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文旅融合的现状及趋势入手,重点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能力要求,即“深化文化素养,实现精准传达”“融入情感表达,唤醒集体记忆”“具备多重身份,塑造沉浸体验”。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增强伦理素养,筑牢精神文脉”“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多元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拓宽实践渠道”“加强师资建设,夯实教学能力”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文旅融合;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旅融合正推动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模式与旅游体验方式。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作为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的重要载体,其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将剖析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探讨这一变革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以期培养更多适应文旅融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一、文旅融合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文旅融合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也反映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文化与旅游在资源、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融合,催生了包括生态文化游、红色文化主题游、民间民俗文化游、节日文化主题游、冰雪文化主题游、乡村游和博物馆游在内的多种主题游类型,每种类型兼具其特性与优势[1]。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文旅”与“旅游”这三大关键词共被提及了十余次,充分展现了国家对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的深切关注与重视。基于此,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全国32个省区市(不含特别行政区)在文旅融合方面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例如,北京市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育城,着力打造“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山西省则是梯次培育“9+13”龙头景区,加快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和50个示范区项目的建设,优化特色晋菜、品质住宿、交通运力、“山西礼物”、精品演艺等配套服务。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方向,彰显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该报告还首次提出了“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新目标。在现代科技手段的持续进步与应用下,文旅融合领域展现了一系列创新的形式与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尤其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使得游客可以在线上虚拟漫游故宫、敦煌等文化遗产。文旅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创新了融合的方式和手段,也提升了文旅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未来将呈现更多的可能。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能力要求
(一)深化文化素养,实现精准传达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要求,即需要全方位、系统性地构筑其文化知识体系,融合多元视角,以实现文旅内容的精准传递。这既关乎个体形象的塑造,也深刻影响着文旅融合传播领域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具体而言,播音主持人才应致力于深度探寻历史文化根源、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以及民俗风情的丰富内涵,深入剖析文化现象的深层结构与内在逻辑,揭示文旅资源的独特价值与历史意义,展现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学境界,同时深化对文旅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人类行为模式及文化变迁规律的理解,进而为受众构建更为丰富、多维的文旅认知框架,激发受众内心深处对美的共鸣,进而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旅价值观念。
(二)融入情感表达,唤醒集体记忆
情感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在当今信息洪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受众不再满足于冰冷的数据与程序,而是渴望寻求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语境下,这一趋势尤为显著,因此情感表达能力成为播音主持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集体记忆作为民族与社会共享的文化基石,沉淀着人们的共同历程、深厚情感与核心价值。在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人才通过情感融入能够唤醒受众深藏于心的集体记忆,或是对故土的眷恋、对历史的追溯,抑或是对文化的坚守。这种记忆的唤醒不仅是对个体情感经验的回顾与重构,也是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强化与巩固。通过情感共鸣的深化,受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旅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导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三)具备多重身份,塑造沉浸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文旅融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巧妙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环境,使受众可在虚拟与现实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在此过程中,创作主体所承担的责任远不止于单纯的信息传递,还需要根据特定的环境背景与语境条件灵活调整并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例如,创作主体需要担任文化解读者,带领受众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担任旅游体验官,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需要担任文旅推介官,全面展示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独特魅力等。
在颠覆与创新中,文旅综艺节目完成了从旁观式欣赏到沉浸式体验的迭代升级,探寻到了从小细节入手刻画大时代的表达方法,开辟了从新生机中挖掘新动能的可持续道路,构筑了从自然美到文化美的诗意空间[2]。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携手打造的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中,总台知名主持人龙洋、撒贝宁等携手各路嘉宾,依据各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穿梭探访于各地的历史文化遗址和特色街区中。他们深入体验当地的传统非遗技艺,与匠人面对面交流,亲手尝试制作非遗作品,使受众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此外,在《跟着李白看中国》节目中,主持人张韬以“第一人称”视角扮演着发现者、探寻者、研究者、感悟者等多重角色,将四川方言与带有“网感”的词汇巧妙融合,既“接地气”又富有时代感,从而给受众带来引人入胜的视听体验。对播音主持工作者而言,只有不断探索多重身份、创新表达方式,才能持续提升文旅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为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策略
(一)增强伦理素养,筑牢精神文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记者沙晨曾说道:“推送的信息越来越多,但不能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这不仅是对媒体行业现状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播音主持工作者职业操守的殷切期望。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确保信息准确、客观与公正的传递,成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高校应培养既具备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又具备语言艺术工作者的敏锐洞察力、悟性以及坚实的“语言技能”,同时还具有文化传承者身份认同,并自觉坚守语言文化特质与肩负文化使命的人才[3]。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应积极响应“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的先进理念。这一理念的实施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文化产业的前进方向,要求高校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伦理道德的美学价值,亲身体验文化旅游的独特韵味,进而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滋养下,成长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二)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多元体系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通常过于注重技能层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既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又在深层次上阻碍了他们未来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紧贴时代发展趋势,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引入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内容,实现从播音到“播音+”。同时,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结合文旅产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高校应增加文化鉴赏、旅游营销等文旅相关课程的比重。在专业课程当中,高校应尝试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内容融入主持或解说类相关课程中,以此拓宽课程维度。不同省份高校还可以基于本地特色地域文化,如“三晋文化”“荆楚文化”“闽南文化”等,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培养其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能力。
(三)实施项目教学,拓宽实践渠道
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播音主持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文旅产业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及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文旅产业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第一,高校可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引入项目教学,可以针对文旅产业的需求打造具体的实践项目,如文旅景点解说、文旅活动策划等。这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合作完成这些项目,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方案制订、现场执行等环节,全面了解文旅产业的运作机制和市场需求。第二,高校可通过与当地文旅局、博物馆展开合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可以真实参与到各类文旅活动中。同时,高校既可以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也可以邀请文旅产业的专家和从业者参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bb09cb5050f332754cdd91060149359e更贴近实际的指导和建议,还可以与当地文旅局、相关媒体共同组织文旅讲解大赛,旨在“以赛促学”,让学生在深入研究和准备文旅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更具挑战性的实践平台。高校开展此类合作可汇聚文旅局的丰富资源和行业经验,有助于优化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推动了自身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程,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师资建设,夯实教学能力
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高校必须紧扣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以前瞻性的视角和专业化的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先进性。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学生表现极强的“向师性”特点,教师自身要先明道、信道,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从哪儿来、文化自信到哪儿去的基本问题,做到真知、真学、真信。同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审美,切实推进“供给侧”改革[4]。此外,教师不仅要深耕播音主持艺术的学术土壤,更要敏锐地把握文旅产业的脉动,对新兴业态、技术革新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通过深入研究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发展趋势,教师能够站在学科前沿为学生提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要鼓励并支持教师走出课堂,深入文旅产业实践,通过参与文旅项目策划、实地采访报道等方式,亲身体验文旅产业的全流程。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其教学灵感,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
四、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与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衰紧密相连。面对多元化的受众和多变的传播环境,播音主持人才需要紧跟文旅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准确表达不同的文化元素,成为文化的深度解读者和传播者。此外,高校应积极回应新时代文旅传播需求,在文旅领域进行深耕与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发展需求,为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郭世杰,刘明,刘丹航.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24(01):84-90.
[2]张丽平,冷凇.融合文化创意与山水诗意的文旅综艺节目:以《山水间的家》为例[J].电视研究,2022(12):75-77.
[3]司雯雯.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4):90-93.
[4]郑雅馨,程宝俊.责任与使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对文化自信的深化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1(1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