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养理念融入旅游产业,既是对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人们缓解日常工作、学习压力和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有益尝试。在倡导大健康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旅游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调研对象,选取其中4家具有代表性和资源优势明显的风景区,从需求侧分析挖掘游客评价的评论数据,结合情感分析、社会网络、综合评价等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典型康养旅游案例的实效评价结果,从政策保障体系、旅游地品牌化经营、属地资源价值挖掘以及多元赋能四个方面,提炼推进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康养旅游;游客评价;文本分析;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康养+旅游”模式是旅游业发展新业态,“健康养生”元素赋能旅游产业新动力,实现旅游、养生、健康理念、文化等多元融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人们在旅游上的消费需求愈加强烈,旅游项目已从传统休闲、娱乐为目的,逐渐转变为关注文化、运动、健康养生等内容的体验,对康养旅游的重视度显著提高。
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1]。有学者围绕“康养旅游”“养生旅游”“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主题,从形式、内涵方面对康养旅游的服务宗旨、服务核心、产业创新等内容进行阐释[2-4]。也有学者采用不同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资源利用率、资源开发潜3f976f622bbad34f1e053dd9cce99e482fd883b8d7b016164afe61e9211321fb力等作评价[5],如运用AHP[6-7]、熵权法[8-9]、灰色关联[10]、模糊评价[11]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及综合能力测量。还有学者关注政策支持、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资本投入等内容[12-15],解析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政治及社会环境。
文章从河南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选取4个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络爬虫获取游客评价,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游客评论内容进行情感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康养旅游在资源利用、环境服务、宏观保障等方面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对河南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提出建议。
以云台山、郭亮、宝泉、尧山4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作为调研对象,利用八爪鱼采集游客在携程网和同程网上发布的评论,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单位:条)。
数据处理分别运用GooSeeker分词、选取高频词形成共词矩阵,运用ROST CM6对评价数据进行情感分析、社会网络及综合评价。
对分词进行清洗,过滤“下次”“一路”“主要”“感觉”等无意义词语后进行词频统计(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
第一,环境是康养旅游与游客关注的重要内容。游客对旅游地的整体评价较好,如“景区”“好”“不错”“值得”等正向词汇高频出现。
第二,游客评论中有79.56%含有积极情绪,其中对云台山风景区的积极情绪词汇占比较高,负面词汇较少,说明游客对云台山风景区的整体满意度最高;评价词汇中“好”“不错”“可以”“值得”等积极情绪词位列词频统计前位,说明游客对旅游地的整体评价较高。同时,“景区”“景色”“景点”“风景”等词频较大,说明游客对康养旅游基地的自然风景较为关注;“人”“方便”“车”“门票”“索道”“交通”等词频排名前30,说明游客对景区提供的基础设施、交通状况、接待水平、服务质量等较为关注。
第三,游客评论中有19.05%含有消极情绪,如“排队”等,说明游客对游览的体验性上存在不满,负面评价主要源于游览时间集中在周末、小长假、黄金周等人流密集点,人流、车流猛增造成景区服务供给不足,引起游客不满;存在如“大”“服务”“时间”等词汇(占比1.39%),无法判断是表达游客的满意或者不满情绪。
第四,4家旅游地以康养旅游基地代表,其“康养”效果的反馈结果显示,比如“感觉”“开心”“适合”“漂亮”等词汇也出现在高频词表前60,表明康养旅游基地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获得正向反馈。
运用文本分析软件生成高频词汇共词矩阵,依据游客评价做语义网络图(如图1所示),对环境、交通、服务、费用等做社会网络语义分析。
环境方面,评价中对自然景观的体验感偏正向,如“环境优美”“名胜区”“季节”“云雾”“风景秀丽”“舒服”“避暑”“凉快”等词汇,说明游客对游览地的环境体验较关注。
交通方面,评价中有“方便快捷”“乘坐”“高速”“距离”等词汇,表明游客在意出行交通是否便利、出行线路是否顺畅等。
服务方面,评价中有“态度”“挺不错”“舒服”“酒店”“到位”“购票”等词汇,表明游客在意景区基础设施、相关配套服务等。如果存在从业人员态度差、住宿环境不佳、景区配套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可能造成较低游客评价。
费用方面,主要包括门票、餐饮、住宿、景区消费等,评价中有“不贵”“票价”“划算”等词汇,表明顾客对费用成本的整体感受良好,但门票外的额外收费容易引起游客不满。
对评分(超棒5,满意4,不错3,一般2,不佳1)进行均值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游客综合满意度较高,其中云台山景区得分最高(4.82)、尧山景区次之(4.74),宝泉(4.38)和郭亮(4.17)景区相对较低。
云台山是焦作市“明星”旅游产品,焦作市素有山水资源丰富、怀药与太极拳养生资源特色的美名,云台山凭借资源禀赋及品牌影响力,在河南省康养旅游产业中占据明显优势。
宝泉和郭亮景区位于新乡市,是近年来火热的康养旅游自然景区,但因与云台山风景区距离较近,游客易因同类对比而选择云台山;尧山位于平顶山鲁山县西部,距云台山景区较远,具有不同于云台山的自然景观。
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向用户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从需求侧挖掘河南康养旅游旅行体验者的评论数据,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区域品牌经营有限、环境改造与服务提供不完备等,据此提出以下改善之策。
(一)完善康养旅游政策保障体系
推动生产要素和政府作用形成合力,政府应该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康养旅游专项建设规划,探索完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要素保障;关注人力资源要素投入,鼓励和支持康养旅游从业人才的多渠道培养,如高校开设康养旅游课程、社会开设康养旅游培训班等,由政府主导,集合企业、高校、社会等力量多路径培养康养旅游专业人才。
(二)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形象,推进品牌化经营
结合河南省康养旅游规划蓝图,分区域规划特色资源利用发展路径,如围绕太行山、伏牛山、黄河等不同区域,打造豫中、豫西、豫东、豫南、豫北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因地制宜打造康养旅游“明星”产品,带动上下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发,树立区域品牌,实行品牌化经营,以规模化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三)挖掘旅游地价值元素,发挥康养资源禀赋优势
康养旅游发展依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当地旅游资源中可开发的价值元素,将文化、运动、养生等元素融入传统旅游项目中,通过多主体合作推进康养旅游示范点建设,以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带动医疗健康、中医养生等资源功效发挥,实现区域内禀赋资源高效利用。
(四)多元赋能康养旅游,助力产业优质发展
通过文化、信息、科技等多元赋能,激发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文化赋能上需要继续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战略。信息赋能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社会游客便捷获取服务上,以在线服务为例,近十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大幅攀升,在线旅游预订使用率在2023年后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康养旅游的传统线下服务已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需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线上预订、评价等服务。科技赋能方面反映在新兴技术的使用上,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已定,文旅产业利用科技赋能,既有利于出“爆品”,又有利于出“精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康养旅游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文章以河南省焦作、南阳等康养旅游示范为例,从游客切身感受出发,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政策保障、市场把握、资源利用、多元赋能等方面探索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康养旅游市场活力提振、发展潜能和空间提升提供借鉴。
[1] 科技教育司.旅游行业标准 LB/T 051-2016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EB/OL].(2016-01-05)[2024-08-21].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hybz/202012/ t20201224_920050.html.
[2] 徐虹,于海波.大健康时代旅游康养福祉与旅游康养产业创新[J].旅游学刊,2022(3):10-12.
[3] 陈纯,朱文君.江苏省乡村康养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特征[J].商业经济,2022(6):110-112.
[4] 吴吉婷.国内康养旅游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23(2):
84-86.
[5] 赖晓华,聂华.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4-51.
[6] 潘胜男,何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学康养旅游发展潜力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营销界,2023(16):170-172.
[7] 康艳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泉州市康养旅游资源评价[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4(2):11-19.
[8] 杨振江,梁朋惠,高士勤,等.康养旅游视角下近郊型乡村景观评价——以安阳市宗村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3(6):173-179.
[9] 安利娟,熊国保.江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3(11):49-52.
[10] 陈红玲,郑馨,赵赞.基于钻石模型的广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21(5):130-133.
[11] 宋娜,周旭瑶,唐亦博,等.基于DEMATEL-ISM-MICMAC法的康养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 2020(5):128-134.
[12] 李钰.云南康养旅游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J].旅游学刊,2023(1):11-14.
[13] 金丽.乡村康养旅游多维开发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3-68.
[14] 肖文,姜庆丹.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3(1):16-20.
[15] 宋昌耀,顾嘉倩,张安妮.政府引导型文化和旅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