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

2024-12-25 00:00:00丁莉怡
旅游纵览 2024年9期

摘 要:在中职学校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导游职业的相关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以与导游专业有关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符合导游专业特色的教学项目,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

关键词:中职;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学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某项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这里提及的项目是指那些旨在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特定产品的任务,比如创作与制造一件产品,或者是排除某项问题,又或者是提供相关的服务等,它可以是设计一个完整的服务等比较大型的项目,也可以是加工一个小部件等较为小型的项目[2]。如何来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项目的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自身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特定情况下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其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这一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掌握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中职导游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诸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等在内容上出现了许多交叉;该课程所用的教材为全国统编教材,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运用到的本地旅游资源知识涉及很少或者过于笼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的设计,以导游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知识有机地整合到实践应用中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导游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中职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原则

(一)从学生职业需要出发,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

一方面,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更有甚者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受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影响,部分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十分有限,并未真正建立起系统性、全面性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对导游专业及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缺乏明晰的认识,对导游职业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境和需要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对导游职业的定位模糊,认知程度不足。

但是,这部分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动手,擅长实践,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而他们对于大部分实践课等需要实际动手进行操作的课程,常常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中职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场需求的一项必备条件。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进一步加强学生导游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导游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于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项目设计,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在将来导游工作中对相关知识和能力应用的需要,做到实用、够用;另一方面,要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心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肯学、乐学。

(二)凸显地方特色,开发地方化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项目

能够立足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分布情况,满足地方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凸显地方特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所在。站在课程资源整合的角度,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拥有地域上的便利性,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站在职校生就业的角度,从中职学校毕业的大部分学生主要选择在本地寻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但是他们需要面临的是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如果缺乏对本地旅游资源的了解,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那么他们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中职学校在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项目开发中,应立足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际,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将本地区的各级各类旅游资源融入课程中,成为服务于课程的有效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指导和教育学生。在课程中,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开发校本化的旅游地理学习项目,在游遍中国名景这一项目的设计中,开发以学生带团游览太湖及其周边景区景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学习任务,旨在以太湖及其周边景点为例,帮助学生主动了解太湖及其周边景点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讲解太湖、光福香雪海、西山林屋洞等景区景点,了解我国的湖泊景观、植被景观、地貌景观等各类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掌握讲解中国自然景观的基本技能。

(三)整合相关教材内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在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现行的各类教材中,不同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地概况、模拟导游、地方景点导游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上也有交叉,同一处景点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也以不同的角度呈现。比如南京市在中国旅游地理中主要以讲授几处主要景点为主,在地方导游基础中则以该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景点内容为主,在客源地概况中则以该市的民俗等内容为主,而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则以该市的主要物产为主,学生在学习了这几门课程之后,形成了对南京市片段化的、零星的、不完整的知识,如果要学生以导游的职业身份带团去南京旅游的话,仍然不会有效应用所学的南京市相关知识,更不会系统讲解该市的概况。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一系列比较实用的、相对完整的教学项目和实训内容,比如要求学生作为导游向游客介绍南京的概况,内容包括南京的历史沿革、景点知识、餐饮、购物、交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项目中设置的相应任务来整合不同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化模块。

二、中职导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一)合理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

根据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教学应该从地方导游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涉及旅游地理知识的角度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与地方有关的具体旅游地理知识。同时,课程应根据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情景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在学习项目中进行导游的模拟实训锻炼,为学生在将来的导游服务工作中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旅游地理知识,提高导游讲解技能,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根据以上所提出的原则,某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中开发了认识中国地理概况、认识中国旅游区划、游遍中国名城、游遍中国名景四个教学项目。同时,在四个教学项目中都设置了相应的项目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项目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的要求,进行相关项目内容的学习和技能模拟训练。

(二)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的组织主要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来进行,虽然完整地呈现了编者所要呈现的知识体系和相关学习内容,但学生只是看到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在完成学习之后,也仅仅了解了一个个景点的知识,并没有学会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实际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是指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这些知识不仅是按照其本身的逻辑来组织,而且需要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因此,在对中国旅游地理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有序化设计时,应围绕工作任务,将其细分为一个个子任务,把课程中涉及的有关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相应的学习项目里,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将工作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项目中,学生不仅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习惯。如在认识中国气候特征这个项目的学习任务中,某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设计了一个旅游咨询的工作任务:假如你在旅行社从事咨询工作,有游客向你咨询去西藏、哈尔滨、海南、北京、武汉等城市或地区的最佳时间、交通工具及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你会如何回答呢?在该项目中通过设计这一工作情境,要求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礼仪和中国旅游地理中的相关知识,而选择的不同地点则/0acBWh9/Hu0XquB8pMbfXFVVZjPlO4o05Zl2OhILeg=代表了不同的区域类型,西藏属于青藏高原旅游区、哈尔滨属于东北旅游区、海南属于华南旅游区、北京属于华北旅游区、武汉属于华中旅游区。同学们通过小组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在完成这一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中国的气候特征、交通情况、民族分布等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导游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关于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项目设计应该以满足实际导游工作中的需要为导向,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将导游工作中所需的中国旅游地理有关理论知识与实际导游工作中的相关技能结合起来,教学项目的情境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在对应具体的导游工作情景中完成指定的服务任务,在项目的最后能够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希望通过以上方法,能够为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邓志远.项目教学法在机构拆装与测绘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职业 .2014(18):106-107.

[2] 葛刚.职业中学旅游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5):34-35.

[3] 陈冰梅.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