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2024-12-23 00:00:00戴小安
今日财富 2024年34期

新时期建筑企业面临提质增效和业务转型的发展任务,通过业财融合,能够更好地支持建筑施工业务活动的开展,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从而助力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业财融合也为建筑企业搭建管理会计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业财融合视角下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并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当前建筑企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从基础的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向业财融合以及价值管理和创造转型。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能够在业财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在业财融合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管理会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业财融合概述及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指企业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推进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相融合,从而让财务管理更深入地参与到业务活动和重大决策中,旨在提升决策科学性以及管理效能,并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筑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局性。业财融合不是针对某一个业务环节或某一领域,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理念。业财融合下,建筑企业通过重塑业务流程和优化管理措施,充分将财务管理嵌入业务活动环节中,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只能是事后“账房先生”的基础职能。

2.融合性。业财融合要求以业务为先导,财务为协同,财务管理的重点、目标和方向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企业业务活动,以发挥财务管理对业务活动的引导、支持、评价和监督作用。

3.信息交互性。业财融合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信息数据能够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全面有效共享,通过建立业财融合工作机制、使用数智化管理工具等,打破信息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业财融合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价值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两个分支,与财务会计侧重于核算记账、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结果不同,管理会计更强调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用财务管理思维和工具来分析企业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更好地规划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优化资源配置。管理会计能够通过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将企业经营目标分解到各相关业务条线,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以确保业绩目标的实现,从而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深入开展业财分析,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分析建筑企业财务指标,更好地从业财融合角度评定财务状况。例如使用利息保障倍数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使用净资产增长率来评价企业成长能力,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来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等。

3.提高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常有对外投资项目,在前期需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其中之一就是使用管理会计工具,对拟投资项目的盈利性、资金余缺等进行全面预测,以此为基础进行财务可行性论证,并对项目投资决策具有“一票否决权”。

(三)业财融合下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原则

1.战略导向性,即管理会计的目标、方法和重点应当助力建筑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规划,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局部利益与整体业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风险控制原则。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是识别和评估建筑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包括分析财务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

3.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要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生命周期以及管理者对收益风险的追求偏好等综合相关,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搭建、具体业务流程等要“因企制宜”,符合并适应企业的发展实际。

二、现阶段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业务出身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需要在管理层推动下调整和重塑流程。加上当下建筑企业普遍面临提质增效的压力,因此往往倾向于暂缓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业财融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其次,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此外,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自有财务人员,将相关账目交给外部代账公司,代账公司仅提交报表、申报纳税就算完成任务,不会深入了解建筑企业经营实际,从业财融合角度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财务专业意见。这些问题导致建筑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始终未有显著成效,制约了业财融合管理的全面开展。

(二)业财信息沟通不到位,管理会计信息数据不完善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财务人员有全面充分客观的信息数据。例如成本核算,管理会计需对某一建设项目测算盈亏平衡点,因此需要获取全面成本数据。但是由于业财信息沟通不到位,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活动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准确区分各项成本背后的经济实质和业务逻辑,进而难以选用适宜的方法和比例分摊间接成本,这削弱了管理会计实际发挥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投标工作中的应用不充分

投标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业务活动之一,投标决策环节需要必要的财务测算,包括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但是部分建筑企业开展投标工作时,片面看重业务的扩展,没有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结合管理会计的意见进行全面决策,尤其是没有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因此导致一些项目收益率不佳。这不利于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业财融合下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建筑企业管理者要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认识到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侧重点。管理者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顶层设计,牵头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并制定重点工作业务流程机制,使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的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水平。

其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搭建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例如某建筑企业每月召开月度经营会议,其中一项重点议题就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业务需求,并探讨相关工作具体开展路径。通过上述措施,该建筑企业业财管理会计的效果和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财务人员要转变传统工作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接触业务、了解业务,对建筑业务的开展逻辑有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开展成本分摊、绩效考核等管理会计工作。例如某建筑企业近年来多次组织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轮岗、跟班学习,从而使财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施工的业务流程、施工重点以及相关配套工作机制等。回到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后,财务人员能够提出更贴合业务实际的财务专业意见,同时对成本会计、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开展有显著帮助,从整体上提高了财务管理效能。

(二)加强业财信息沟通,理顺业财融合管理机制

首先,将管理会计工具嵌入到业务活动日常管理和重大决策中,建立财务“一票否决制”,压紧压实管理会计作用和职责。

其次,搭建数智化管理系统,打通会计平台和业务管理平台之间的端口,实现企业经营信息数据的全面实时高效共享。以某建筑企业为例,近年来,该企业搭建了自有的数智化管理系统,具体开发了会计平台模块、资金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和绩效管理模块等,并与业务系统对接。业务人员在业务系统中录入数据后,数智化系统将相关数据信息自动推送到会计平台中,从而为管理会计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如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完成建筑材料采购、验收后,建筑材料的价格、数量、品类等信息将录入原材料仓储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将直接由系统推送至会计平台,预生成会计凭证,经过财务人员必要的复核后即可入账。每月财务会计完成账务处理后,系统将按照预先设置的公式,自动生成管理用财务报表。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重点工作中的应用

建筑企业相关人员要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建立投标项目的投标标准,包括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标准应当充分使用管理会计工具,体现业财融合的管理效能,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业务流程上,在重大项目投标决策前,应当充分开展财务可行性论证,除了考虑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以外,还需要对未来资金收支、业绩要求等进行前瞻性判断。在全面统筹、综合分析下,作出投标或不投标的决策。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应当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财务状况分析和成本控制方面。例如对项目开展可能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指标来判断,具体如表1所示。

(四)优化管理会计工具,设置管理用财务报表

如表2所示,某建筑公司管理用财务报表与通用财务报表之间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建筑企业通用财务报表和管理用财务报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分析方面。通用财务报表以会计核算角度设置,成本包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收入减去上述费用后得出税前利润;管理用财务报表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通常将变动制造成本和销售费用列为变动成本,管理费用和固定制造成本列入固定成本,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后得到息税前利润(EBIT),然后减去利息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管理用财务报表将财务费用与经营利润区别开来,能够更集中地反映经营活动收入、成本和收益情况,从而为管理者更全面准确了解建筑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作出更科学的决策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本文以业财融合视角下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研究主题,在概述业财融合的特点和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建筑企业在相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业财信息沟通、理顺业财融合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会计在重点工作中的应用以及优化管理会计工具、设置管理用财务报表等。相信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业财融合管理能力,夯实其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