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传播的形式之一,其创新性和吸引力对于媒体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为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此,典型人物报道有必要深挖人物故事、创新报道形式、选择独特视角和创新传播渠道,提升报道的吸引力,更好地满足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多元需求。
【关键词】融媒体;典型人物报道;传播创新
一、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性
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更是传播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媒体传播力与引导力。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通过多平台、多形式、多角度的内容呈现,使得报道更加生动、立体,极大提升了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数据,媒体可以将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典型人物故事推送给特定的受众群体,从而实现更精准的信息传播,增强媒体的引导力。此外,受众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行为,将有价值的典型人物故事推向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有效传递社会正能量。融媒体时代的典型人物报道在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积极形象和价值追求的展示,能够引导公众价值取向,促进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触动公众情感。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呈现,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与其产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够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促进社会正义感的培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典型人物报道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到视频、直播、互动等多媒体形式,这些丰富多样的报道方式更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挑战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媒体形态的深度融合。融媒体时代的典型人物报道重要特征是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传播手段的数字化、传播渠道的网络化以及传播内容的个性化,融媒体环境既为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
信息选择性过滤与注意力分散挑战。在融媒体时代,信息过载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这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了新挑战。信息的海量涌现使得受众的注意力变得极其宝贵而又稀缺,引发了媒体对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要出新出彩,就必须采取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更加吸引人的标题和引人入胜的开头,利用视频、音频和互动图表等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报道内容,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定位目标受众,了解他们的兴趣点、阅读习惯和互动方式。
真实性与深度的挑战。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追求真实性和深度上找到平衡点。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期待报道能够提供更多细节,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做到事实把握的准确无误,还要能够深挖细节,展现人物的多面性和事件的故事性。然而,这种深度报道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采访和分析,对记者的专业能力和媒体机构的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播速度与媒体责任的挑战。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在追求新闻速度和吸引力的同时,坚守媒体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渠道和形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即时和多元。这促使媒体记者在报道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尤其需要关注媒体伦理与责任问题。媒体在进行典型人物报道时,不仅要让报道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还要重视对事实的严格把关,在选择报道的人物和事件时,应更多地关注那些能够激励人心、促进社会进步的典型事例,而不能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通过树立积极的社会榜样,媒体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也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正面引导。
三、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策略
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出新出彩不仅是媒体创新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典型人物报道要推陈出新,需要深挖人物故事、创新报道形式、选择独特视角和创新传播渠道,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融媒环境下受众的多元需求。
(一)内容创新:挖掘人物的时代精神,引发情感共鸣
典型人物报道的内容创新成为吸引受众、传播正能量的关键,内容是典型人物报道出彩的核心。
遵循真实性,让典型人物的特征更具时代性。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真实这一“生命线”。融媒体环境下平台能够根据受众的浏览历史或偏好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这意味着典型人物报道可以更精准地触达感兴趣的受众。面对受众对信息的真实性需求,记者在采写报道时需要更加深入实地,体验典型人物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强化故事性,让典型人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故事化是提升人物报道吸引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设置冲突等叙事手法,使报道不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满足受众渴望了解人物背后故事、性格特点、生活细节等深层次需求,而深度挖掘是提升典型人物报道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笔者曾采制了一期新闻专题《穿越岩层的烛光》,讲述主人公在生命弥留之际,写下遗书,将自己毕生收集整理汇编的一部文稿无偿捐献给国家,这部文稿长达600万字、花了老人20年时间。在这期新闻专题中,记者用心挖掘、捕捉那一卷卷、一叠叠文稿、图纸和一本本日记背后的故事,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故事,其实都是一次对主人公心灵的触摸和感受,听后让人有“可见感”和“画面感”。
巧抓典型细节,让典型人物报道更生动鲜活。要展现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需要记者运用多种采访技巧,比如长时间的跟随采访、与人物的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等,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巧用独特视角。2024年央广的一篇《清明时节:慎终追远 报本感恩》的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这篇报道围绕“思念”这一主题,把“思念”这种情感通过一个个让人共情的细节体现出来:“看到荔枝、枇杷会想起你,看到某个陌生人长得像会想起你,吃饺子喝面汤也会想起你,看到别人妈妈抱外孙也会想起你,可是,你已经不在……”在构建一个个场景细节中引起情感共鸣,拉近人物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用心用情创作,让典型人物报道更富感染力。情感共鸣是典型人物报道吸引受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有效传达人物的情感,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是内容创新的重要考量。这需要通过精心的采访和编辑,将人物的情感真实而细腻地呈现出来,巧妙地运用音响,让典型人物形象更鲜活、更具有视听感染力和冲击力。甚至可在报道中融入更多互动元素,如通过社交媒体的评论、分享功能等,让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与报道的人物建立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采制《美丽潭头的幸福导游》时,笔者深入实地蹲点采访,对主人公孙观发早起打扫卫生、带游客参观村庄等进行行进式记录采访,捕捉主人公“换上崭新的白衬衫”“对着镜子把徽章戴正”等系列动作,并巧妙运用鸟雀声、开门声、招呼声、笑声、掌声等和文字叙述有机结合,让受众感受到主人公的幸福生活。
(二)形式创新:做到多媒体融合与互动参与, 彰显人物的时代魅力
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态的媒介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存,为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形式多样化成了报道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融合、多方联动,增加典型人物报道层次和维度。笔者在主创《为“橙”守信》广播新闻专题中,面对“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袁守根这个“老典型”,如何让作品出新出彩?笔者不断寻找突破口,从开头的“独白”引人入胜,到文中站在“母亲树”旁那让人动容的情愫,再到结尾用“独白”来收尾,并配上恰当的音乐,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之功效,突出典型人物“精气神”。同时,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多方联动,电视通过视频展示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生动表情,报纸用文字描述人物的背景信息和深层次故事,网络通过图片展示人物工作生活场景,这种多维度的报道方式让受众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报道对象,增加受众的沉浸感。
多元素表达创新,让典型人物报道焕发新魅力。通过挖掘人物背后的情感故事、强化视觉和听觉的情感表达等方式,可以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情感渲染力,进而彰显人物的时代魅力。比如,通过特写、通讯、纪录片等展示人物的情感世界,利用音乐、色彩等元素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受众在情感上与报道对象产生共鸣。比如笔者在主创《直播间里干“农活”》时,通过“新农人”陈开敏这个特定人物,讲述他利用手机、无人机等“新农具”,把上茶园采茶、进车间制茶、坐森林小火车直播变成了“新农活”。通过一个个现场音响转换,引出一个个小故事,并借助白描等表现方式,将当地村民过去“卖茶叶”变为如今“卖风景”的故事讲深讲透,让这些特定场景下发生的有味道、有特色的故事活灵活现,加上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融入,给受众呈现足足的画面感,同时让人感叹这些“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创新互动参与形式,让典型人物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提升是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另一个重要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功能,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让受众与报道中的人物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和互动,进而增强报道的影响力,这种互动也有助于报道内容的优化。
(三)传播创新:坚持多平台融合传播 ,奏响人物的时代乐章
随着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各类传播平台的兴起,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手段的创新也是典型人物报道能够出彩的关键之一。
聚合平台力量、激发传播活力。根据各大传播平台特点和优势,典型人物报道在传播上追求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平台受众的需求。比如基于在线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发布详细的人物报道和深度访谈,并使用引人入胜的标题和精心编辑的内容,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背景分析,帮助受众全面了解人物的故事和成就;视觉媒体平台通过发布人物的照片、音视频采访和纪录片,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优质的视听内容设计,展现人物的风采和故事,提高内容的可分享性;而在抖音、微博等快速信息分享平台上,可以发布典型人物报道的更新和幕后花絮,以维持受众的兴趣和讨论热度,形成持续的关注。这种根据平台特性定制传播策略,可以奏响典型人物报道新的交响乐,进而提升整体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跨平台联动分发、赋能传播新力量。按照“大屏小屏同频共振,多屏多业共联受众”形成传播合力,做到跨平台联动分发,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即视频平台的内容可以引导受众阅读更多的文字报道,社交媒体的讨论可以吸引更多人去观看相关视频内容等。比如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以寻访的执念,采访党史专家和烈士后代,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创新作品传播方式,通过音频、文字、图片等“组合拳”,综合广播、网络、出版等多渠道,实现了多元化、互动性传播,让不同平台的内容形成了有机整体,扩大了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要在内容创新、形式多样化、传播手段和互动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满足受众的新需求,提高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四、结语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媒体环境的日益丰富,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之路还将继续拓展,人物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都将迎来新的变革。
多元化的形式是典型人物报道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未来的人物报道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360度全景视频、互动直播等视听手段将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这种多维度、多感官的报道方式将使人物故事更加生动鲜活,增强受众的参与感。
深度化的内容挖掘是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趋势。未来,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情感、思想等成为报道的重点。通过记者准确捕捉人物的多维信息,进行深入、全面报道的同时,结合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具有洞察力的评论,使人物报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知识和智慧的分享。
互动性的增强为典型人物报道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会更加频繁和便捷,典型人物报道要注重受众的参与和反馈,通过评论互动、线上调查等方式实现双向互动,以不断优化典型人物报道,创作出更加符合受众要求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何畔.精准狙击:网络时代新闻专题采访的策略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4(02):163-165.
[2]田佳和.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J]. 记者摇篮,2023(06):6-8.
(作者单位: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