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融入民间舞蹈元素,不仅能丰富幼儿舞蹈的内容与形式,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及民族文化认同感。本文深入探讨了民间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价值,包括传承民族文化、丰富舞蹈内容形式、培养审美创造力以及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融合策略,如深入研究民间舞蹈文化、筛选适合幼儿的元素、创新表现形式以及注重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等,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间舞蹈元素;幼儿舞蹈创编;融合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J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6-00-03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幼儿舞蹈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身体协调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民间舞蹈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可以使幼儿在舞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丰富幼儿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舞蹈的艺术水平。
一、民间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价值
(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融入民间舞蹈元素,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1]。例如,蒙古族的舞蹈以豪迈奔放著称,其独特的骑马动作、抖肩动作等,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的生活风貌和勇敢豪爽的性格特点;傣族的舞蹈则以优美轻盈为特色,其柔美的手部动作和轻盈的步伐,体现了傣族人民对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通过学习和表演这些带有民间舞蹈元素的幼儿舞蹈,幼儿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音乐、风俗等,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种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丰富幼儿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民间舞蹈具有丰富多样的动作、音乐和表现形式,为幼儿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和灵感[2]。民间舞蹈的动作丰富多变,有欢快活泼的跳跃动作、优美舒展的旋转动作、富有节奏感的踏步动作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同时,民间舞蹈的音乐也各具特色,有的欢快激昂,有的悠扬婉转,有的节奏明快,能够为幼儿舞蹈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创编主题和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例如,在创编以动物为主题的幼儿舞蹈时,可以借鉴蒙古族的“柔臂”,让幼儿模仿雄鹰展翅飞翔。在创编以节日为主题的幼儿舞蹈时,可以采用傣族的“孔雀舞”,让幼儿模仿孔雀开屏的美丽姿态。这些民间舞蹈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幼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创意和个性。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民间舞蹈的动作优美、造型独特、色彩鲜艳,能够让幼儿在欣赏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藏族的舞蹈服饰色彩鲜艳、装饰华丽,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美和装饰的美;苗族的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材质的美和光泽的美。同时,民间舞蹈的创编过程也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境进行动作的创编和组合[3]。例如,在创编以春天为主题的幼儿舞蹈时,幼儿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朵小花,通过伸展手臂、扭动身体等动作来表现小花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在创编以海洋为主题的幼儿舞蹈时,幼儿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小鱼,通过摆动尾巴、吐泡泡等动作来表现小鱼在海洋中的快乐生活。这些创编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民间舞蹈的动作和节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民间舞蹈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幼儿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才能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灵活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民间舞蹈的节奏明快、富有动感,能够让幼儿在跟随节奏舞动的过程中培养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此外,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通常是集体舞,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表演苗族的“芦笙舞”时,幼儿需要与同伴一起手持芦笙,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还能够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民间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融合策略
(一)深入研究民间舞蹈文化
要将民间舞蹈元素有效地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首先需要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风格特点以及表现形式等。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观看民间舞蹈表演、实地考察民间舞蹈发源地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蹈文化[4]。例如,研究蒙古族舞蹈时,可以了解到其产生于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舞蹈动作多模仿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具有豪迈奔放、刚健有力的特点;研究傣族舞蹈时,可以发现其与傣族人民的水文化密切相关,舞蹈动作多呈现出优美轻盈、柔婉细腻的风格。只有深入了解民间舞蹈文化,才能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准确地选取和运用合适的民间舞蹈元素。
(二)筛选适合幼儿的民间舞蹈元素
民间舞蹈元素丰富多样,但并非所有元素都适合幼儿。在选择民间舞蹈元素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身体发育状况。选择动作简单、节奏明快、富有童趣的民间舞蹈元素,以便幼儿能够轻松掌握和表现。例如,可以选择蒙古族舞蹈中的简单拍手、跺脚动作,傣族舞蹈中的摆臂、扭腰动作等。同时,要注意选择具有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舞蹈元素,如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等主题的元素,引导幼儿在舞蹈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幼儿喜欢小动物,可以选择一些模仿动物动作的民间舞蹈元素,如蒙古族舞蹈中的模仿马奔跑的动作、傣族舞蹈中的模仿孔雀开屏的动作等。
(三)创新民间舞蹈元素的表现形式
在幼儿舞蹈创编中,不能简单地照搬民间舞蹈元素,而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编,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民间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幼儿舞蹈作品。例如,在蒙古族舞蹈元素中加入现代舞蹈的跳跃、旋转动作,使舞蹈更加活泼、有动感;在傣族舞蹈元素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打击乐等,增强舞蹈的节奏感和吸引力[5]。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投影等,为幼儿舞蹈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此外,还可以将民间舞蹈元素与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和故事中学习和表演舞蹈,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创编一个以“小兔子拔萝卜”为主题的幼儿舞蹈,可以将汉族舞蹈中的的跳跃动作改编为小兔子跳跃的动作,将傣族舞蹈中的摆臂动作改编为小兔子挥动手臂的动作,同时在舞蹈中加入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舞蹈的乐趣。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将民间舞蹈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可以通过讲解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故事传说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6]。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可以给幼儿讲述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故事,让幼儿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学习傣族舞蹈时,可以给幼儿介绍傣族的泼水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感受傣族的文化魅力。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观看民族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民族服装、品尝民族美食等,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民间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以《欢乐的民族风》幼儿舞蹈为例,这个舞蹈充分融合了民间舞蹈元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艺术呈现效果。在舞蹈主题的确定上,以展现不同民族的欢乐生活为核心。通过对多个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提取,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各民族的独特魅力[7],比如,选取了蒙古族的豪迈、藏族的奔放、傣族的柔美等不同民族风格的特点。在舞蹈结构方面,开头以欢快的音乐引入,幼儿身着各民族特色的服装,手拉手欢快地跑入场,展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间部分,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进行分段展示。如蒙古族段落,幼儿模仿骑马、扬鞭等动作,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驰骋的豪迈;藏族段落,幼儿通过甩袖、转圈等动作,体现出藏族舞蹈的大气磅礴;傣族段落,幼儿用柔美的手部动作和轻盈的步伐,展现出傣族舞蹈的优雅。结尾部分,所有幼儿再次手拉手,围成圆圈,共同舞蹈,象征着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身体特点和能力。将复杂的民间舞蹈动作进行简化和改编,使其更适合幼儿表演。例如,蒙古族的骑马动作简化为幼儿可以轻松模仿的双腿交替踏步和手臂挥动;藏族的甩袖动作改为幼儿用小手轻轻摆动;傣族的孔雀舞动作变为幼儿用手指模仿孔雀的头部动作等。同时,在动作中加入了一些幼儿喜欢的元素,如拍手、跳跃、转圈等,增加了舞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音乐选择上,采用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音乐。蒙古族的音乐节奏明快,充满活力;藏族的音乐悠扬高亢,富有感染力;傣族的音乐轻柔优美,如潺潺流水[8]。这些音乐不仅为舞蹈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在服装道具的运用上,为幼儿准备了各民族的传统服装和特色道具。蒙古族的幼儿穿着蒙古袍,头戴毡帽,手持马鞭;藏族的幼儿身着藏袍,佩戴哈达;傣族的幼儿穿着傣族服饰,手持孔雀羽毛。这些服装和道具不仅让幼儿更加形象地展现各民族的特色,还能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再看《多彩民族宝贝》幼儿舞蹈。舞蹈主题设定为幼儿在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探索与嬉戏。开场时,幼儿如同好奇的小精灵,在神秘的音乐中缓缓走出。舞蹈结构上,先是整体展示各个民族的特色舞蹈动作组合,让幼儿对不同民族舞蹈有一个初步印象。接着,分别深入展现苗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的舞蹈特色。苗族段落中,幼儿头戴银饰,模仿苗族姑娘的轻盈步伐和优美的摆动手臂动作,展现苗族舞蹈的灵动。维吾尔族段落,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扭脖子、转手腕,尽显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活泼。朝鲜族段落,幼儿则以含蓄优雅的动作,如轻轻踮脚、缓慢挥手,体现朝鲜族舞蹈的端庄秀丽。最后,幼儿再次汇聚在一起,共同舞动,象征着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团结。
舞蹈动作方面,同样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改编。苗族的复杂银饰摆动动作简化为轻微点头带动银饰晃动;维吾尔族的快速扭脖子动作变为缓慢的左右转头;朝鲜族的大幅度舞蹈动作调整为小幅度、更适合幼儿的动作。同时,加入幼儿喜欢的互动动作,如拉手转圈、互相打招呼等。音乐的选择上,苗族部分采用清脆悦耳的苗族民歌,维吾尔族部分选取富有节奏感的维吾尔族音乐,朝鲜族部分则是悠扬的朝鲜族民谣。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9]。服装道具上,苗族幼儿穿着色彩鲜艳的苗族服饰,佩戴小型银饰;维吾尔族幼儿身着绚丽的维吾尔族服装,手拿手鼓;朝鲜族幼儿穿着传统的朝鲜族服饰,手持折扇。这些服装道具不仅增添了舞蹈的视觉效果,也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四、结束语
民间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幼儿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身体发育情况,选择适合幼儿的民间舞蹈元素,创新民间舞蹈元素的表现形式,注重民间舞蹈元素的教育价值,通过生动有趣的舞蹈作品,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璇,吴祎.探究幼儿舞蹈创编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4(12):129-131.
[2]曹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与民间舞蹈融合创编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22):154-156.
[3]崔清.民间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的融合路径分析[J].艺术评鉴,2023(03):93-96.
[4]鲁婷.民间舞蹈元素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家,2022(05):106-108.
[5]杜雨欣.传统民间舞蹈元素特征及其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路径研究[J].尚舞,2024(07):75-77.
[6]史晶晶.幼儿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01):121-123.
[7]王芳.基于现代舞蹈发展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进步[J].戏剧之家,2023(35):124-126.
[8]李怡非.民间舞蹈融合幼儿舞蹈创编[J].尚舞,2023(19):156-158.
[9]毛昌猛.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研究[J].艺术大观,2023(27):90-92.
艺术大观2024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