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2024-12-25 00:00:00王化荣
旅游纵览 2024年9期

摘 要: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愈发迫切,通过结合语文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探索中职一课双师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采用情境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教学队伍等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职业素养。跨界融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通过系统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职业需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旅游行业所需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管理知识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便在多元化旅游市场中与游客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如何将语文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有机结合,实现跨界融合,成为当前教育需要探索的课题[1-2]。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还能提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语文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其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在旅游中提供更具文化深度的解说服务,带给游客良好的体验,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可见,将语文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有机结合,可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4]。文章对“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学习语言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实现“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前者可以使其更好地与游客沟通、介绍景点、解答疑问,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后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民俗等),从而在旅游服务中更好地展示和传播这些文化。同时466c95d6af3308d9d2299858fc77bc43,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也需要与各种人群打交道,包括游客、同事等。“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跨界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语文教学融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解决旅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和更广阔的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实践

(一)引导学生将语文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合

在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经典导游讲解词,从中提炼出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对不同旅游目的地的讲解词进行比较,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吸引游客、传递信息,进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加深对旅游文化的认识[5]。

为帮助学生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教师设置模拟客户咨询和投诉场景,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自主处理客户需求。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便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撰写各种旅游宣传资料,如旅行手册、宣传海报、网络营销文案等,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使用是否准确,将语文知识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增加与旅游管理相关的语言应用模块,如引入与旅游宣传相关案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定期举办旅游行业专家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专家经验分享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行业视角,帮助学生理解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以上措施,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合,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扎实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

(二)搭建教学队伍

为保证跨界融合教学的有效性,应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团队由以下几类教师组成: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专业教师负责教授旅游管理的核心知识,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旅游行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趋势。二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引导学生提高沟通技巧,尤其是语言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如撰写旅游宣传资料、进行导游讲解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自信地交流。三是行业专家与从业者。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举办讲座,为学生提供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专家分享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市场需求、客户服务技巧等,帮助学生建立与行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教学。旅游市场营销部分内容应涵盖市场调研、目标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制订等,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有效推广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营销策划过程;旅游资源管理课程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评估、开发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等,通过实地考察和项目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内容应包括旅行社的组织结构、运营流程、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授课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经营活动,使学生实际体验旅行社运营工作,提高学生服务能力;酒店管理课程教授学生酒店行业的基本知识,如前台接待、客房管理、餐饮服务等,通过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酒店日常运营,并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分析;导游技能与文化传播模块中,教师重点教授导游的基本技能,如讲解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旅游安全知识等,强调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导游工作中有效传播地方历史文化。

(三)采用情境教学方法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旅游管理情境,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应对实际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旅游管理情境,如模拟导游讲解情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的角色扮演,选择一个旅游景点,学生需准备导游讲解词,并在同学面前进行讲解,这种情境下不仅要求学生运用适当语言进行表达,还要求学生在表达中结合旅游景点历史和文化特色。通过该活动,学生可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技巧,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讲解方式。

客户投诉是旅游行业中常见情况,教师设置客户对旅行服务不满情境,学生需分组讨论并制订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形象。

旅游行业需要学生具备市场推广的能力,学生分组策划旅游产品市场推广活动,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学生需设计推广方案,如广告文案、社交媒体宣传、线下活动策划等,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运用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在模拟导游和客户投诉处理等情境中,学生可以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如导游、游客、旅行社工作人员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角色在旅游管理中的职责,从而提升沟通能力。

在每个情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客户需求、如何提高导游讲解的吸引力等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得到发展。

(四)优化课程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优化课程内容不仅是提升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目标的必要措施。优化课程应注重对旅游管理知识的深入讲解,同时将语文教学有效融入其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旅游法规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相关法律文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进行详细解读。课堂上学生既要学习法律条款的具体内容,还需分析这些法律在实际旅游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旅游合同纠纷、旅行社责任等,理解法律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但在法律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法律条款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法律语言的严谨性。通过对法律文件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专业术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旅游公司的成功营销策略,让学生了解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品牌定位等概念,学生分小组分析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旅游项目管理课程通过项目策划提升学生项目管理能力,学生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预算编制到推广实施,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工具,如甘特图、SWOT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组织与执行能力。

旅游管理涉及多种文化背景,教师应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其国际视野。

为确保课程优化的有效性,针对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定期对学生的项目进展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方向。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引入同伴评估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彼此学习与成长,这种方式不仅增强学生参与感,也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课程结束后通过综合考核的方式,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语言运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度。

(五)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目标涵盖语言表达、沟通技巧、专业知识理解、实用能力等多个方面。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传授中,教师需要设定具体目标,以此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清晰明确,学生能够清楚理解学习期望,目标应便于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考核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确保学生全面理解旅游管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通过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各个主题,通过期末考试、案例分析报告、课堂参与度调查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评估旅游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及竞争态势。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调研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报告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

学生掌握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流程,能够独立策划旅游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设计完整的旅游项目,如目标设定、预算编制、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根据项目可行性、创新性、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教师评分与同伴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练习沟通技巧,提升学生在旅游行业中的客户服务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处理问题。通过模拟演练也可以评估学生的客户服务能力。

通过具体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过构建高效教学队伍,引导学生将语文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通过一课双师教学模式,可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融合模式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静敏,沈琳.中职语文跨界融合教学实践探究——以中职“语文+旅游管理专业”跨界融合教学为例[J].教师,2024(22):15-17.

[2] 令调霞.中职语文教学融合文化自信教育[J].新班主任,2024(18):36-37.

[3] 赵先玲.1+X证书制度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路径探析[J].旅游与摄影,2024(9):132-134.

[4] 孙妍.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7):139-141.

[5] 刘改坤.中职旅游教学中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