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利用数学方法评价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构建多元统计分析数学模型,探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并分析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冰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经济互动;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统计预测与数字化路径研究”(22JYE466)。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产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冰雪旅游正在逐渐发展为主流趋势,在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研究经济发展成果为生态环境系统优化提供的物质基础,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对进一步促进冰雪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
(一)东北三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
构建高质量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游客满意度指标和基础设施指标。
旅游业发展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关系密切。为了对黑龙江旅游业进行合理评价,选定东北三省的上述指标中的部分进行综合评价。由于不同省份的统计年鉴内容和格式不同,考虑到评价方法的普适性,使用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客运量(万人),园地面积(公顷)三项评价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最后,结果显示,东北三省旅游业加权平均得分分别为:黑龙江-0.168 211 1;吉林-0.352 072 7;辽宁-0.478 231 0。由此可见,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而黑龙江和吉林低于平均水平。
(二)黑龙江省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时空格局分析旨在揭示黑龙江省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异同,识别发展热点和潜力地区,为制订区域旅游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进行空间分析,将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数据准备。获取黑龙江省各地的空间地理数据(如地理边界shapefile),收集并整理各地的旅游数据。
2.空间可视化。使用R语言中的ggplot2包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并创建黑龙江省各地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的空间分布图,绘制不同年份各地的旅游数据热力图,展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地区。
按照上述步骤,首先,借助阿里云的数据可视化平台,下载黑龙江省地图边界的json格式文件,其次,利用mapshaper网页,将geojson格式转为shp格式,保存shp格式文件待用[2]。最后,通过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整理2020—2022年黑龙江省13个市(地区)的限额。鉴于旅游与住宿和餐饮业收入直接相关,用该指标替代旅游业收入。使用R语言得到黑龙江省旅游业收入空间格局可视化图,如图1所示。
通过可视化空间格局可以发现,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哈尔滨市占据首位,齐齐哈尔市紧随其后,其他地区的所有旅游业收入加起来与哈尔滨市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这是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需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
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旅游收入与全省经济增长(GDP)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探讨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旅游收入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r;
其次,建立旅游收入Y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X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aX+b;
最后,检验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判断模型是否显著。
为了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回归系数。回归方程为Y=aX+b,其中,Y表示旅游收入(亿元),X表示GDP(亿元),a和b分别是回归系数和截距。借助R语言得到可视化散点图和回归曲线,如图2所示。
图2分别展示了初始数据的回归分析、2019年之前数据的回归分析,2019—2023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及分段综合回归分析结果。由此得出,分段回归分析较好地解释了旅游收入和GDP的正相关关系。
借助R语言程序,绘制了相关性矩阵热力图,如图3所示,并借助模型诊断如图4所示。
通过分析,一方面,证实了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全省经济。识别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子,包括游客数量、交通便利性、旅游资源质量、住宿设施等。另一方面,冰雪旅游业发展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互动效应。只有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通过对黑龙江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构建高质量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黑龙江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的时空格局。通过回归分析,证实了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和因果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识别影响旅游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良性循环的建议措施。
[1] 冯学钢,李志远.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关键问题及创新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24(9):38-48.
[2] Mark H,Matt B.MapShaper.org:a map generalization web service[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6(4):22-27.
[3] 张广海,秦素贞.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时空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2):44-48.
[4] 齐天锋. 基于旅游政策经济效应评估模型的空间分异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12):38-42.
[5] 杨莎莎,黄丽露,段至诚.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的动态变化及障碍因子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4(6):1262-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