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是兼具“金融”与“产业”双重属性的持牌金融机构,仅对集团内部提供类银行金融服务,是企业集团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有效配置资金的重要载体。财务公司因其内部性具备的信息透明度以及集团行政管控等优势降低了信用风险,但同时亦因其对集团的依附性加重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压力测试是财务公司管理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行业对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型设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模型基本参照商业银行设计,忽略了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模型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引入集团行业风险因素,在现有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设计,能有效提升模型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引言
财务公司是与我国企业集团共同成长起来的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有效配置资金的重要载体,财务公司兼具“金融性”与“产业性”双重特征。金融性是指财务公司拥有金融牌照,在监管框架范围内开展业务,受金融政策与金融市场波动影响;产业性是指财务公司作为实体企业集团的附属单位,与企业集团所处行业以及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联系密切。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以所在的企业集团作为特定的服务对象,通过金融资本的充分渗透,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资金集中管理是其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将成员单位的富余资金和间歇性资金集中起来构建资金池,作为开展存贷款等各项金融业务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天然形成了短款长用的特征,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导致潜在流动性风险。同时,资金集中也使得企业集团的流动性集中到财务公司,让两者的流动性风险产生了相互传导放大的可能性。在产业端,产业风险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可能加剧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端,若发生流动性风险,也会拖累集团整体流动性,甚至引发集团的流动性危机,从而加重自身流动性风险程度。在财务公司行业发展的三十余年中,流动性风险以其高发性成为了首要风险。尤其是最近几年,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事件频发,爆雷及破产数量在非银机构中居于首位,流动性风险管理因此受到广泛重视。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有效评估财务公司流动性在极限压力下的承压情况,暴露潜在风险和脆弱环节并加强防范。通过转变传统的“事后管”为“事前防”的方式,让财务公司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流动性风险。然而,由于起步较晚,行业内对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设计还不够成熟。本文研究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设计,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现阶段财务公司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缺陷。
二、现阶段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模型设计及缺陷
当前,财务公司行业对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型设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公开的文献资料和与部分同业机构交流的情况来看,主流模型是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为基础,在假设情景下调节特定期限资产负债科目的数值变化,测试不同期限下的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缺口率是否满足要求。方桂全(2016)、孙玥(2019)对该方法进行了阐述和研究。这种模型设计本质上是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延伸,虽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第一,仅依赖单一流动性缺口指标难以准确反映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有时从指标看流动性缺口较大,可若现金流充足,财务公司偿债能力较强,则实际流动性风险并不大;第二,因提前还款、滚存、续贷等因素无法避免,某些资产负债科目的到期日无法明确,降低了测算结果的可信度;第三,该方法更近似于敏感性分析,压力情景下调节科目数值的变化幅度由人为主观设定。因此主观性较强,也未与宏观经济环境挂钩,缺乏科学性,不能较好地满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尽可能以定量方法来确定压力情景参数、风险因子相关性以及具体传导过程”的要求;第四,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设计时的主要考量对象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来源于公众,存款的金额与结构对银行而言是不可控因素,各项贷款亦是如此。而财务公司的各项存款来源于集团内部,贷款仅向集团内投放,在预判缺口率不能符合监管要求时可通过提前要求成员单位配合调整存款结构如活期转定期、定期存期调整(但实际存期不变)等方式优化期末缺口率指标。这是由于财务公司具有双重属性而与商业银行存在的显著差异,所以在集团正常经营情况下财务公司流动性缺口率指标不会出现问题。而由于G21表中科目难以反映来自集团的风险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造成了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少数财务公司和学者参照商业银行的实践,提出了以计量为基础的压力测试模型,如兰春玲(2016)与皮理意(2018)均提出以存贷比指标作为承压指标,中铁财务公司(2023)提出以流动性比例作为承压指标构建多元回归压力测试模型。在风险因素的选择上,前两者分别选取了通胀率、法定准备金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指标,而后者则选择了存贷比、资金集中度和同业拆借市场7天利率shibor-1W指标。这些方法加入了宏观经济因素,相较原有测试方法有较大程度的改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变量的协整检验存在缺陷、单一指标作为承压指标具有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同,财务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金融机构,无法脱离企业集团而孤立存在,忽略集团风险因素建立的压力测试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其流动性风险的真实情况。
三、改进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设计
本文在上述模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压力测试模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尝试构造了一个新的流动性综合承压指标,并将集团行业因素作为全新的风险因素引入。分别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和脉冲响应分析流动性风险因素及压力传导过程,以其为基础建立多元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进行压力测试。
(一)承压指标构造
财务公司业内机构间差异较大,指标的选取应当是结合个体风险特征定制化的,选中的指标应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以及监管要求相匹配,尽可能全面反映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概况,并抓住最关键的风险点。关于指标选择范围,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银行业监管指标体系中,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匹配率、核心负债依存度、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款比例及针对财务公司特色制定的贷款比例等。这些指标在阐释流动性方面各有优缺点与侧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情况,在过去关于财务公司流动性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多使用。然而,单个指标仅能对流动性进行单方面测度,不能涵盖流动性风险的全貌。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选取多项指标综合考虑。但是,上述部分指标计算中使用了相同的科目,导致各指标间可能存在基础数据重叠,或是多重共线性等情况。并且选择的流动性承压指标越多,测试就越复杂,给测试工作带来了困难。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一种特征提取的降维方法,在存在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方法。用原始变量构造少数变量代替原来的多数变量,提高分析的效率,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变量信息。本文认为,财务公司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指标组合提取主成分后进行因子旋转,构造一个流动性综合得分指标,这个指标越大意味着财务公司的流动性越好。
(二)识别流动性风险因素与压力传导机制
1.分析可能影响财务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因素
基于前文论述,财务公司既是金融机构,又是依托于某一特定行业企业集团生存的下属企业,即“金融性”与“产业性”共存。因此,本文认为应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寻找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因素。
(1)宏观因素
在宏观因素方面,前人的研究中法定准备金率(如皮理意,2018)、通胀率(如兰春玲,2016)、贷款利率(如孙玥,2019)、GDP或GDP增长率(刘利红,2012)、PMI指数(如中国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课题组,2011)等因素常被提及。这些因素在宏观层面上对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财务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贷款利率因素是考虑到央行现阶段对利率的调整是非对称的,在这种调整模式下,财务公司资产端的贷款利率下行,而负债端的存款利率并未作调整。这对财务公司的净息差带来一定的冲击,较低的利率同时也可能刺激集团成员单位的投资冲动,减少存款,因而加剧财务公司流动性紧张。不过,法定准备金率则相反。虽然其升降与财务公司流动性直接相关,但再调整的概率较低。原因是财务公司吸收存款来源于集团内部,不存在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这些存款改变的只是集团内部的存款结构,提高准备金率意味着部分冻结了企业集团内部本来可以自由流动的生产性资金,从而影响到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基于此,央行对财务公司与其他银行业机构差别对待,并于2014—2015年多次累计下调财务公司法定准备金率(15%→7.5%)。当前该指标已降至5%,近期人行历次下调准备金率均不含已执行5%标准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准备金率再度较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法定准备金率已不宜再作为宏观影响因素考量。
(2)中观因素
在中观行业因素方面,当前中国财务公司协会根据财务公司所属集团经营业务的不同,划分了归属17个行业的财务公司。分别为电力、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煤炭、建筑建材、钢铁、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军工、有色金属、汽车、商贸、酒店旅游、民生消费、农林牧渔、投资控股以及其他类行业。由于不同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中观行业因素的选择,应当根据具体财务公司所属集团所处行业,结合其业务结构、经营模式、现金流等方面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能够对真实的影响因素作出准确判断。
(3)微观因素
在微观因素方面,本文认为,基于财务公司与所属集团的依存性,可以选取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度、集团资产负债率作为风险因素。理由如下。
a.选择资金集中度是从财务公司特点出发的。资金归集是财务公司安身立命之本,是其聚拢集团闲散资金力度的体现。归集到的资金是财务公司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若资金集中度下降,财务公司流动性将面临较大压力。
b.选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要从集团偿债压力方面考量。集团资产负债率代表了财务公司所属企业集团的杠杆水平,通常所处不同行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标准有所不同。资产负债率低,则说明集团还债压力小,财务公司经营环境稳定,集团也有余力帮助其缓释风险。
2.压力传导机制分析识别
财务公司根据所处集团实际和自身情况,初步分析出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后,可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进一步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它可以捕捉到不同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将多个时间序列同时纳入模型中,从而能够探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因此,可以采用VAR模型对初步分析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检验,测试并筛选出影响财务公司流动性的因素,并分析其传导机制。
(三)建立压力测试模型
在建立压力测试模型时,可将采用PCA方法构造出的流动性综合得分指标作为承压指标(因变量),VAR模型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作为风险因素(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本文参考周宏(2010)和卞家涛(2015)提出的线性计量模型方法,结合前述财务公司特点,建立压力测试模型如下。
SCOERt=β0+β1SCOERt-1+β2factor1t+β3factor2t…+βnfactor(n-1)t+εt
其中,SCOERt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的承压指标流动性综合得分指标,factorn为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筛选出的第n个风险影响因素。
为了避免历史情景与假设情景各自的局限性,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按照风险因素的冲击强度设计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三种情况。测试方法是根据压力传导模型对承压指标进行单风险因素和多风险因素组合假设多轮测试,观察承压指标在不同压力情景下所受的影响。还要根据测试结果开展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在比对现有财务公司行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设计方法。在承压指标的选择上,为避免单一指标测度的局限性,利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CA)降维构造了流动性综合得分指标(SCORE)作为压力测试的承压指标;在流动性风险因素的选取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识别出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因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筛选出对财务公司流动性综合得分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流动性风险因素。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压力传导过程;在压力测试模型构建上,利用筛选识别出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多元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面对的重要课题。科学准确地识别和评估流动性风险,有助于提升财务公司乃至企业集团的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产业实体的健康发展。财务公司行业应当加快对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研究,建立具有财务公司特色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法和风险防范体系,提升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国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