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兵部武库司职能研究

2024-12-22 00:00:00王天翼
中国故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兵部银两

【导读】明代兵部武库司,除了所熟悉的清理军伍等职能外,还负责两方面的内容:其他财务管理和杂务处理等职能。其中,其他财务包括管理老幼银、变产银与缺武官军银。杂务处理包括管理各种杂物、负责恤典俸禄及监督筑城等。

近年来有关于明代兵部武库司鲜有专门研究,有关于武库司的职能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考证。通过本研究,可归纳出明代兵部武库司最大的特点就是闲散富有。

一、武库司的其他财务管理职能

根据史料,属于武库司自己的财产,除了柴薪皂隶折银和柴炭银外,还主要有其他三项银两。分别是老幼银、变产银和缺武官军银。

老幼银。这一项银两最早见于《明神宗实录》中,且未见到有对老幼银作出说明的史料。老幼银的来源及使用等情况只能从侧面推断。老幼银,又称“绝军老幼银”或“班军老幼银”,与班军银紧密联系,所以其应与来到京师的班军有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兵部称“本部节年班银,老幼逃亡不到等项,扣过四千三百五两有奇,见贮武库司。”这笔银两被称为“武库司老幼银”。而从这里可以知道这笔银两,是兵部扣除班军老幼逃亡等项的银两。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直隶寿州卫开报兵部称:“本卫原领春班军余一千三百名,内除老弱余丁一十九名扣粮解京外,止存一千二百八十一名。”这里是将本应到京师的老弱班军留存在原卫,只将他们所需的粮草解京。由于来到京师的班军粮饷要由卫所自己提供,所以综上两条史料就可以知道老幼银的来源,即各卫所因年龄不符及逃亡等原因没有赴京备操的士兵,这样就会多出来一部分本应发给他们的银两,而这笔银两就会被扣除存储在武库司,是为老幼银。

至于老幼银的支出,就史料中看,这项银两的动支一部分是用作班军的军粮借支,另一部分则是用于其他杂行支出。由于这项银两本身来源于班军,所以常会被借支给没有收到粮饷的班军使用:“中都留守司、河南、山东都司所领班军月粮,应解州县每年拖欠,致各都司官呈借……兵部扣留班军老幼银两。”天启六年(1626年),山东东平所班军在京师做工兼戍守,因地方给予的粮银迟迟未解到京师“致军枵腹”,兵部就借给了扣存老幼银一千四百多两,供这些士兵先回原卫所。崇祯十四年(1641年),兵部奏凤阳等八卫自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来,班军大粮每班银只解一半,导致兵部不得不在这几年挪借其他部门的银两,其中崇祯十一年,借兵部绝军、老幼银九千两。

至于老幼银其他用途则包括给赏、饭食支出等。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兵部以“操营缺军,如数募补”,每年动支老幼银三百两“给与操赏”。而就在同年,兵部又要造百子铳千门“以补京营之缺”,这笔银两又在班军老幼银内动支两千四百两给用。崇祯五年(1632年),兵部将部内积存班军老幼银与捐助赃罚杂项凑一万两,以供山西“犒士赈饥之费”。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山西总兵许定国请求发赏功银两,但是兵部已经“积储如洗”,经“多方措处”后决定将老幼银兑发二千两发山西赏功支用。班军到达京师时所需的饮食也从老幼银支出。除了班军饭食,这项银两会为武举饮食提供保障。

综合以上史料中记录的有关老幼银动支的数目,基本都在一千两左右,特殊情况下,比如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扣的两千多两,崇祯五年(1632年)与赃罚银一起凑的一万两,崇祯十一年(1638年)被挪借的九千两,也不超过一万两。所以明代的老幼银数目估计维持在一万两有余的水平。

变产银。变产银又称“绝军变产银”,和老幼银一样,史料较少,也未见具体介绍。变产银在明实录中,最早见于《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左事起,兵部尚书黄嘉善筹措军需银两,其中提到他经查考后发现:“各省直有绝军变产银、缺官柴马银、拖欠太仆寺马价银。”可见至少在万历四十七年以前,这项银两就已经存在了。《济阳县志》中,恰巧记载了一封名为“为查催绝军变产银两事”的档案,从此可以看出这项银两来自于变卖绝户军人财产所得到的银两。奏疏中的事,大致就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八月,朝廷要求青阳县抓紧将绝军地土查明变卖,解到中央。上一任的知县,将“绝军杨丑儿等变产价银”十五两多已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解到府。这一任县令接到朝廷的旨意后进行了清查,结果清查出来九十五顷土地,这些土地有一部分已被佃种,所以县令请求将这批土地待到春天成熟时再重新审定价格以解官。从中可以看出,军人因绝户抛下的土地需要折银变卖,将得银收归国有。从这件档案的记录来看,对于绝军地产,州县掌印官要“亲自查验丈量,随地厚薄,从公估价,务要上不亏官,下不累民。”而清查绝军土地,也需要由典吏会同里老、书排等人一同排查。县令估计这九十五顷的土地,可得两千两。所以从全国范围来看,理论上每次缴纳至中央的绝军变产银应该有一笔很可观的数目。

至于变产银也有拖欠的情况,结合史料来看,这项银两建立在武库司的清理军伍职能之上,因为只有确定军人已经绝户后,才能变产。但是到了明末,武库司并不认真对待:“军已报绝,本司(武库司)既不清勾产归何人,地方不行变解。”所以每年实际缴纳上来的数目较理论数值应该还是有所差距的。这项银两的支出也有记录,明末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奏请军器,兵部则动用武库司变产银用作置办运送这些军器所需要的包索。

缺武官军银。这项银两又被称为“缺武官军俸银”。缺武官军银的来源是“原系兵部清查解先年轸念军舆匮乏,捐解本部(户部)以助边饷”的银两,开始佥派的时间则是崇祯二年(1629年)。不过在崇祯十年(1637年)时,由于武库司缺柴炭、柴直银两,请求户部拨还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缺武官军俸银,经协商后武库司最终分得了广东一省的缺武官军银。征解的要求则是“仍照省直缺官柴马事例解部”,另外广东巡按御史也要将崇祯二年至崇祯十年的已解、未解之数“明白详造清册二本”令兵部、户部会同查考。

所以这项银两本属兵部,但后来属于户部,再后来户部还给兵部一省的份额,按照柴直等银两事例佥派地方,所以归到武库司下。在福建《宁化县志》中有相关记录,这项银两属于地方存留之目,属于“府仓折价给军”项,是从一千三百多两中“奉文抽出缺武官军银”五百多两,解至户部。所以可以推测武库司在崇祯时拥有的广东一省的缺武官军银数目亦十分可观。

二、其他杂务管理职能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明太祖增置了库部后,当时库部除了管理兵器甲胄等物品外,还掌管着名为“纸札药饵”的事务。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刑部下属的比部,掌“赃赎勾覆及钱粮户役、婚姻田土、茶盐纸札、俸给囚粮、断狱诸奸之属”。这二者所掌皆有“纸札”一项,比部所掌“纸札”为赃罚所用,二者掌握的“纸札”有所区别。

库部所掌管的“纸札药饵”应该专指军队所用的药材和纸张等杂物。后世史料中有相关提法,如《宣府镇志》记载的圃种条例称:“一成化元年……除子种牛料置买、修补黎铧、绳索缨头、旗号甲面、药饵纸札,并犒劳激劝,効劳之人,养济贫难等项公用外……成化二年……除当年犒劳激劝、种田官量、度只身不能完娶军人婚礼等用,并置买青红纻丝锦襕、铜钉甲面、茜缨旗帜、铜铁军装、岁用一应纸札药饵、棺板等项……”另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记载一次军队进剿时所用的物资,也有类似提法:“其札营把截、犒赏鱼盐、船只马匹、军器火药、纸札药材等项造册明白外,其善后事宜俟各兵进剿,事有次第,另行议详,为此备由具呈。”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在《诸司职掌》中对库部的职能进行了规定,相较于《明太祖实录》所记,纸扎药饵这一职能并未记录,库部掌握“纸札药饵”职能此时已不复存在,《大明会典》中也不再载,所以这项职能应该早就在洪武时就被裁革,存在时间不长。

牲畜的皮毛等物是制作武器装备的重要来源,明初军民官司解到中央马骡、驴牛等牲畜的皮张、鬃尾并内脏变卖钱钞后,钱钞要有手本送库部交纳,皮张鬃尾移送工部交收,交收完毕后要将实收数目附卷取回。正统时规定,马皮就在附近官库交割,不堪使用的就换钞备用。弘治时南京典牧所等衙门将“倒死牛犊皮角”直接送南京库存以造军器,不必再解到北京。

武库司也要负责兵部职官的诰敕恤典等事。万历十六年(1588年),武库司案呈前南京兵部尚书阴武卿之子阴镕的通状,阴镕请求“敕下吏礼二部,俯赐给与赠谥祭塟”。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劫掠山东,有不少官员的家乡就受到波及,因此职方司员外郎王永积,就请求朝廷补给父母诰命,经由武库清吏司案呈兵部补给。与此同时,武库司郎中吴一元的家人在这一次清军入关后“阖门残节”,因此他写了一封揭帖请求予以旌恤。

明初规定由武库司负责为本部官员下发俸禄,除了兵部本部官吏,同时负责五城兵马司、典牧所、大胜关、会同馆等衙门官吏每个月的俸禄。每月初,这些部门要将需要支取俸禄的官吏姓名和需要支取的数额“明白立案”,札付到库部填写勘合,随后库部“委官下仓放支”,被委官吏还需将实际支取的米数“回呈立案”。另外典牧所的养马象人每月支取的盐粮和所需冬夏布匹,也要行移库部放支。明代文学家陆荣在武库司任职时,就负责管放官吏月粮,当时的情况是管理发粮的人对尚书侍郎等大官,皆“登一而赢”,而对于小吏,“所得则必概而与之矣”,分配极为不公。为此他抗议称:“今为小吏者,多尽室自远方来,仰事俯育藉此耳。”所以他一改这种分配方式,一时吏官“无不蒙公之惠”。

直至嘉靖时,武库司依然负责下放月粮,当时文学家赵时春赴任武库司时就作诗,其名就为“《前任刑曹主纸札,后改武库主月廪偶书》”。在《吏部职掌》中验封司下有一附录为额设吏典,其中对一些门吏也有说明:“武库司……门吏四十八名”,这些门吏,拨给武库司掌管。而在《大明会典》中也提到了这四十八名门吏,虽未说明门吏到底归何部门管理,但是规定门吏“役满之日”由武库司“起送吏部”,所支取的月粮“俱在兵部”,所以不难推断这些门吏和《吏部职掌》中所记录的门吏是同一批人,他们的月粮应该也是由武库司负责。

监督修筑城池本应是职方司所属,但根据史料记载,武库司的官员也会参与监督筑城的任务,参与时会挂督理城工之衔:“武库清吏司督理城工员外郎井济呈前事内称:本职奉堂札委,管理永定门城工,查点做工班军,自三月初九日在工,催督各队务足五十名,不许短少。”即使是南京兵部武库司亦是如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武库司主事石应嵩协同户工二部主事过长江,去监督浦口城修筑工作,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月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建完新城九百七十五丈,修完旧城一千六百余丈,筑堤九百二十六丈,又建城门四座,砌水洞大小十座,敌台五座,仅费银五万两。”监督城工时,石应嵩“叱咤徒役,指挥将领。一日之间巡陟数次,三冬之际靴履再易,性命委之风霜,起居同于匠作。”最终积劳成疾,病重时“犹传呼查点各工,声不绝口。”当时在南京兵部职方司任事的董应举也承认:“虽本部成谋,二部协力,然非本官勇往未必即能成功。”武库司主事石应嵩在这次修筑浦口城池一事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南京兵部等衙门“题武库司主事石应嵩恤典,以筑浦口城工身故也。”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郊坛是皇帝在郊外用于祭祀的场所,每次使用前修筑时,武库司的官员会管郊坛工役,负责“督募夫役”,并负责夫银的下发,嘉靖时武库司郎中管郊坛工役时就曾“侵克夫银万计”,可见这项夫银数目多么巨大。

三、结语

在兵部的其他三司之中,武选负责“卫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主要掌升赏等事;职方司负责“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直接负责国家作战国防,需要处理的事情十分繁重且重要;车驾司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其下还有太仆、苑马两寺,也有一定的钱粮。关于明代兵部的四司,当时有谚语对它们进行评价:“武选武选,多恩多怨;职方职方,最穷最忙;车驾车驾,不上不下;武库武库,又闲又富。”从中就可知武库司相较于其它三司是一个又清闲又富有的司。时人也有记载:“时以武库为闲局,有力者争欲得之。”可见谚语并不是讹传。

其实,如果武库司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负责事务很多的清吏司,其也不会在两百年时间里持续加入了那么多的职能。其他三司,武选负责升赏,职方司负责军制及征讨,车驾司负责管理战争的重要资源——马匹,而武库司负责的是武器、人员这一类战争资源储备之事,管的事务虽多,但是不繁重,所以相较于其他三司而言,它才处于比较闲散的状态。

富有,则是武库司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柴直和柴炭白银收入,且北京武库司在晚明又多了如老幼等银的收入。《明德先生文集》中记录了一篇名为“生财大道疏”的奏折,建议让南京兵部负责铸钱的事宜,内称:“各司官颇繁冗,惟武库司郎中一官颇称呼简易,且事于钱粮,正与职掌相关,而该司印信即可行使,不必更给。”可见武库司是一个闲散富有的清吏司。

参考文献

[1]黄群昂.明代兵部考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姜珠玉.明代中期兵部若干问题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3]付芳芳.明代南京兵部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4]欧阳磊.明代南京兵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李义琼.明中后期兵部的白银财政及与京师各部的财政关系[J].社会科学,2022(10).

[6]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中国明代档案总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毕自严."度支奏议[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侯加乘.(万历)济阳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辑:第40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9]程开祜.筹辽硕画[M]//丛书集成续编:第24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10]黎景曾.(民国)宁化县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11]栾尚约,孙世芳.(嘉靖)宣府镇志[M]//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19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12]俞大猷.正气堂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五辑:第2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3]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4]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王永积.心远堂集[M]//明别集丛刊·第五辑:第80册.合肥:黄山书社,2016.

[16]朱元璋.诸司职掌[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17]赵时春.赵浚谷集[M]//明别集丛刊·第二辑: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2016.

[18]李默.吏部职掌[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9]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0]董应举.崇相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1]陈逅.省庵漫稿[M]//明别集丛刊·第二辑:第14册.合肥:黄山书社,2016.

[22]陆深.春风堂随笔[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58.

[23]郭景昌,赖良鸣.吉州人文纪略[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4]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猜你喜欢
兵部银两
朱元璋的胸怀
郑板桥解画谜巧破案
唐代前期兵部的军籍管理职权探析
缓 慢
中国诗歌(2019年6期)2019-11-15 00:26:47
朱元璋向下属道歉
清末银元单位问题的论争
北方论丛(2019年1期)2019-09-10 19:53:51
郑板桥解画谜巧破案
萧显书『天下第一关』
老年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2 02:59:02
兽医之死
兄弟争田
智慧与创想(2013年3期)2013-05-09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