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对我国跨境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贸易规模扩大、贸易方式变革、贸易主体多元化以及贸易环境优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变了传统跨境贸易的格局。文章旨在探讨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贸易生态环境,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的政策变化、跨境贸易数据,从跨境贸易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政策支持、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字贸易;跨境贸易;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6-000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6.001
1 跨境贸易生态现状分析
1.1 跨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数字经济推动了我国跨境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跨境电商贸易增长迅猛,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不断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拓展市场空间等方式促进了跨境贸易的快速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2024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从2018年的1.06万亿元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了1.2倍,这表明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1.2 市场主体多元化
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我国跨境贸易的方式。传统跨境贸易存在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了贸易流程,提高了贸易效率。跨境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商家提供市场分析、精准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降低了贸易门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参与全球贸易参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使得跨境贸易更加透明化、可追溯化,提高了贸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新兴贸易主体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与全球市场的无缝对接,拓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同时,数字经济还推动了传统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其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跨境贸易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还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目前,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这些主体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1.3 平台功能日趋完备
跨境电商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备,不仅提供了商品展示、在线交易、支付结算等基本服务,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商家提供市场分析、精准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例如,京东国际等平台实现了全品类覆盖,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产品,覆盖全生活场景。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外贸商家通过该平台销售了大量相关产品,线上出口额超过70亿元。此外,义乌国际商贸城通过探索海外分市场、海外仓等模式,全面打造“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4 供应链体系日益完善
跨境贸易的供应链体系日益完善,包括物流、支付、数据等多个环节。物流方面,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建立海外仓、与物流公司合作等方式,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支付方面,跨境支付系统不断优化升级,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数据方面,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数据,为商家提供市场趋势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等服务,帮助商家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1.5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跨境贸易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各国政府和企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方式加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例如,“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丝路电商”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亮点。这些国际合作不仅促进了跨境贸易的发展,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2 跨境贸易生态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贸易生态的发展。
2.1 网络覆盖不全面与传输速度受限
尽管我国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但在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导致网络覆盖不全面,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最新数据,我国仍有约5%的农村地区未能享受到高速互联网服务,这限制了当地企业参与跨境贸易的能力。
2.2 数据中心布局相对集中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支撑,其布局和规模直接影响跨境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数据处理需求。据相关统计,东部地区数据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资源相对稀缺。
2.3 跨境网络建设有待提高
跨境贸易需要稳定、高效的跨境网络连接,但我国在国际海底光缆布局、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这导致跨境数据传输时延较长,影响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需要在创新方面进一步加速。
2.4 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仍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贸易生态的自主可控能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高端芯片上的进口额超过数千亿美元,显示出对国外技术的高度依赖。
2.5 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企业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底层技术和原创性创新方面仍有待提升。这导致在跨境贸易中,我国企业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在高端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数字贸易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特别是在高端技术、数据分析、国际贸易等领域,人才短缺现象尤为突出。
3 数据流动与跨境合规性挑战
3.1 数据流动的风险
在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数据流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数据的跨境传输日益频繁,合规性难题以及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给跨境贸易生态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跨境贸易中,数据流动涉及多个场景,如企业间的交易数据交换、跨境支付中的金融数据传输、跨境物流服务中的物流信息追踪等。以跨境电商为例,当消费者在国外网站购物时,其个人信息需要跨境传输到卖家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完成交易。同时,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等也需要跨境流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3.2 跨境合规性挑战
法律法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保护、隐私权益、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法律法规差异,导致企业在跨境数据传输时难以兼顾各国法律要求。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数据跨境流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一些国家则可能对数据跨境流动保持更为开放的态度。
合规成本增加: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的合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数据合规性评估、制定合规策略、培训员工等。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跨境贸易的效率。调研发现,明确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在已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地区,企业因合规问题导致的贸易障碍减少了40%。
监管不确定性:随着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导致企业在跨境数据传输时面临监管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和应对潜在的合规风险。
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
3.3.1 数据泄露风险
在跨境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因网络攻击、系统漏洞等原因而泄露。一旦敏感数据(如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被泄露,将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某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曾因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
3.3.2 网络攻击威胁
跨境贸易企业往往面临来自全球各地的网络攻击威胁,如恶意软件、钓鱼攻击、勒索软件等。这些攻击可能导致企业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被盗用,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
3.3.3 隐私侵犯风险
在跨境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未经用户同意就将其个人信息传输到境外,可能构成隐私侵犯。这不仅会损害用户的权益,还会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
3.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不同地区在跨境贸易发展方面存在显著的差距,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贸易规模上,还体现在贸易结构、企业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如东部地区: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代表,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链和成熟的贸易体系,在跨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2024年前7个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浙江省和江苏省也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跨境贸易方面的表现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部分中西部省份,如四川、新疆等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整体规模仍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方面占据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依赖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种结构差异导致中西部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相对较小。
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优化跨境贸易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对策建议,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在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贸易生态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跨境贸易生态构建来改善和解决,均基于实际调研数据和成功经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跨境贸易生态环境构建
4.1 政策环境构建
4.1.1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跨境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简化通关流程等,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在税收政策方面,发布《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服务支持。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已设立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31个省份。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先行先试的方式,探索跨境贸易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经验借鉴。根据《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报告》,通关时间的缩短和贸易流程的简化能显著提升跨境贸易效率。调研显示,通关时间每缩短1天,企业跨境贸易成本可降低约1%。
促进跨境物流发展,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
调研发现,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能有效促进区域跨境贸易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实施跨境贸易促进政策的地区,其跨境贸易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以上。
4.1.2 国际规则对接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跨境贸易规则的制定与对接,减少贸易摩擦和壁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2 市场环境构建
4.2.1 多元化市场开拓
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等数字渠道,开拓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市场风险。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
4.2.2 公平竞争机制
建立和完善跨境贸易领域的公平竞争机制,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3 技术环境构建
4.3.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显著提升跨境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调研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地区的跨境贸易企业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
加强跨境贸易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系统、跨境物流网络等,提升跨境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4.3.2 技术创新与应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跨境贸易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体验等。《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显示,采用先进数字技术的跨境贸易企业,其订单处理效率可提高30%,客户满意度可提升15%。我国部分领先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跨境贸易的快速增长。
4.4 金融环境构建
4.4.1 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数字贸易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承保成为推动跨境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真实可信的订单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要素,银行保险机构可以为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促进了跨境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基于真实可信的数据要素,为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4.4.2 支付结算便利化
通过优化跨境支付结算流程、降低支付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支付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跨境贸易的支付便利化水平,促进跨境贸易繁荣发展。
单证简化与标准化能够显著提升交易效率并降低成本。例如,采用联合国标准合理化单证格式、纸张尺寸及目录,减少单证数量,增加兼容性。推广电子单证,如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等,实现无纸化作业,提升处理速度并减少错误率。例如,青岛口岸通过推进干散货进出口全流程单证电子化,提升港航物流服务水平,集装箱提货单、设备交接单电子化率达到94%,显著提高了进口货物通关时效。
构建统一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整合海关、码头、查验平台等系统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例如,提供线上查验通知、委托确认、查验预约、智能派车等一站式线上办理服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经过调研,青岛口岸推出的“通关一点通”智慧口岸平台,有机结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查验等一站式口岸服务和全流程状态查询功能。
简化跨境支付审批流程,拓展中欧班列“齐鲁号”仓单融资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成本更低的融资和汇率管理服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施“白名单”制度,减少事前审核环节,实现快速审批和结算。
4.5 可持续发展贸易环境构建
推广绿色贸易理念和实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节能减排技术等绿色生产方式,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竞争力。支持金融机构推出符合绿色贸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贸易提供金融支持。
综上所述,跨境贸易生态环境的构建需要从政策、市场、技术、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通过不断优化跨境贸易生态环境,推动跨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5 结语
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贸易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手段推动跨境贸易生态的构建和完善是实现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跨境贸易将呈现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包容性的发展趋势,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文竹. 扩大开放视角下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跨境贸易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的样本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8):138-142.
[2]崔昊,霍强.宏观治理、微观环境与贸易潜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5):122-128.
[3]蓝庆新,武月.对标RCEP经贸规则的我国高水平开放格局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22(3):1-9.
[4]俞潇.自贸区营商环境测度及其对跨境贸易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自贸区省域数据的经验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10):146-149.
[5]卢平.跨境电商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升级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22):148-150.
[6]马其家,李晓楠.国际数字贸易背景下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规则研究[J].国际贸易,2021(3):74-81.
[7]杨雅铄,曹建海. 数字贸易竞争力提升对跨境贸易“降本促效”的影响 ——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6):127-131.
[8]于涛,姚凡军,高红伟.区块链数字生态系统赋能跨境贸易中的博弈问题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3(11):233-239.
[9]余淼杰,郭兰滨. 数字贸易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93-103.
[10]阳玉香,罗婉琴,林锦松.数字经济对我国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3):100-107.
[11]赵新泉,张相伟,林志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经济体制改革,2021(4):22-28.
[作者简介]孙国芳(1978—),女,新疆塔城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赵静(197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