有两种,即沙藏和窖藏。在沙藏时,先将湿沙堆放在一起,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湿沙。将湿沙放入坑内时要注意放平、摆正、压实,每层沙子的高度约为5厘米,最后在上面覆一层湿沙。
在桃树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虫害,影响桃树生长和产量,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治。
3.1桃树常见的病虫害分析
第一,虫害。
桃树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天牛、木蠹蛾,其中红蜘蛛和蚜虫是比较常见的害虫,会对桃树造成很大的危害。红蜘蛛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对桃树造成危害,而在夏季则较为罕见。天牛主要危害果实,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影响果实质量,使其失去食用价值。木蠹蛾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对桃树造成危害,其可以在树干上钻洞、啃食树皮,严重时会导致桃树枯死。天牛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对桃树造成危害,成虫和幼虫都会蛀食枝干内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使桃树枝干干枯。
第二,病害。
在夏季和秋季,当温度较高时,桃树易发生细菌性穿孔病。这种病害主要在夏季对桃果实造成危害。穿孔病会影响桃子的外观质量和口感,给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生理病害指的是桃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出现问题,导致桃树生长不良、果实产量下降。比如,桃缩叶病、桃褐腐病等;营养生长不良包括新梢旺长、枝细弱、叶片黄化、果枝上无果等情况;生殖生长不良包括座果率低、果实小等情况。
3.2桃树病虫害防治手段
第一,桃炭疽病。桃炭疽病又称黑点病,是桃树的一种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仅次于炭疽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夏季高温湿润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尤其在果实成熟前,病情最为严重。针对桃炭疽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促进通风透光;二是生物防治。在果园内,种植草类作物,如黑麦草、狗尾草等;三是化学防治。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1~2次。如果发病较重,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用4~5种药剂进行多次喷洒。
第二,槐细菌性穿孔病。槐细菌性穿孔病是由槐细菌性穿孔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危害部位一般在树干上,病斑最初为圆形,稍凹陷,直径2~5毫米,后发展成凹陷的溃疡斑。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枝干枯死。针对槐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力;二是清洁田园,减少侵染来源;三是在发病初期喷洒20%噻菌铜悬浮剂2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2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20%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7~10天1次,连续2~3次。上述药剂在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2次即可。
第三,桑白蚧。桑白蚧主要危害桃树的嫩梢和叶片,同时还会危害果实。在防治上,我们应将桑白蚧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在发生初期就要对其进行防治,避免其大量繁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药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两种方法。其中药物防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二是喷施40%速扑杀1000倍液。物理防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二是在主干上绑草绳,利用其引诱作用,将卵和初孵幼虫及时除掉。
第四,桃红颈天牛。桃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树的主干和主枝。在5~6月是桃红颈天牛的危害高峰期,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防治。一是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虫枝,减少害虫基数;在5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用柴油或煤油涂抹树干或枝干基部。二是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用辛硫磷、敌敌畏等杀虫剂对树干进行涂药处理;可采用80%敌敌畏乳油与适量水混合配制的药液,堵塞卵孔以消灭幼虫;在幼虫孵化后,可选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对树干进行注射。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