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住宿业态受到了广泛关注。民宿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民宿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研究项目“康养旅游背景下广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2024LYHZWY007);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科研课题人文社科类“康养旅游背景下广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桂教职指〔2024〕04号2024LYHZWY007)。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1]。它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聚焦学生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要围绕毕业“输出”设计课程,这与OBE教育理念非常契合。
近年来,民宿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旅游住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服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民宿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教育。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位列其中[2]。民宿管家被列为国家新职业将促进旅游民宿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2024年2月《民宿管家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发布,将民宿管家分为5个等级,并细化了民宿管家的工作要求,这也为旅游民宿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标准。文章旨在探讨OBE理念下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如何以民宿管家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为参照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内容重构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使得课程学习精准对接民宿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实际需求,培养适应民宿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开设背景
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出现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之中。随后,国内许多旅游职业院校根据旅游民宿新业态的发展及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着手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或开设与民宿管理运营相关的课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他们生源地全部来自广西,其中普高和单招学生占比66.67%,对口生占比33.33%。对口生有过社会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强,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基本功;普高和单招生源,经过了大一一年的学习,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调查发现,他们对民宿的了解程度为:97%的学生听说过民宿,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其中36.4%的学生体验过民宿,63.6%的学生没有体验过。他们对民宿行业的就业倾向是:18.2%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希望毕业后从事民宿经营相关的工作;48.5%的学生对民宿非常好奇,希望尝试民宿相关的工作;30.3%的学生对民宿从业意愿一般,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会选择试试;3%的学生对民宿不感兴趣。
可见,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对民宿的认知是听说过,没有体验过,对民宿了解不充分,对于民宿充满了好奇,对民宿行业从业前景持乐观积极态度。
(三)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开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对民宿行业的了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由于是新课程,各院校对于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施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课程内容没有精准参照民宿的核心岗位——民宿管家素质要求,对于民宿管家核心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偏差。
1.课程目标不够明确
民宿作为新业态,在行业内部出台相应的标准之前,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施的参照标准比较少。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民宿的概念、类型、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掌握民宿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课程要培养的核心技能点、核心能力不够突出,只是泛泛地讲解某一接待流程的重要性,缺乏具体的能力指标,难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OBE理念下,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要围绕毕业“输出”来设计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而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依据,目前此课程还没有国家规划教材,市面上关于民宿服务与管理的教材,内容参差不齐。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材选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宿服务管理》,内容涵盖了认识民宿、民宿消费者、民宿服务质量体系、民宿的接待、民宿特色产品设计、民宿的营销、民宿的危机及客诉处理等内容。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较多,对民宿行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存在互动性不足与实践性欠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重点放在知识的传递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虽进行了产教融合,安排学生进行民宿实地参观,让学生实地了解民宿的风格及空间布局,但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民宿岗位的具体实训,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4.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首先,课程考核评价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动态性的考核和评价,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不利于激励学生持续提升;其次,考核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能力考核比重较低,而民宿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书面考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实际操作和服务技巧的掌握程度,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再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通常仅由教师进行评价,而民宿服务与管理的学习涉及小组协作、企业实践等多方面,缺少学生、行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使得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一)明确民宿服务与管理的课程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社会所需的一线技能人才或者基础管理人才。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参照民宿行业的核心岗位民宿管家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使课程内容与民宿行业的岗位工作需要高度一致,力求培养出能胜任民宿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民宿管家是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3]。因此,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能为民宿的客户提供住宿服务能力、餐饮服务能力,依据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因而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在知识目标方面是掌握民宿的概念、类型、发展历史、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住宿服务能力、餐饮服务能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能力;在素质目标方面,陶冶热爱民宿行业的情操,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备热情周到的服务情怀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二)OBE理念下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的选取与优化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了民宿管家的工作任务,2024年2月《民宿管家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的发布进一步细化了民宿管家的工作任务要求,围绕民宿管家职业的营销服务功能、接待服务功能、活动服务功能、运营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分别从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四个维度制定了细化标准。根据OBE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民宿管家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高职毕业生应达到民宿管家四级水平。依据民宿管家工作任务要求对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重组分为如下模块:
1.客户接待与服务
负责客人的预订接待,包括确认预订信息、解答客人疑问等;提供热情周到的入住服务,如引导客人入住、介绍民宿设施等;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如安排特殊餐饮、组织活动等。
2.客房管理
监督客房清洁工作,确保客房整洁干净;检查客房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报修维护;管理客房用品,保证库存充足。
3.餐饮服务管理
协助厨师准备餐饮,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安排客人用餐,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处理客人的餐饮投诉和建议。
4.活动策划与组织
根据客人需求和民宿特色,策划并组织各种活动,如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等;负责活动的宣传推广,吸引客人参与。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5.营销与推广
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民宿的营销推广,提高民宿知名度和美誉度;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人满意度和忠诚度;收集客人反馈,为民宿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OBE理念下改进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借助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展示一家服务质量备受好评的民宿,分析其在员工培训、客户沟通、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做法;同时,呈现一些因管理不善而面临困境的民宿案例,让学生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开展实践教学
与当地的民宿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民宿的日常运营,包括接待客人、打扫房间、处理客户投诉等,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学校内设置模拟民宿环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民宿服务各个环节,如预订、入住登记、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入项目教学法
布置与民宿服务与管理相关的项目任务,如设计一家民宿的营销方案、制定民宿的服务标准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OBE理念下完善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评价
1.多元化考核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予以全面考核。其中,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涵盖作业的完成状况、课堂参与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除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评价外,增加实操考核、口头汇报、小组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增加实践能力考核比重
设置更多实践考核项目,如模拟民宿场景中的客户接待、问题处理等环节,以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如占总成绩的 40%至 50%,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切实提升他们在民宿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多元化评价主体
除了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民宿业主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可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反思,进而提升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则可以推动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民宿业主评价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标准,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基于 OBE 理念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民宿行业发展需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 张丹凤,朱秋强,陈凡.OBE理念下地方师范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微生物学通报,2024(4):1231-1245.
[2] 李心萍.新职业开辟就业新空间[N].人民日报,2022-12-01(8).
[3] 萧军,李仁培.从泥瓦匠到民宿管家[J].中国社会保障, 2024(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