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域下开封清明上河园文化场景设计

2024-12-25 00:00:00黄文杨沛东杨小菊
旅游纵览 2024年9期

摘 要:开封清明上河园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解析园区空间生产逻辑,探究园区与游客在文化场景中的互动关系。清明上河园文化场景的空间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国内历史文化主题园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文化空间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启示。

关键词:空间生产;文化场景;主题园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藏彝走廊的地方知识与文旅共生机制研究”(23YJA850001);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项目“AR+VR虚拟沉浸与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及应用示范”(2023YFS0457)。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本身并无固定形态,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和空间才能生产和发展,因此文化与空间二者结合成的文化空间就形成了文化表现和发展的重要场域。

开封市清明上河园作为国内较早建成的主题园区,历经三期工程建设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运营机制,在中国文旅市场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学者对清明上河园的研究集中在二期工程建成后,内容包括园区产品的体验式开发及游客对其满意度与心理偏好、传播模式和数字影像研究、造园景观、园区与开封市的互动发展等,缺少从文化的空间视角思考游客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空间可成为探讨旅游活动与空间互动形式的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内在逻辑的思考也有助于国内文化主题园区经营建设。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空间生产理论由列斐伏尔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即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空间的实践即感知的空间,该空间承担着社会场所与社会主体行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空间的表征即构想的空间,是掌控着知识技术与意识形态的权威者所构建的概念化空间。表征的空间即生活的空间,是直接经历和体验的被支配的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空间。

场景理论由特里·克拉克团队提出,其通过对不同文化设施类型组合所形成的场景以及场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理念的研究,发现文化场景与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而探寻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化动力[1]。场景理论最初用于分析城市形态与吸引力,但它以消费为基础,把个体行动目标锁定在文化与价值观诉求方面,以生活娱乐设施为载体,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的逻辑[2],同样适用于分析我国主题园区中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机制。

空间的实践与表征构成了清明上河园的表征空间,表征的空间也体现着二者的设计理念。游客在表征的空间中进行活动与体验,通过互动参与模式塑造出独特的文化场景,文化场景则作为空间内主客体互动交流的重要媒介,如图1所示。

二、清明上河园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曾是北宋的都城,辉煌灿烂的宋文化对开封市影响深远。清明上河园占地面积600余亩,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园区依托于开封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宋文化为核心,巧妙复原《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生动演绎其中的事件,打造出北宋都城风貌和市井生活的文化场景,现有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及数十部中小型文化演出。

1991年开封市旅游局开展规划水系工程项目,计划在水系中段重点开发清明上河园项目,使之成为整条水系的重点景区。1998年清明上河园一期工程对外开放,2005年推出二期工程定位向皇家园林发展。此后,清明上河园与中央电视台、各大报业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建成了以仿古娱乐为主线的地区特色龙头文旅项目。2023年清明上河园三期工程“大宋·皇家乐园”建成,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600万人次。

三、文化场景的空间生产与旅游实践

(一)清明上河园文化场景的空间建构

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经营主体和文化景观建设的核心力量,其通过具体的空间的实践,如基础设施、建筑集群和系列宋文化符号的景观建设掌控空间表征的权力,搭建起游客活动与体验的表征的空间。

清明上河园建筑着力还原宋文化景观,有雄伟恢宏的亭台楼阁、独具风情的茶坊酒楼、纵横交错的勾栏瓦肆;还有宋代轿子、古代提灯、青铜尊样的垃圾桶等设施。这些大小建筑和设施展现出宋朝的特色,生产出整个园区的空间景观,从物质和文化层面建构起对宋文化最直观的概念空间。青石板路、桥梁廊道与行船河道,以园区内的道路为脉络,将从宏观到微观的文化景观串联,呈现出清明上河园的空间肌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既是空间实践的结果,也是游客在文化场景中活动的空间前提。

主题明确、创意突出的文化场景可以打破时空的距离,传递出文化的魅力,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清明上河园在对宋文化抽象元素提炼与转化的过程中建构起对宋文化的空间表征,让游客的旅游活动在充满符号化的文化场景中实现。

(二)游客在表征的空间中的旅游体验

游客在表征的空间中参与和体验旅游活动。游客处于被建构的空间中,通过自身的实践,置身于园区文化环境与氛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场景。

园区内身着古装的游客处于由园区建构起的文化空间中,强化了园区的文化空间叙事。这类游客与景区内的身着宋代衣履的工作人员,会映入游客眼中,形成整个园区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构成因游客与园区互动而产生的全新文化场景。园区内的餐厅装修典雅,售有本地特色美食、宋代小吃和宫廷豫菜;官驿客栈家具古朴素雅,凭借与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贴合的设计广受好评。游客们在由园区所经营的、具有宋代特色美食与休闲的表征的空间中获取快乐的同时,也会在食宿场景的体验中拍照打卡。正是游客的这种互动行为,赋予园内宋文化空间表征的数字化内涵,使清明上河园的文化空间得以进一步延伸,极大拓展了文化场景的边界。

游客在清明上河园表征的空间中的互动参与不断加强着园区内的文化氛围,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场景,也赋予了文化旅游全新的实现形式。

(三)基于演艺的文化场景空间互动

清明上河园丰富的演艺产品是其特色之一。园区内有《东京梦华》等气势磅礴、震撼感官的大型实景演出,有《汴河漕运》等在不同时段地点演出的中小型剧目,还有《布袋木偶》等体现宋代市井风貌、注重与游客互动的街头表演。

中小型剧目集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带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延长其在景区的时空停留。《王员外招婿》以京城首富王员外为女儿招亲为背景,她向人群中抛出绣球,模拟古代招亲趣味佳说。《古代幻术》会邀请现场观众参与表演,真切地感受表演的惊险刺激与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融入园区文化情境中的互动剧目,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沉浸式交互式旅游的文化场景。

演出时游客在权力与符号建构的空间中不是被动的,而是体现出园区与游客两股力量的博弈。拍照录像、欢呼鼓掌、支付打赏、加入表演等,这些置身于文化场景中的互动本身就已经让处在表征空间下的游客们搭建起自我的空间表征。游客在“演出—反馈”的旅游互动模式下,建构起独立于园区之外的热闹欢乐的空间场景。

四、清明上河园文化场景的空间再生产

(一)构建大宋文旅形象空间

提炼宋文化内涵以凸显园区文旅形象的符号化空间。清明上河园对宋文化的呈现依旧停留在直观感受、氛围营造的浅层领域,对宋代文化资源利用不全面、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文创产品也仅是对文化元素简单提取。文化性是文化产品最鲜明标志和最重要特性,一款成功的文化产品必须具备文化内涵,并通过各种形式与游客发生互动关系,使游客产生或加深文化记忆从而完成文化体验。由此,园区在大宋文化场景中构建起的符号化空间才能真正被游客接收和解码。西安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活动,同样采取“演艺—互动”的形式,却能让观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实现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体验。

创新以大宋文旅形象为场景的互动空间。园区演艺剧本更新周期长、创新能力低、部分剧目同质性高。核心剧目《东京梦华》至今已有17年,其他剧目呈现形式基本无改动,甚至与同类景区相似。园区可以通过剧目创新和搭建新场景来拓展演艺空间,给出游园推荐路线,加强游客游览的场景串联和形象感知程度,强化文化形象空间和时空互动体验。

(二)创新文旅场景数字空间

数字技术引领了文旅产业新的变革,提供了便捷化、多样化的数字消费内容。园区需利用互联网技术,促成园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体验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景区服务水平、管理质量和接待能力。园区需探索全新“数字文化+”模式,创新数字文旅的消费场景与体验场景,推出个性化数字文旅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数字技术与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对接,实现商、养、学、闲、情、奇全方位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宋数字文旅园区。如园区可增加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互动项目,让游客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旅游体验,提升园区旅游的品质和文化产品表现力。也可以利用数字网络平台汇集数据来分析游客喜好,针对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宣传和服务,与携程、去哪儿、美团、大众点评等开展跨行业合作,开发智慧出行、智慧研学、智慧娱乐等新功能。

通过数字产品的开发,赋予了现有各类文化产品创新活力和个性化表达,扩展了园区不同文化场景下的数字空间应用,让游客从更多元的维度游览体验园区的文化空间。

(三)打造地方文旅品牌空间

开封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古迹,为当地文化企业发展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存在着文化企业扎堆分布、文旅项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开封市应统筹协调好各项文化资源,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规划。清明上河园的山水景观和服务水平能反映出开封当地自然环境形象和旅游服务形象,其成功的文化产品促进了开封市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的升级转换,提升了开封城市形象,突出了与开封市地脉文脉联系。当前清明上河园正以“汴梁风情”为主线,与周围景点联动出售套票,利用营销联盟将竞争转化为合作。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进一步考虑举办大型巡回演出、学术会展等活动,与周围高质量的餐厅和酒店合作,提高游客接待力,发挥出产业集聚优势。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市传达的宋文化,凸显出二者共同的文化核心与价值追求。开封市为园区的品牌发展之路提供丰富的资源空间,园区则为开封市城市形象打造与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能空间,开封市与清明上河园的品牌形象打造和品牌空间维护需要二者共同发力。

五、结论与展望

清明上河园聚焦大宋文化,通过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和演艺剧目形成别具一格的空间实践,在符号中建构起园区文化空间的表征。游客在园区表征的空间中通过参与园区各类文化项目,形成了自我活动与体验的空间,在园区与游客空间实践与博弈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场景。围绕文化场景,以互动为媒介,清明上河园三元空间辩证统一,相互组构,形成了充满特色的文化空间。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时代,清明上河园需更加关注文化场景的空间再生产,从形象空间、数字空间和品牌空间三个维度与开封城市共谋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雪言.文化场景视域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2] 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J].社会学评论,2014(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