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是山西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省文旅融合发展存在诸多不足,如产业融合不够、品牌效应不强、人才匮乏、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应从优化文旅产业布局、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强化文旅品牌营销、健全文旅基础设施、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和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作为我国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大省,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随着乡村振兴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山西省文旅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将围绕乡村振兴视域下山西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乡村振兴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总目标,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举措,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城乡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一)有助于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就业增收
文旅融合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式,拓宽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同时,文旅融合还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1]。文旅融合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还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有助于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旅融合发展可以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通过发挥人才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文旅融合能够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有助于提升农村从业者的文明程度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文旅融合发展可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延续乡村文脉。通过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还能提升他们的文明程度,从而为乡村注入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
(四)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是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础,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以改善乡村生态面貌。同时,文旅融合还能够增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格局,为子孙后代建设美丽家园。
(五)有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促进有关部门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文旅融合发展还能扩大党群的联系渠道,加强党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此外,文旅融合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保证。
(一)山西古建筑之美:砖瓦艺术的历史结晶
山西全省现存古建筑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宫殿、园林、寺观、民宅等各种类型。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了精湛的营造技艺和砖瓦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高大雄伟的古塔、古城墙,彰显着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游客通过参观游览这些古建筑,可以感受历史积淀和先民的智慧结晶,领略中华文明的恢宏气度。参观山西古建筑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部沧桑巨著,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发掘并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二)山西戏曲艺术:晋剧、蒲剧的魅力传承
山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晋剧和蒲剧是山西戏曲的代表,也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山西各地遍布戏台、剧院,形成了独特的戏曲文化景观。游客在山西不仅能欣赏精彩的戏曲演出,还能参与互动体验,如蒲州梆子的面塑制作、晋剧的戏装试穿等,零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近年来,山西以戏曲小镇、大师工作室等为抓手,创新戏曲传承发展模式,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戏曲已成为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文化旅游的特色体验项目。挖掘、保护、传承山西特色戏曲艺术资源,对于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三)山西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的峥嵘岁月
山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其中大多与革命历史紧密相关。太行山、吕梁山等革命老区遍布红色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记录了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和光辉成就。山西省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开发了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如右玉精神纪念馆、黑茶山革命纪念馆等,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重要场所。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游客可以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红色旅游已成为山西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4]。
(一)优化区域文旅产业布局
立足山西省各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底蕴及产业基础,科学制订全省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区域文旅资源配置。发挥太原、大同等重点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作用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带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聚焦特色文旅资源富集区,打造以朔州山阴“老陪都”文化旅游区、临汾吉县壶口、乔家大院文化旅游区等为代表的文旅产业集群。推动文旅产业与现代农业、康养产业等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文旅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构建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文旅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实现文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二)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
发挥山西文博院、黄河文化传媒集团等省级文旅融合发展平台的引领作用,整合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为文旅企业在内容创作、科技研发、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搭建文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5]。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为文旅产业精准营销、智慧管理赋能。加大对文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省级文旅人才培训基地,打通文旅人才成长通道。推动文旅全产业链融合创新,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三)实施文旅品牌战略
立足山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特色文旅资源,制订“主题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文旅营销策略,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立得住、有影响力的文旅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太行山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唱响|“山西好风光”的文旅品牌。讲好平型关大捷、太行精神等红色故事,擦亮太行山大峡谷、黄河壶口瀑布等生态旅游名片。此外,实施文化旅游出海工程,利用重点国家“旅游年”、主流媒体等平台开展联合推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品牌,提升文博会、太原国际车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等知名展会的规格和层次。加大对文旅品牌孵化力度,建立一批代表山西特色的文创产品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和康养度假品牌。
(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制订文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保障重点文旅项目和精品线路的建设。加快推进太原、大同机场改扩建,提升朔州、临汾、长治机场服务,完善低空旅游航线布局。统筹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等建设,形成内畅外通的旅游交通网络。鼓励改善旅游巴士、旅游直通车等交通服务新模式,提高旅游交通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加快景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电子导览、智慧停车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旅游厕所升级建设和标识标牌系统的升级改造。完善自驾游营地、房车露营地等服务设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构建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文旅配套服务体系。
(五)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文旅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旅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文旅管理人才和创意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文旅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技能型、创新型文旅人才。建立省级文旅人才信息库,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支持中青年文旅管理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科研机构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文旅人才,在编制、职称、薪酬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人才资源。
(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推动文旅产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太行山、吕梁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一批生态游、民俗游精品线路和研学游、红色游特色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星级乡村旅游点。创新“旅游+康养”发展模式,依托地理位置等优势,建设一批集养生保健、休闲度假、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康养小镇和康养基地。推动传统手工艺创新转型,建设一批集生产制作、旅游体验、创意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培育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智慧导览等智慧文旅项目[6]。鼓励发展研学旅行、低空游览、自驾游等消费新业态,增加文旅产品的供给。
(七)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扶持政策
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支持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完善投资、金融、财税等扶持政策。在文旅项目前期,应对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指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完善文旅项目闲置土地激活利用机制。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设立文旅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文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制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文旅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文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文化出口等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制订文旅领军人才奖励制度,完善艺术人才职称评定标准,为知名文旅企业家、高端人才在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激发各类文旅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乡村振兴为山西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山西省要立足资源禀赋,把文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发展平台、加强品牌营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扶持政策,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城乡互动、绿色低碳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1]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N].陇东报,2024-08-17(1).
[2] 朱春蕊.农文旅融合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N].滨城时报,2024-08-15(4).
[3] 杨军,杨启坤,郭林林.农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共富新路径[N].双鸭山日报,2024-08-12(1).
[4] 张涛.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旅游与摄影,2024(7):96-98.
[5] 杨佳媛.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的价值功能及优化路径[J].村委主任,2023(12):90-92.
[6] 杨洁.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山西农经,2023(1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