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资源基础、消费需求、设施保障、效益推动、创新潜力及经济拉动等关键驱动因素,构建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探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各驱动因素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驱动模型;四川段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ZJG2022-750);2024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专项(LZZX-C-04);四川省教育厅2022年度教育科研课题(SCJG22A271)。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的四川段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当前四川段在文旅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四川段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构建一个科学的模型,以期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自2021年底启动建设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李后强(2022)等学者形成“长江学”研究学派[1]。曹劲松(2024)认为其建设不仅关乎文化保护与传承,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2]。冷志明(2024)提出应面向跨区域联结、跨时空呼应、多形态呈现的文化遗产[3]。
(二)关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的重要性
徐娅等人(2023)认为,文旅融合是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4]。傅才武和程玉梅(2022)指出,文旅融合不仅有助于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还能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5]。
(三)关于文旅融合各种变量的影响
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田美玲等人(2024)的研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模型,分析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的空间效应及其驱动因素,指出资源基础力、消费需求力、设施保障力等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6]。焦艳丽(2024)则提出新常态下文旅融合的发展转变方向[7]。
综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的驱动模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长江学的理论指导、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政策背景、文旅融合的目标与路径、文旅融合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以及各变量的综合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文旅融合的内在机制与外部条件,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驱动因素识别
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归纳为六个维度:
一是资源基础。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石,包括文化遗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活动资源。四川段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遗址、武侯祠等;自然景观方面,九寨沟、峨眉山等景点享誉国内外;人文活动资源则体现在丰富的民俗节庆和地方戏曲等。
二是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需求维度包括旅游动机、消费群体特征以及市场需求趋势。调研数据显示,四川段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他们对个性化、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
三是设施保障。设施保障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交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是设施保障的三个主要方面。四川段在交通设施方面相对较为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方面仍有待提升。
四是效益推动。效益推动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主要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以九寨沟景区为例,其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
五是创新潜力。创新潜力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品创新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是创新潜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四川段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科技应用和跨界融合。
六是经济拉动。经济拉动是衡量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投资吸引力、产业链延伸和区域经济带动是经济拉动的三个主要方面。四川段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区域,其文旅产业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二)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六大驱动因素,文章构建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为了量化每个指标对文旅融合的贡献,可以设定一个因子探测值(Factor Detection Value, FDV),该值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例如,对于“自然景观数量与品质指数”,可以通过评估公园内自然景观的数量、珍稀度、保护状况等因素综合打分,进而得出其FDV。
(二)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确认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853,p值小于0.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关键因子,最终确定六个关键因子,累计解释方差达到76.3%。
(三)模型构建
文旅融合指数(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dex, CTII)= Σ(FDVi * Wi)
其中,FDVi是第i个指标的因子探测值,Wi是该指标的权重。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层次分析法(AHP)或其他统计方法来确定。
通过计算CTII,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分。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指标的FDV和权重,还可以识别出哪些因素对文旅融合的影响最大,从而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例如,如果“创新潜力”下的“文化旅游产品创新频率”的FDV和权重均较高,那么管理者就应重点关注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等措施来提升这一方面的表现。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与因子探测模型,可以更系统地分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因子探测值分析
基于构建的因子探测模型,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官方统计数据,收集2019年至2023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提取出三个关键因子:资源驱动因子、设施与需求驱动因子、效益与创新驱动因子。各因子的贡献度分别为35%、30%和25%,剩余10%由其他未提取的因子共同贡献。
1.资源驱动因子
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区域文旅融合指数较高,如九寨沟、峨眉山等景点。这些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
2.设施与需求驱动因子
交通设施完善、住宿餐饮条件优越、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广泛的区域文旅融合指数较高。同时,中青年群体对体验式旅游产品的高需求也推动了文旅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3.效益与创新驱动因子
文旅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提升了区域文旅融合指数。同时,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对文旅融合指数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重现历史场景、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等创新手段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根据因子探测模型计算得到的文旅融合指数显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源基础和设施保障是文旅融合的基础性因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消费需求和经济拉动是核心驱动力,推动了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效益推动和创新潜力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为文旅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结论
资源基础、设施保障和效益推动是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潜力和经济拉动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和景点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建设是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四川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禀赋及非遗技艺文化等优势资源,及时评估结果以调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策略和管理模式,确保资源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1.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结合四川段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打造古蜀文化体验游;以武侯祠为中心,推出三国文化探寻游等。通过举办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如三星堆文化节、武侯祠庙会等,提升文化吸引力和游客参与度。
2.加强旅游设施保障,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对交通、食宿等基础设施的质量管理,提升游客体验;建立智慧旅游平台,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查询和预订服务;加强景区环境整治和管理,确保游客安全。
3.推动跨界融合,拓展产业链条
促进文化与农业、体育、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四川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农耕体验旅游产品;利用自然景观资源,举办户外探险活动;推动文旅产业与周边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4.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品竞争力
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具有IP的创新旅游产品;引入虚拟现实(VR)、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1] 李后强.“长江学”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当代县域经济,2022(3):18-21.
[2] 曹劲松.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文明形态[J].南京社会科学,2024(6):130-138.
[3] 冷志明.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文明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30-138.
[4] 徐娅,赵爱民,蒋莉.论长江文化带建设视野下荆江段荆楚文化资源转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6-83.
[5] 傅才武,程玉梅.“文化长江”超级IP的文化旅游建构逻辑——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3-25.
[6] 田美玲,方世明,寇圆圆.基于文化IP解码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4(1):74-80.
[7] 焦艳丽.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探讨[J].旅游纵览,2024(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