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时,泽泽在建构区安静地搭建着一座桥,吸引了好几个小朋友前来围观。看着这项“雄伟”的工程,大家也都欲欲跃试,但泽泽好像无动于衷,并没有邀请其他人一起加入的意愿。
从孩子擅长的领域着手,激发信心
泽泽在生活中是个小建筑迷,对悬臂桥、三洞桥、卢沟桥和黄河大桥等各式各样的大桥都有所了解。我知道此时的泽泽并不是不想和小伙伴一起搭建,而是没有信心,怕带着大家一起搭不好。为了增加他的自信,我主动邀请泽泽先分享自己知道的这些关于桥的知识。大家都听得全神贯注,并表示希望能和他一起尝试着搭建一座黄河大桥。
积极提供帮助,引导孩子大胆尝试
这时候我把目光投向泽泽,用眼神鼓励他带着大家一起搭建,并且告诉他:“老师一直都在呢,会帮你一起完成任务的。”有了老师的支持,泽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搭建工作正式开始啦,我提醒泽泽首先要引导大家做好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包括材料搬运、搭建不同组块等。分工完成后,孩子们按着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段时间过后,桥的形状慢慢显露出来,但不久后大家又被如何设置分岔路口,如何设置上坡和下坡的问题难住了。
及时肯定和鼓励,逐渐增强孩子的信心
正当我想提醒孩子们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尝试时,泽泽开口了:“拱形材料可以做分岔路口,我以前也这样搭过。”果然,根据泽泽的提议,分岔路口的问题解决了,我立即对泽泽的提议进行肯定,这时他的神情里多了一点喜悦和自豪。而且因为泽泽的成功提议,其他孩子也开始积极地想办法,不仅解决了上下坡的问题,还提出了更多的优化建议,比如要在下坡的路上增加减速带、在桥上设立提示牌、搭建加油站、搭建临时停车点等。就这样,孩子们的干劲好像被激发出来了,搭建过程越来越顺利,泽泽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一座配套设施齐全的黄河大桥逐渐成形了。
在区域活动快结束时,我邀请孩子们分享和介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时候我看到泽泽主动地举起了小手,他兴奋地向其他小朋友分享了他们搭建这座黄河大桥的有趣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