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赋能应用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4-12-22 00:00:00董振标许沛曦邓士杰
科技风 2024年35期

摘要:学科竞赛对于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科竞赛也能达到对应用型人才的促进作用,并在提升我国国家综合能力方面也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培养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为此本文主要从学科竞赛这一途径展开分析与探讨,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必要性和竞赛选取条件,进一步阐述了学科竞赛对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大学生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变革,国家对于创新应用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在大学生的培养方面,国家希冀能够培育出可以面向基层、走向社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1]。因此,在学校层面需要对学生开展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培养[2]。而学科竞赛以竞赛的方式,一方面结合了专业课程内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3]。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当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现状概述

学科竞赛发展至今已涵盖众多的学科领域,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4]。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并就将学科竞赛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然而,大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完善的制度培养。一些高校开设了与竞赛相对应的且和自身相匹配的创新课程,并在学校体系内搭建起专门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团体。通过两部分的协调配合,对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5]。但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有些现状要引起关注: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面对更为庞大的学生群体,过往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适应性地进行调整[6]。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教学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锻炼和培养,其学习内容往往受限于课题方向,对于用不同的学科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本科生主要时间都花费在课程学习,有关课题研究参与甚少,同时硕士研究生能够自主申请且独立完成课题的人数占比很小,而对于导师的课题,学生大部分都是被动地参与其中。同时,当前大学生培养仍然注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缺少上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为纸上谈兵[7]。

2高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

随着各类学科竞赛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竞赛从缺少参赛作品,逐渐转向缺少创造性的作品。参赛项目的创意性和创新型作为学科竞赛的评判标准越发得到注重[8],这与大学生培养中对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目的不谋而合。学科竞赛对于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使其成为提升大学生基础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获得了荣誉与宝贵的经历,一方面也提高了其在就业和后续深造学习中的个人竞争力。

2.1学科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基础能力

大学生的基础能力涵盖了对于研究内容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既要能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还要会使用相应的研究工具辅助研究的展开[9]。基础能力的培养建立于大量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在实际问题中开展自主研究并进行分析,不同于实验室中的课题研究,在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和竞赛氛围的渲染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大调动,进而促进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2.2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培育出兼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10]。随着学科竞赛被教育部纳入人才培育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1]。通过学科竞赛与专业方向相结合,在学生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3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在就业和升学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也越发受到企业公司的青睐。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全过程也就是参与了一次实际项目的完整开发,通过比赛锻炼了自身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参赛经历和获奖荣誉也提高了学生在企业面试和高校招生中的综合竞争力。

2.4学科竞赛促成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学科竞赛通常采用的是团队参赛模式,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参加学科竞赛能充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使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团队合作对学习所带来的无限好处。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们展现出团队合作的力量,提升大家团队合作的意愿,达到良好的个人素质培养以及品质的提高。

3高校依托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探索

3.1明确目的所在,促使学生有所方向

基于导师负责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科研工作主要根据导师分配的专业方向展开[12]。参与学科竞赛的关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科竞赛的选取方面,要着重关注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竞赛,通过竞赛巩固学生既有知识的学习掌握,并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13]。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研究生所参与的竞赛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14]。层次更高的学科竞赛对于参赛项目的创新性要求也越加严格,通过参赛也能够获得更好的锻炼。

3.2明确种类选择,确保正确的道路规划

学竞赛的种类可大致分为三类:学术理论型竞赛、学术应用型竞赛和创新创业及实践类竞赛。学术理论型比赛主要以考试方式展开,学术应用型比赛则突出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创业及实践类竞赛则最为锻炼一个人的综合实力,是一次自身学习实践成果的转化。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及实践类的竞赛中。这类比赛有着不同的赛道,学生既可以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创想,也能够基于对社会热点的探究和实践来解决现实问题。

3.3明确思想引领,拓展科学竞赛建设布局

学科竞赛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思想树立是第一位的,将学科竞赛的思想引入课堂、引进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深刻明白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也要让其在对待学科竞赛这个事情时怀着严肃敬畏的心态。同时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传播思想的同时,也要把兴趣是学习的一位好教师这样的理念,传播给学生。这也不仅可以发挥学科竞赛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促进第二课堂的持续发展,为学生在应用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远。

3.4明确师资建设,做好坚实后方保障

指导教师在学科竞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这一方面一定积累了丰富的竞赛经验,并且有着独到的见解,拥有丰厚知识储备的教师是学科竞赛的基石。因此高校应重视提升教师自我能力,建立一个梯次化的教师团队。除了增强教师实力之外,高校也应该在吸收新教师血液时,更加重视吸收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对学科竞赛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和创新思想。在这方面年轻教师也更有话语权,拥有更前沿的创新思维,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拥有更高效地将新事物转化为竞赛新方向的能力。

4高校依托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举措

4.1构建“教赛互促”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是检验教学成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手段[15]。高校应当鼓励并支持教师和学生踊跃参与到各类专业的学科竞赛中,在竞赛过程中推动学习,再通过学习加强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创新精神。在比赛中,通过指引高年级学生,鼓励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学生与比赛队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竞争促进教学,再通过教学支持竞争,将竞争融入专业教学,加强学科竞争与相关课程建设的结合,引导学生围绕学科竞争参与学科支持研究,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4.2推进学科竞赛融入课堂教学

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弥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空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与理论知识相关联的学科竞赛引入课堂,借此让学生自由组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理论知识渐渐地应用到实际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用学以致用的方式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强烈兴趣,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为学生提供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特殊实验,形成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实践模式,并与学科基础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提倡将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及时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调动他们的知识与探索欲望。采用新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效地培育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研究水平。

4.3积极推进学科竞赛平台建设

学科竞赛平台是推进构建“教赛互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高校务必要积极推进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全力支持搭建各类各层级各学科竞赛平台。以机械专业为例,通过学校“三创”竞赛、“厚德杯”系列赛事、“互联网+”等平台,上海市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各层级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研究生期间专业方向的同时,将课题研究转化为实际项目,贡献了基于电磁效应的铁屑清理工具、氧化钛复合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等研究成果。

4.4建立健全学科竞赛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学科竞赛体制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要积极修订学科竞赛相关规章制度,注重各方面的引导和动员,充分发挥朋辈之间带动作用,让学生乐于参加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科竞赛、期待参加学科竞赛;要注重完善奖惩机制,对于参与学科竞赛并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等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奖励,让师生获得相应的荣誉和激励;构建完善的项目培育机制,学科竞赛不是简单的一个想法,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研究、去探索,一个成熟的项目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和训练,因此构建完善的项目培育机制至关重要,要逐步打通“院系—学校—省市—国家”等各层级学科竞赛通道,真正发挥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作用。

结语

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形成导师指引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交融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促进了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出一批创新实践能力强、勤学好问的学生。以这些学生作为榜样,积极带动班级和学院的学习氛围,一方面让这些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鼓舞其他学生见贤思齐,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科竞赛作为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以学科竞赛为作用点形成良性循环,由点带线、由线及面,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通过参与有选择、有要求的学科竞赛,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培养体系,最终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平,杜力.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99100.

[2]王琥.三融合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竞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9):8890.

[3]刘罡,耿俣.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S1):8588.

[4]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6368.

[5]吴瑞林,王建中.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015.

[6]李冬雪,赵新,王馨浴.学科竞赛促进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沈阳: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23:3.

[7]刘殿通,郭卫平.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0):172175.

[8]钱斌,徐健,韩志达,等.全程化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7):137140.

[9]李娟,陈美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678.

[10]王睿娜,郑豪.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路径与方法:基于73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分析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5):113117.

[11]史俊冰,师恩汝,张小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42):4749.

[12]马爽,张铁华,时晓磊.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创新思维训练体系构建及践行改革探究[J].现代交际,2019(06):2928.

[13]李保辉.基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06):3335.

[14]马青青,陈海红.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13115.

[15]黄勇荣.论基于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118120.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及学科培育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董振标(1990—),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制造及新能源应用、智能制造及数字化技术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