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不仅要把握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对学生信息素养与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真实情况、需求,优化调整教学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职业教育是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优质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在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客观上促进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网络信息技术在更多领域、更多行业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社会也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把握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综合性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一、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师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需求为准则,以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衔接为主要切入点,在教学中除了对课程知识进行传授外,也需要做好实际问题的解决,营造出更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与核心,建立完整知识框架体系。同时,促进课堂交流,开展实践演练,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学生完成学习后可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目前,在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做好教学理念革新和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打造优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信息技术既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为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成果,还需要合理导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在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核心素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导向下,需要切实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看,一些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仍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地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中,未能够把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处境,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学生今后就业创建有利条件。同时,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把握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影响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做好相应的优化与完善。
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于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针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做好课堂学习外,也需要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把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建立起自身健全、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并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能够结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对其中反映出的生活素材进行挖掘,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将所学知识投入探究中。同时,在基于生活素材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能够更充分、全面地把握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使其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探究,然后在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Excel时,教师可选择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结合,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Excel软件的操作方式进行探索,能够通过软件的利用对自身各科成绩进行汇总,然后对每科成绩的平均分进行计算,从而运用Excel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日后工作的场景进行模拟,给予学生相应的数据,要求学生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设计信息技术课件,引导深入探索
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针对信息技术课件做好设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具体来看,传统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使得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往往会投入大量时间对其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且由于学生缺乏知识兴趣,也很难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此,伴随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便需要做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既要讲解信息技术,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载体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如此一来,便能够在教学中带给学生更多元化的体验,使学生在各项感官充分调动的基础上集中自身注意力,也能够辅助学生对更多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主动探究。同时,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能够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生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与主动思考,以此来增加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不过,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课件设计时,教师也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适度有效的原则,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需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并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
(三)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加深重点知识理解
信息技术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当前学习和今后工作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重点、难点知识,除了做好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索外,也需要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利用好微课形式,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与攻克信息技术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同时,在教师对微视频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关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线索,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往往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的联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与主动探究。对此,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能够对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破碎时间进行利用,整合学生的零散时间资源,然后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对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保证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学PPT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针对图片插入这项操作来设计微视频,由学生通过微视频观看的方式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后,在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基础性操作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任务,安排学生自行制作PPT。其中,PPT的主题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选择,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技术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育中,能够做好学生群体的分析,能够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真实需求,然后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长,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具体来看,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情况反馈,采取高、中、低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划分;然后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布置,同样结合以上三个层面将不同的内容面向与之对应的学生;同时,一并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在面对高层次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安排时,教师更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规律与内涵,能够达到更透彻的理解,能够强化认知,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操作,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在面对中层次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安排时,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教材把握能力,能够对教材中给出的知识点进行吸收理解;然后强调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逐步学习探索能力,以及结合学生反馈适当安排实践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在面对低层次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安排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基础性知识,然后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一并使学生能够获得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技能。同时,教师也需要把握好不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挖掘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而在分析学生不足中,则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方式,其本质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另外,一并做好学生群体的动态观察,把握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学生所划分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并非一成不变的。低层次学生通过长期努力,也能够进入中层次,以及高层次。高层次学生如果长期倦怠,也会跌落到中层次,甚至是低层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动态化观察中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反馈进行教学调整,高层次学生能够保持与进步,使中层次学习和低层次学生能够提升。
(五)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仅仅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存在着思维方式的限制和已有知识的限制,很难保证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教师可选择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强调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质疑,然后在这一过程中达到更深入思考。同时,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启发也能够找到新的探索方向,能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挖掘,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深入。
具体来看,在基于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先行把握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反馈进行学生分组,并选择每一个小组中信息技术能力最强的担任小组的组长角色,再分析其他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做好学生的科学分工,使学生能够担任对应的职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拓宽自身的思维,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更深入学习的效果,教师也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内容来做好对应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对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六)精心设计操作环境,提高操作能力
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刚开始上机操作时,教师需要做好演示操作的准备。之后,学生也可以先行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学习,以此来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并逐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在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巡视和动态化观察,能够把握学生的真实操作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软件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指导。
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教材中的知识外,同样需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需要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后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够建立起学生自身健全、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框架,然后将操作活动同学习活动进行结合,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之后,教师需要在学生操作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操作的任务进行设计,使学生不仅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索,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问题与方向,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掌握软件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做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通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把握学生主体地位,突显教师主导性,做好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做好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全面提高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程聪,张仙妮,朱元忠.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7476.
[2]云正富,任友理,魏翔.基于思维、素养、创新“三维一体”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探索[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3,25(04):6366.
[3]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课程思政信息资源库建设:缘由、构架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9):6975.
[4]张翠红,沙牧秋,余洁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2023(39):7174.
[5]任友理,赵国庆,魏翔.基于新课标的高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08):114116.
[6]肖英,覃志华.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18):122125.
课题:2023年度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教育生态课堂实践研究(编号:2023czbwj005)
作者简介:恽健(198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