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安绘画线条审美内涵

2024-12-18 00:00康洁
艺术大观 2024年26期

摘 要:中国画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同的线型创造出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绘画作品。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更是将绘画中的用线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中国画的线条变化万千,从传统绘画的十八描技法中可见其独特魅力。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也不再局限于十八描,不同的线条语言蕴含着画家独特的审美与艺术观念,也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感受与审美体验。画家对线条的理解与表现不同,所传达的画面意境也不同。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海派绘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绘画出现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和内容,逐步呈现出世俗化倾向。钱慧安是清代画坛重要的画家,也是“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钱慧安的人物画线条在当时独树一帜,画面雅俗共赏,线条平缓且多断线,笔断而意连,虚旷疏朗,给人平淡天真的感受。

关键词:钱慧安;线条;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6-000-03

一、钱慧安人物画线条的结构与节奏美

“结构关系是绘画作品中各形态要素的构成之间的一种关系。形态要素的性质只有在结构关系中才能被明确和界定。[1]”线条的组织与安排要经过画家深思熟虑,不同的组织方式会使画面呈现不同的节奏与旋律,不同布局的线条会产生不同的美感,线条的组合与经营也是线造型的重中之重。钱慧安人物画造型以简略的几何图形概括,用线条的疏密分布控制画面节奏。例如,作品《群芳瑞集图》中的人物整体布局呈方形团块状,给人一种肃穆感,以线条的疏密布局构筑画面节奏,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方式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对单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将人物线条勾勒成方形,并且运用线条的疏密对比和穿插增强画面的趣味性,画面中间部分的人物线条密集,两边人物用线较空,形成了中间紧凑、两边分散的视觉效果,画面整体以竖线为主,形成了一种形式美感,营造了平静且肃穆的氛围。

“线型之间的关系比线型本身重要。各种线型的组合,产生类比的思维过程,界定了线型的本质,即所要表现或传达的因素。粗线和细线只有在其相互的结构关系中,才可以被感觉出来。[2]”画面的物象是内容形式的呈现,也是情感的表达。中国画的线条表现跟客观实际有所区别,画家会根据情感和意境的需要,使画面线条之间形成一种规律性的联系。线条的干湿变化、粗细对比也是形成画面节奏的重要因素。例如,作品《只爱花阴贪坐久》画面结构和谐统一,有形与形之间的呼应关系,画中女子形态的线条作了概括处理,从画面结构来看,石头呈团块状,女子以细笔勾勒,更显其温婉秀丽,树枝以枯笔写就,整体呈弧形,与画中女子的端坐形成相互呼应的结构关系,画面右侧的落款,整体呈竖势,画面结构分布明确,各要素彼此呼应,女子上身衣纹勾勒简练,胳膊处只作轮廓的勾勒,而树枝处繁密,形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感。正是这种线条组合之间量的对比,形成画面的结构关系,这也是艺术规律的体现。

“有的线条不一定是用来客观勾勒轮廓的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意境中形成的一种有节奏的联系。例如,东汉石画像上的一幅画,有两根流动的线条就是画家凭空加上的。这使得整个画面更协调,同时更深层地表现内容的内部节奏。[3]”例如,作品《双柑斗酒听鸥声》中,画面左侧一棵树将画面分割,人物衣纹勾线与树干勾线方式不同。树枝和石头勾线较粗且干涩,衣纹勾线流畅,通过用笔方式的不同使画面具有节奏美感。画中人物一坐一立,线条的组织疏密得当,一白描,一渲染,形成了色彩上的节奏变化,画面幽静空旷,一树枝顺着人物的眼神延伸到画面之外,变成了一种视觉引导符号,使画面形成了弧线的势,由此而形成的节奏美感是画面物象与人物之间呼应而形成的,这也是表现内容与内部节奏之间联系的方法。

二、虚旷疏朗的用笔

“虚旷疏朗”是钱慧安在用笔上最为显著的特征,不同的用笔方式画出的线条给观者不同的感受。例如,粗线条呈现出浑厚苍茫之感,细长线条呈现出飘逸之感,毛涩线条呈现出古拙朴素之感,等等。每个画家都运用不同的线条语言,这也使得画面产生不同的观感。

钱慧安的绘画用笔上极具毛涩之感,人物以细笔勾勒,不加皴擦,干净爽利,线条又有断笔之处,使线条的运用有了虚实对比。人物造型呈几何式,更趋简洁,画面有一种平实质朴的美感。其作品《渔樵清话》可以很明显看出这种用笔技法,木桥和树的勾线以淡墨写就,线条断断续续,似连非连,有一种虚空的感觉,线条的粗细变化较小,树木以淡墨写就,人物局部稍加重墨,画面墨色变化较小,所以营造了一种虚旷疏朗的感觉,画面的美感扑面而来,像一幅田园诗画图卷徐徐展开。其画面风格既空旷又开阔明亮,可见画家在构思中对用笔用墨用色的斟酌与推敲。

三、线条的笔断意连

中国画在用笔上强调“意到而笔不到”,更加注重“意象造型”,有一种萧疏的意境。其用线连绵不断,行笔速度缓慢均匀,较少急徐变化,所以画面是缓和的,不会让观者产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赞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断而还连”。唐代绘画家张彦远在评价张僧繇、吴道子的画作时提到“离披点划,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笔断意连”是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概念,这种用笔方式或不经意间产生的笔墨效果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像是音乐的尾声。

作品《停车觌渭桥》(见图1)树干的塑造用断线组成,点画虽断,但笔势相连,笔断处又营造出一种虚空的感觉,不论是人物衣褶还是画中植物皆用断线描绘,画中心树干的线条更是断断续续,有起有止,起止有度,笔画、点划之间互相呼应,启承分明。纵观其画面,没有长线挥毫,也较少用到曲线,树的画笔走向虽是曲线,但依然以短线断续相连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用线方式是独树一帜的,运用这种线条语言的画面给人一种幽静、抒怀的感觉,画面意境被中和冲淡。

四、线条的情感表达

线条既是表现符号,也蕴含着画家丰富的精神和情感,线条的形态是画家主观意识的表现。“以线造型”不仅是对物象的概括,使物象体现出造型的意味,同时水墨线条的“长短、曲直、方圆、断连、粗细”等变化与对比还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流畅的线条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而枯笔震颤的线条给人一种苦涩之感,这就是不同质感的线条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线条的韵律、节奏、力度和气韵等变化得以在画面中体现,线条所内寓的意象与情感相互交融,使画面的韵味得以彰显。钱慧安的画作给人一种“中和冲淡”的美感,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感叹“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画家只有拥有平淡的人生态度,绘画才能表现出淡泊的意境。中国画的表现与画家的心境与人生态度息息相关。

线条不仅是塑造物象的语言,更是一种情感与心境的彰显。不仅线条组合所产生的韵律和节奏给人美的享受,用笔的中锋、侧锋、逆锋等也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中锋线条厚实,常用以表达稳重、坚定的情感,侧锋线条萧散,给人平淡、温和之感。逆锋笔法画出的线条干涩、粗糙,给人沧桑、古朴、老辣的感觉。钱慧安的画作“线条运行依循人物体态和衣纹转折结构,在中锋提按之间呈现微妙的粗细变化,有一种从容、舒缓的节奏优雅地贯融其间”[4]。

“老子提出‘静观’‘玄览’的认识方法,强调‘致虚极,守静笃’,荀子也说过,‘虚一而静’才能体悟诸多纷繁的客观现象。[5]”从钱慧安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抒发是平缓的,画作除了诗意图之外还有关于日常生活的题材,例如,《只因三卧蚕将老》描绘养蚕人夜半起床秉烛看蚕的场景,《鸡犬人家太古风》描绘普通农家的日常生活,《曝背老人调幼孙》描绘祖孙在一起的欢乐场景,不论是诗意图还是借诗句描绘现实场景的画作,钱慧安表达的都是细水长流、温文尔雅的情感,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鸡犬人家太古风》(见图2)画面描绘了农家平凡的生活场景,一家人其乐融融,画面以条屏的形式呈现,画中一棵高大的松树给人一种岁月悠长且古朴的感觉,引起观者无限遐想,右手边的垛草整体呈三角形,且边角指向画面右侧,形成了对画面主体人物的视觉引导,女子和老妇还有两个小孩在房间窗边其乐融融,画面最前方一位老人仰头向上看,作思考状,靠近老人的是鸡犬,画中的动物仿佛对人没有任何恐惧感,也紧贴在人身边,画家选取的描绘视角是和谐、温馨的场景,这也映照出画家以一颗朴素的心观照万物,无分别心,有这样的心境才能描绘出这样的场景。

五、线条传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地描绘,而是更像照相机摄影。[6]”中国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写意性,崇尚“气韵生动”,“意境美”的创造是画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运用、色彩的选择和构图形式等表现出来,所以笔墨技巧和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决定画面意境,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现精神内涵和人生追求。笔墨技巧不仅体现在对物体轮廓的勾勒与塑造上,更取决于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和笔法表现不同的物象,营造画面的空间感,浓墨、淡墨的运用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和空间感[7]。钱慧安的绘画以平稳的运笔方式营造出画面平淡天真的意境,画面淡雅、平静。画面意境的营造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创造出一幅幅具有田园诗意境界的作品。

倪瓒的山水画传达出一种平静疏朗的韵味,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给人一种雄浑博大的感觉,马远、夏圭的作品又给人一种萧疏的感觉[8]。意境的创造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用笔用墨和构图方式会传达出不同的画面意境。钱慧安的画面意境是平和的、温馨的。其作品《游春不觉归来晚》营造了一种平静开阔的画面氛围,春天柳树刚刚抽条,几簇小花开放,一行人游春归来,童子轻叩门扉,画中无月,而赶车的老人抬头望天,似是天空有月,人物线条呈竖势,一颗高高的树呈曲势,使画面有了流动感,画面中线条粗细变化较小,人物衣纹方折笔,淡彩淡墨,画面平和温婉。

六、钱慧安人物画对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借鉴意义

钱慧安是海派优秀的人物画家,在题材上涉猎颇广,其白描人物也别有一番韵味,他笔下的人物有仕女、武士、历史人物、童子、神仙,也有生活中普通劳动人民,不仅有诗意画,还有历史故事画、风俗画等,并且将不同身份、角色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有白描也有笔墨设色,能够根据画面意境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他的人物画具有鲜明且独特的风格。

当今绘画如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西方绘画解剖与透视等科学观察方法的影响下,写实人物画更加注重造型的严谨与立体空间的营造,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造型与意境的传达有所忽略,但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形写神”,人物的形体是有意味和韵律的,不单单是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塑造。人物画创作如果缺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画面就会在意境的营造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意味和意趣是值得借鉴的。另外创作者要把西方素描知识转换成水墨表现的语言,而不是停留在对素描的模拟上。画家在人物的塑造上要通过线条来传达意境美,创作思路也应拓宽,博采众长,使绘画在题材的表现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淳,孙波.绘画的语言形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樊波.中国人物画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4]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罗仲鼎,蔡乃中,译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王悦阳.清溪樵子钱慧安评传[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7]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8]钱吉生.钱吉生人物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