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从“相加”走到“相融”,而县级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县级融媒体对县域城市的宣传报道,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探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构县域城市形象的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城市形象
县级融媒体是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应运而生。这一机构在县级层面成立,主要承担着宣传职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该领域的新趋势,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县级融媒体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媒体融合”已经从中央级下沉到了县级,在县域范围内建设融媒体中心。但相较于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来说,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着设备不足、人才短缺、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全国大部分县区都已经挂牌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但如何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发挥其在建构城市形象、引导舆论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仍值得研究探索。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持续建设和完善,其在信息传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其中,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建构城市形象、推介城市的功能。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整合、融合县域资源,寻找县域特色,定位县域城市形象,塑造县域城市文化,就成为了重要议题。
一、城市形象及其构成
(一)城市形象概述
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积极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广大外地游客递上一张美丽的名片,同时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首次阐述了“城市意象”的概念。这一概念被理解为公众对城市的综合印象。林奇特别指出,城市意象是居民对城市环境的总体感知。他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意象的五个具体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焦点和地标。
经过后续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元素被纳入了城市形象的构成中,如城市居民的自身素养、城市文化的基础建设、城市景观的多元设计等。城市形象概念的发展,使得该定义逐渐综合化。以此为基础,城市形象的建构可划分为三个核心维度:精神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以及视觉识别。通过这种划分,城市形象的概念得以具体化,增强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学者陈映将城市形象划分为实体形象与虚拟形象,本文将沿用这一分类,将城市形象进一步分解。有学者认为,城市形象与城市定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定位城市形象是建构城市形象的起点,它不仅集中展现了城市的特色,还深刻反映了城市的内在品质。这一过程涉及对城市特征的深入理解和有效传达,确保城市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得到恰当的体现。城市形象定位以市场为出发点,根据游客的需求来定位城市,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以谋求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城市形象构成要素
1.实体形象与虚拟形象
“实体形象”概念突出了城市可观察的外在特征,主要关注城市的物理和实体属性。它代表了城市实体景观的总体特征,涵盖了城市硬件系统,如建筑物、城市规划、绿化和环境等可见元素的外观和风格,以及城市软件系统,包括政府行为、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等非物质方面的表现形式。
“虚拟形象”描述了城市内外居民对城市所持有的整体看法和评价。它认为城市形象是由“地域本身及其各个方面、特定的信息传播方式、公众的观点、认同感、意志和价值观念”等要素综合塑造的。
2.CIS与城市形象
20世纪90年代,CIS(全称City Identity System)理论成为梳理城市资源的有效方式。CIS原本是企业形象识别的基本理论,后来经过实践探索形成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从传播、形象、文化三个角度对城市资源进行层级划分,探索建构具有经济与社会价值、可持续性的城市形象。CIS理论涵盖城市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城市理念识别(CMI,全称City Mind Identity)、描述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市民行为的城市行为识别(CBI,全称City Behavior Identity),以及用于表现城市外表,使人可以直接感受城市风貌的城市视觉识别(CVI ,全称City Visual Identity)。简而言之,即城市形象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固化表达,而是渐渐演化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并且,城市形象是市民的主观建构和客观可观赏性的统一。而市民的主观建构更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共建性。从该理论可以看出,这种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外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旦城市呈现出较好的形象,就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尤其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知名度的提高需要机遇,而城市视觉识别就是最直接的机遇。
(三)城市形象建构载体
在具体的城市形象建构过程中,实体形象与虚拟形象一般不是分开而谈的,它们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共同建构的。例如,旅游城市就是不少城市对自己的定位,而这一定位中,既有实体形象,也包含虚拟形象。有学者指出,关于形象定位的方法,有凸显城市独一无二性的领先定位、抢占第二位的比附定位、逆向定位、重新定位和空隙定位。并且,城市还要了解游客的旅游心理以及需求,了解游客来到这座城市是想感受田园之乐还是接受文化熏陶,城市要根据自己的定位贴出标签,并结合游客的需求,共同塑造城市形象。
旅游城市的城市形象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景点内容之中,景区的饭店服务,公共卫生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当地交通的承受程度等,都是其建构的重要一环。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少地区依赖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来建构城市形象。
1.传统媒体建构的城市形象
传统媒体的城市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广播、报纸以及电视来完成,宣传片就是典型的载体。学者黄燕通过分析传统宣传片中不同类型的镜头占比,分析宣传片的叙事策略,认为传统的宣传片注重展示城市的道路、交通以及标志物,内容涵盖较为全面,介绍性的知识偏多,能够让观看者形成对于一个城市比较宏观的认知,但在建构的过程中,没有突出城市与人的关系,城市情怀较为匮乏,缺乏人文关怀,较难引发观看者的共鸣。
2.社交媒体塑造的城市形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社交媒体也成了各个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力场。社交媒体中的城市形象塑造方式更多维,内容更丰富,同时城市形象的建构主体也更多元。有学者认为,抖音短视频的竖屏设计、强大的音乐属性以及盲选推送等,为城市形象的建构带来了机遇。但社交媒体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也存在买家秀与卖家秀的问题。并且,由于新媒体时代传播话语权的下放,每一位市民以及外来人员都有机会参与一座城市的城市形象建构,因此城市形象建构的叙事方式偏重个体化和交流感,城市的人格属性更为凸显,在所呈现的视频中要能够看出人与城市的关系。
二、县级融媒中心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一)创新建构理念,丰富传播手段
虽然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着人才短缺、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等一系列发展难题,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多元化表现手法是其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转变思想,创新建构理念,多尝试不同的风格,打破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例如,可以利用H5技术,丰富表现手法。一张图读懂大事件,以长图的形式,展示某个新事物,或者以记者拍Vlog的方式,深度还原某个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
(二)占领话语高地,掌握传播主动权
县级融媒体在塑造城市形象时,不仅要形式丰富,更要主动传播。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掌握传播话语权。对相关账号的内容制作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制定可视化的数据标准,例如每周产出至少7条视频内容,以及一段时间内需要达到的流量数据。想要占领话语高地,将内容输出的主动权掌握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手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建立传播矩阵,扩大覆盖范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阶段,同时也对县级融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扁平到立体的传播体系的建立,也是县级融媒体增强传播能力的关键一步。因此,县级融媒体要建立全方位的立体传播体系,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社交类媒体上都要开设自己的账号,同时,每天发布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扩大内容的覆盖范围,促进城市形象的进一步建构。
(四)培养KOL,联合塑造城市形象
KOL,即关键意见领袖,这类群体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频繁地向他人分享信息、见解或建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人产生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某一个账号为中心,对该账号进行流量引导,培育县级范围内的KOL,从而为进一步建构城市形象做准备。同时,也可以联合流量大V,对城市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例如,在抖音平台,黄山市联合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博主房琪kiki对黄山进行宣传,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有利于黄山城市形象的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可以借鉴此种方式,来提升地方知名度。
(五)提高媒介素养,共建城市形象
媒介素养指的是使用媒介、利用媒介获取、分析、评价以及再传播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对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的要求,还包括每一位网民。媒介不是简单的传声筒,不同的媒介角色反映出不同的城市形象,也影响着城市形象以何种方式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权下放,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城市形象建构的话语权不仅仅掌握在专业的媒体人手中,每一位网民也都是城市形象的建构者。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在日常的内容推送中培养市民的媒介素养,全员参与城市形象建构。
(六)建设立体传播体系,促进融媒体中心发展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一个时代真正有意义的不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而是媒介所传递出来的讯息。一个城市的媒介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从多方面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拘泥于传统的电视传播系统,紧跟时代潮流,开设抖音账号,建设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从多个维度展示县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县域城市形象。例如浙江长兴融媒体中心在全国县级融媒体发展中保持领先,也展示了良好的县域形象。
三、结语
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由城市历史发展所积淀出来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强调城市原有特质的同时,根据城市发展融入新的要素。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结合各媒体平台的特点,将城市形象的建构效果发挥到最佳,仍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探索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城市形象不是由单一的媒体来建构的,而是由媒体、公众、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建构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协同多方,共同建构好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01):46-48.
[2]韩隽.城市形象传播:传媒角色与路径[J].人文杂志,2007(02):192-193.
[3]刘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1).
[4]陈映.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J].新闻界,2009(05):103-104+118.
[5]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01):62-66.
[6]王进安,滕熙,岳晓琴 等. 基于CIS理论的城市形象构建方法探讨——以大理城市形象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A01):160-166.
[7]林如鹏,汤景泰.政治逻辑、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论习近平的媒体融合发展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1):5-15+126.
[8]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记者,2018(10):53-56.
[9]杨燚,陈云燕,董志鹏.基于CIS理论的城市品牌塑造模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73-74.
[10]谢新洲,朱垚颖,宋琢谢.县级媒体融合的现状、路径与问题研究——基于全国问卷调查和四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J].新闻记者,2019(03):56-71.
[11]王勇安,杨忠杨.移动短视频和城市形象建构传播的关系——以抖音App宣传西安为例[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42-50.
[12]康延芳,佘振芳.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裂变式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11-12.
[13]黄燕.从传统宣传片到短视频: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的变化[J].视听界,2021(02):69-73+77.
[14]李海霞.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以南京为例[J].新闻前哨,2021(03):104-105.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梅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