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民歌的传承推广研究

2024-12-20 00:00:00庞宇
音乐生活 2024年9期

兴化民歌这一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承载着兴化地区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首歌曲都仿佛是一个历史故事的讲述者,将过去的风土人情、悲欢离合传递给每一位聆听者。兴化民歌不仅仅是兴化人民情感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兴化民歌的传承与推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对兴化民歌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索有效的传承与推广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兴化民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江苏泰州兴化民歌艺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之前的林湖影山头古人类时期。这些古人类在大约66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采集、渔猎、种植、制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劳动欢歌,享受并代表了远古人类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春祈秋报的祭祀活动和披荆斩棘的劳动实践中,影山头人孕育了原始音乐的艺术基因,这些基因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兴化民歌,人们在劳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唱出了最早的旋律[2]。在历史的长河中,兴化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历经岁月的洗礼,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这些民歌,不仅仅是兴化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抒发,以及时代变迁的忠实见证者。细细品味兴化民歌,从古老而激昂的“茅山号子”中能听到远古先民们在祭祀仪式上的呐喊,感受到他们对神明的敬畏与祈福之情。那种高亢而激越的旋律,似乎穿越了时空,将笔者带入了那个充满神秘与崇敬的时代。而到了“林湖栽秧号子”这样的作品,又能领略到水乡人民在劳作中的愉悦与辛劳。那悠扬动听的曲调,仿佛在诉说着兴化水乡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同时也展现了水乡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3]。

兴化民歌以其独特的兴化方言为演唱基础,这种方言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歌曲中,兴化人民用朴素直白的词句,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们的歌词往往意境深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水乡生活的生动画卷。以《阿里圪上哉》为例,这首歌曲不仅唱出了水乡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更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歌曲的旋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朴实无华的劳动情感,以及水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二、兴化民歌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兴化民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传唱不息。保护和传承兴化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兴化民歌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其传承现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传承方式与实践

传承人制度是兴化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兴化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民歌传承人,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演唱技艺,更对兴化民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深入了解。这些传承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兴化民歌的精髓代代相传。他们不仅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展示兴化民歌的魅力,还积极参与学校的非遗教育,将兴化民歌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文化活动也是兴化民歌传承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兴化地区举办了一系列以民歌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民歌大赛、音乐节、非遗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兴化民歌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兴化民歌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增强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兴化民歌的传承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一些传承人和文化机构尝试将兴化民歌录制成音频、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4]。这种数字化的传承方式不仅方便了观众随时随地欣赏兴化民歌,也为兴化民歌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兴化民歌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实际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1.人才流失是兴化民歌传承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更愿意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机会,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降低。这导致了兴化民歌的传承人才匮乏,传承队伍难以得到及时地补充和壮大。同时,一些有经验的传承人也因为年龄、生活压力等原因而逐渐减少或退出传承工作,使得兴化民歌的传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文化冲击和融合也对兴化民歌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兴化地区,与本土文化产生交融和碰撞。这种文化冲击使得一些年轻人对于兴化民歌的兴趣和认同感减弱,更愿意接受和追求外来的文化元素和娱乐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兴化民歌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传承方式的创新也是当前兴化民歌传承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一些传承人和文化机构在尝试采用数字化等新的传承方式,但整体上来看,兴化民歌的传承方式仍然相对传统和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兴化民歌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

三、兴化民歌的推广策略与实证研究

(一)推广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有效地推广兴化民歌,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这些策略旨在提升兴化民歌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从而推动兴化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1.加大兴化民歌的宣传力度。在推广兴化民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以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具体的措施落实来看,要强调的内容包括: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二是举办文化活动。三是制作宣传资料。此外,还可以制作兴化民歌的纪录片或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播放,让更多人了解兴化民歌的魅力。

2.重视兴化民歌的教育普及工作。教育普及是推广兴化民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兴化民歌。就此对策的具体落实来看,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开展讲座和培训班。邀请兴化民歌的传承人、专家学者等人士,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兴化民歌的讲座和培训班。通过讲解兴化民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教授兴化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二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将兴化民歌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兴化民歌。同时,可以组织校园演出、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对兴化民歌的兴趣和热爱。三是举办比赛和评选活动。举办兴化民歌的比赛和评选活动,激励年轻一代对兴化民歌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设立奖项和奖金,吸引更多人参与比赛和评选。同时,可以邀请专业评委进行评审和指导,提高参赛者的演唱水平和艺术素养。

3.推动兴化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创新。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推动兴化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创新是必要的。就二者的融合创新来看,需要强调的工作包括:一是借鉴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兴化民歌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借鉴现代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对兴化民歌进行改编和创新。通过引入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元素,使兴化民歌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同时,可以邀请现代音乐家与兴化民歌的传承人进行合作创作,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二是跨界合作,鼓励兴化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通过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兴化民歌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提升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三是举办融合创新音乐会。组织举办兴化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的音乐会。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与演出,展示兴化民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魅力。同时,可以邀请观众前来观赏和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兴化民歌。

4.建立兴化民歌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兴化民歌的数字化传播平台,为受众提供更便捷的欣赏和学习方式,这也是兴化民歌的重要推广策略之一。就此策略的落实来看,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数字化处理。对兴化民歌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高质量的音频、视频等形式。通过专业的录音、剪辑等技术手段,使兴化民歌的声音和画面更加清晰、生动。二是互联网传播。通过互联网将兴化民歌进行传播。可以建立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兴化民歌的音频、视频等内容。同时,可以与其他音乐平台合作,将兴化民歌纳入其曲库中进行推广。三是开发数字化产品。开发兴化民歌的移动应用、在线课程等数字化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方便受众随时随地欣赏和学习兴化民歌。通过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提高受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

为了验证上述推广策略的有效性和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可以客观地评估推广策略的实际效果。在验证过程中收集了兴化民歌推广策略的实际效果数据(表1),从数据表现来看,推广策略的具体实施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兴化民歌的传承推广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是对当代文化多样性的丰富与补充。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兴化民歌得到了更广泛传播和更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并参与到民歌的传承中来。然而,传承与推广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兴化民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系2023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一流课程(课题编号:141220162317 )成果之一。

注释:

[1]路瑶:《农村音乐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以“2023中国民歌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为例》,《核农学报》2024年第7期,第1431—1432页。

[2]汤法新:《林湖“影山头”古人类原始音乐艺术》,《兴化日报云报》,2021年第6期,第2页。

[3]宋雪萍:《运用合唱艺术传承畲族民歌》,《文化产业》2024年第14期,第136—138页。

[4]冯磊:《新媒体和山西民歌融合的研究》,《戏剧之家》2024年第12期,第110—112页。

庞 宇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