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一种优质的糖料作物,富含糖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主要用于制作饲料、糖、醋和酒。高粱适应性强、耐旱耐涝,是我国干旱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之一。尽管高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由于种植技术缺乏科学性,其产量往往不够稳定。高粱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巧妙地结合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以及垄沟种植技术的优势,不仅具备了优秀的保墒增温效果,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和预防病害,从而实现了高产和稳产的目标。
轮作是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最好选取前茬作物是豆类作物的地块来种植高粱,也可以与玉米小麦进行轮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较厚、地势较平坦的地块(坡度低于15°的缓坡地或梯田)进行深翻和深耕,耕深达到25~30厘米,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无杂物土块的程度,这样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含水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选地的同时施加基肥,通常混合使用农家有机肥、尿素和磷肥。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挑选完整、饱满的种子进行晒种和包衣,可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和预防病虫害的能力。可喷洒50%的乙草胺乳油或72%的2,4~D丁酯防治田间杂草。
可采用步犁开沟起垄或小型起垄机的方式进行起垄,可以按照种植走向开沟起垄,还可以沿缓坡地的等高线开沟起垄,宽行垄面宽70厘米,窄行垄面宽40厘米,垄高10~15厘米,垄面要宽窄均匀,垄高要一致,使用厚0.01毫米、宽1200毫米的标准农用地膜对地面进行全垄全地面覆盖,每隔3米用土覆盖一条带,可以保证覆膜平整、紧贴地膜,避免大风揭膜和垄沟内的水外流,若覆膜有破损处可以用细土压严。禁止大风天气揭开覆膜和牲畜踩踏。
高粱是一种喜温作物,通常在地温保持在12℃以上时种植,高粱种子顶土能力较差,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厘米。对于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播种深度,但不应超过3.5厘米,以确保高粱的出苗率。
播种时,可使用点播器进行人工播种,确保行间距和种植深度保持一致,以保证苗齐,选择播种量时需考虑品种及气候条件,通常株距在17厘米,种植密度为7000~8000株/亩。
播种后,若遭遇降雨,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影响高粱的出苗率。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破土引苗,确保高粱幼苗能够顺利从膜孔中引出。根据土地杂草情况进行除草工作,在高粱苗第一片叶子展开后可以开始间苗,清除弱苗、病苗。当幼苗长出5~6片叶子后开始定苗。在拔节期后,高粱生长迅速,此时需要较多的养分。因此,在这一时期要给予植株充分的水分和肥料。在植株生长出6~7叶时,施加攻秆肥,主要施加速效氮肥,施肥量为总追肥量的25%;在喇叭口期,施加攻穗肥,施肥量为总追肥量的65%,同时维持土壤湿度为65%~70%;根据高粱具体生长情况,施加颗粒肥,将剩余10%的肥料施入土壤,这有助于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植株制造养分并向籽粒转运,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作者单位:瓦房店市岗店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