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坛刻纸,作为金坛的一项传统美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隋唐时期,盛行于明清。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当地民众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还以其独特的镂空刻制技艺和丰富的题材内容,展现了浓郁的江南特色和时代风采。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金坛刻纸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源流与传承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金坛刻纸;历史源流;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6-0-03
一、金坛刻纸的历史源流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金坛刻纸艺术,深深根植于本土丰饶的民间文化土壤中,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它作为剪纸艺术的衍生与升华,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的寄托。金坛民间刻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百姓以最简单质朴的工具——剪刀与红纸,编织生活情趣的生动写照。从灯花、鞋花到喜花、窗花、门笺,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到飞禽走兽,每一件作品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颂扬,题材广泛,形式多变,剪工精细,情趣横生,深受民众喜爱。
随着岁月的流转,金坛民间刻纸艺术在明清时期得以薪火相传。那时它已融入丰富的民俗元素,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不仅作为装饰点缀生活空间,更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深切期盼。艺术家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得金坛刻纸以更加活泼明快的姿态,绽放出民间艺术的璀璨光芒,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激发了创作的灵感火花。其制作工艺精湛,融手工绘画与镂空刻制于一体,每一幅作品都需严格遵循剪纸艺术的规律与要求,确保构图清晰、造型完整、线条相连,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如《争艳》中细腻刻画的孔雀尾翎,万余线条刀刀见功;《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物披风,两万多刀细刻下,丝绸的质感与飘逸之态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在年节之际,金坛刻纸更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吉祥符号,它们以花鸟、人物等多样题材,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寓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1]。
(二)成熟与鼎盛
清末民初之际,伴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升,金坛刻纸艺术迎来了其艺术成熟与商业化发展的双重飞跃。这一时期,众多刻纸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充分满足了当地民众对刻纸艺术的热爱与需求,更将金坛刻纸的市场边界大幅拓展。作坊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机制,成为推动刻纸技艺不断精进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多位杰出的作坊与艺人以其超凡的艺术造诣与个性化的创意,显著提升了金坛刻纸的艺术价值与社会认可度。他们不仅忠实传承了古老的刻纸技艺,更勇于在作品中融入创新元素,赋予金坛刻纸以新的生命力与灵活性。作品种类因此空前丰富,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与故事题材,也涌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与题材,全面展示了金坛刻纸的艺术魅力[2]。
金坛刻纸的艺术特色鲜明,作品幅式灵活多变,刻制手法多样,细节表现细腻入微,构图精细且富有层次。它巧妙地融合了民间剪纸的传统形式如斗方、团花等,同时吸纳现代审美观念,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色彩运用上,金坛刻纸突破了传统剪纸的单色限制,广泛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充满视觉冲击力。刻纸艺人还擅长跨界学习与融合,将不同地域、不同艺术流派的精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村童》便是这样一件集江南剪纸细腻与北方剪纸粗犷于一体的佳作,展现了强烈的对比美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四合院》《捕鱼图》等大俯视构图的作品,以及运用版画手法刻制的《采菱图》和《渔乡风情》组画,更是展现了金坛刻纸在构图与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探索。在材料选择上,金坛刻纸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创意与智慧。从传统的单一纸张到漆纸、宣纸、碳化纸、植绒纸乃至吹塑纸等多种材料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刻纸的表现力,更促进了技法的革新。如《假日荷塘》的漆纸刻制挺拔牢固,适合填彩;《窗台四君子》的宣纸、土纸与衬纸组合,赋予了作品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吹塑纸的运用,如《水仙》等作品,则因其镂空填彩的效果,展现出强烈的光泽感与立体感,装饰性极强[3]。
(三)近现代变迁与挑战
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我国实现了全新性的变革,金坛刻纸在这段时期实现了艺术的重振。在国家大力扶持传统文化技术的背景下,金坛刻纸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刻纸艺人重新拿起刻刀传承传统的技艺,并在此期间实现了创新,提高了金坛刻纸的生命力。1997年4月,金坛刻纸分别选送60余件和40余件作品参加美国洛杉矶“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及休斯敦“美国第26届国际艺术节”展览,并且艺术家赴休斯敦进行现场刻纸艺术表演,赢得一片赞誉。2001年7月,在荷兰鹿特丹市展出期间,被当地媒体赞为“千姿百态人堪颂,皆是金坛神手来”。2007年和2008年,由多位金坛刻纸艺术家历时3年共同完成的巨幅作品《奥运梦·中华魂》和《从雅典到北京》分别被赠送给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受到盛赞,后者(绿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当前金坛刻纸的传承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在生活的方式和观念方面也形成了根本性变革。以往的刻纸艺术无法在当前社会继续发挥其实用性价值,这就导致刻纸技艺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次,刻纸传承人数量逐渐减少,老艺人年龄持续提高,年轻一代无法对该门艺术形成必要的探究兴趣,这也导致技艺传承面临一定的窘境。最后,金坛刻纸所处的市场环境也相对激烈。如何推动该门艺术占有主动的市场竞争地位,是金坛刻纸技艺发展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4]。
二、金坛刻纸的传承价值
(一)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
金坛刻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所有刻纸作品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现了相应的民俗和文化,并通过特殊的技艺进行呈现,全面囊括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及团圆等元素,表达世人对未来生活的愿景。这些作品不但客观记录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且还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重要纽带。金坛刻纸能够有效推动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刻纸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能体现出地域特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通过传承和欣赏金坛刻纸作品,大众客观认识到祖国文化的精深及独特,以此形成更为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不但能够形成高度的凝聚力,还能推动民族文化迈向世界,建立重要的文化自信。金坛刻纸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不但具有明显的艺术价值,还能对历史及文化的记忆进行传承,在促进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5]。
(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
金坛刻纸不但在国内范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国际层面也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刻纸艺术在民间艺术中相对典型,其艺术风格更为独特,能体现深刻的文化意蕴,因此也会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期间,金坛刻纸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向世界呈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世界通过观赏金坛刻纸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以及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这种交流不但能够促进各国人民的文化互动,同时也能提高世界文化的繁荣程度。
三、金坛刻纸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加强保护与扶持政策
为进一步传承金坛刻纸文化遗产,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政策手段对该文化遗产进行扶持。首先,出台相应的非遗保护政策,将金坛刻纸作为重要的遗产保护内容,并形成长期的发展策略。这主要包括制定明确的保护标准,采取可行性的保护手段,并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明确设置,从而保证刻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及技艺能够永久传承。近年来,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了《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例如,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其次,在深度落实政策的背景下,还应设置专门的非遗保护机构,主要负责传承与推广刻纸技艺。该机构需与地方文化、教育等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传承刻纸艺术而努力。建立刻纸艺术档案库,全面整理金坛刻纸相关的资料、图片及视频等各类信息,从而更为完整和细致地展示刻纸的发展历程[6]。
(二)创新发展思路与市场定位
基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背景,金坛刻纸等传统艺术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为了保证刻纸艺术在新的发展时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对发展思路作出创新设计,精准定位。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金坛刻纸做出创新性的发展规划。比如,邀请现代设计人员与刻纸艺人充分交流,研发具有传统刻纸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的作品。这些产品不但能够流传刻纸艺术的韵味,同时还能体现出现代审美的特征,全面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再如,围绕金坛刻纸设计系列时尚类或家居类用品,保证传统艺术能够全面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刻纸文创产品开发期间,需保证产品质量及工艺水平。通过应用行业前沿的生产及管理技术手段,保证所有产品均能达到较高的标准要求。此外,还需加大对刻纸文创的宣传力度,广泛应用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对刻纸进行宣传,由此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给予关注,形成购买的热情。除了具有传统的收藏价值外,金坛刻纸还能在室内装饰等方面发挥应用价值。如开发系列刻纸主题的窗花等装饰物,由此增添家居的民族特色。同时在礼品定制方面,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刻纸作品,如生日贺卡等,由此使刻纸艺术具有传递祝福等作用。为达成该目标,需加大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共同研究讨论刻纸艺术的应用价值;也需对刻纸艺人进行培训,不断优化其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艺人的创新技能,迎合市场的需求[7]。
(三)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着眼当前信息化市场背景,充分发挥品牌力量。从刻纸技艺的起源、蕴含的地域特色等方面着手,对其核心价值进行总结提炼,构建品牌形象。如设计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刻纸标志,将其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和材料中,提高品牌的视觉影响力。也可将金坛刻纸作为地方文化的宣传名片,通过与地方旅游等机构建立合作联系,借助刻纸艺术加大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由此使更多人通过不同渠道感受到金坛刻纸的艺术魅力,深刻了解其艺术及文化内涵。
发挥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应用价值,积极宣传品牌内容。构建官方网站及媒体账号,定期发布与刻纸艺术相关的信息及作品,使广大网友了解传承人的事迹,由此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频繁互动。例如,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和现代快报等承办了常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金坛刻纸作为重要非遗项目,上了“特供优品”的直播带货平台,消费者在手机上就能点击购买刻纸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金坛刻纸的市场知名度,还拓宽了其销售渠道,实现了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双赢。通过有效活动的开展,确保刻纸技艺品牌的有效建设,能实现对金坛刻纸的进一步传承,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传承模式。此外,还可与知名博主等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金坛刻纸的影响范围[8]。
开展各种形式的公教活动,全面提高品牌影响力。组织实施刻纸艺术展览体验、专业性研讨交流,使更多的人受到金坛刻纸艺术魅力的影响。也可以与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园中广泛推广刻纸艺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开展品牌建设及推广工作期间,还需侧重提高其创新性,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应用,开发具有更高互动特征的体验项目,如刻纸、动画等,由此提高传统技艺传承形式的新颖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四、结束语
金坛刻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民众的聪明才智,也为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弘扬,它正逐步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未来的发展中,金坛刻纸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将得到更好地保护,也会不断地进行科学传承,继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利,张彦波,张春梅,等.刻纸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与文化保护[J].染整技术,2023,45(12):76-78+101.
[2]陈嘉贝.基于情感化理念的徐州刻纸文创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3(12):41-45.
[3]宋天凤.刻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大观,2023(12):118-120.
[4]王若鸿.刻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表达[J].中华纸业,2023,44(23):82-84.
[5]冯娜娜.非遗视野下刻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东方收藏,2023(12):128-130.
[6]李芾.刻纸艺术的文创品牌构建策略[J].造纸信息,2023(11):87-88.
[7]曹建兵.乡村振兴背景下刻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造纸信息,2023(11):112-113.
[8]吕照明.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以金坛刻纸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110-111.
艺术大观2024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