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传承与潮汕精神塑造的传播心理

2024-12-18 00:00何蕾
艺术大观 2024年26期

摘 要:潮州歌册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文学形式,自明代中期形成后,便在潮汕地区及其周边广泛流传,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化形式通过潮汕方言展现出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深刻反映了潮汕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歌册从书斋走向了舞台,逐渐通过多种现代媒介形式重新焕发活力。本文从潮州歌册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以及潮汕精神的塑造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现代手段推动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播的心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潮州歌册传承;潮汕精神;传播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6-00-03

潮州歌册素有“闺中文学”“方言叙事诗”等美誉,自诞生以来、不仅风行于潮汕地区,而且广泛流传,辐射至梅县地区、闽南地区、港澳地区,甚至远播东南亚潮侨侨居国。2008年,潮州歌册已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潮州市文化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潮州歌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一、潮州歌册的特点

(一)方言吟唱,融汇地方文化精髓

潮州歌册这种文学艺术通过声韵的独特魅力,将潮汕地区的历史习俗生动展现。歌册的歌词内容涉及民间故事、传说及生活琐事,反映了潮汕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歌册使用方言保持了地域特色,使其成为潮汕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同时,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得语言的韵律感和抒情性得以充分展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传承潮汕文化的重要纽带。

(二)朴实传承,承载教化精神

潮州歌册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叙事方式,传递出深厚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形式在传统社会中,尤其适合于群体,其内容多以教化为主,涵盖了忠、孝、节、义等重要伦理观念。在缺乏正式教育机会的背景下,歌册成为学习传承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富有情感的演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道德教育,塑造了自身的品德气质。

(三)民俗融合,传播忠孝节义思想

潮州歌册演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记录了潮汕人民的生活习俗,反映了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歌册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围绕忠诚与孝道展开,强调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民俗与道德的结合,使得歌册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有效载体,促进了传统价值观的延续。在歌唱过程中,集体的情感共鸣更加强化了这种传递,观众在听唱中获得了对传统价值的感悟。潮州歌册的民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强调伦理道德,使得个体与集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1]。

二、潮州歌册与潮汕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歌册为媒,传承潮汕文化

潮州歌册将叙事与音乐结合,展现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歌册内容涵盖了诸多生活的侧面,从日常琐事到节庆活动,反映出潮汕人的智慧。通过歌唱与表演,得以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认同。歌册所传递的文化理念,强调贤良淑德,塑造出人应有的品德气质。这样的文化传承,虽源于历史,但在当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影响着新一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潮州歌册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文化认同的象征,通过歌声传递着世代相传的智慧精神,成为潮汕地区共同的文化纽带。

(二)文曲相承,塑造贤淑温柔品性

潮州歌册的歌词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富有情感的演绎,展现出所应具备的温柔、善良与坚韧。这种文化传统强调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运用典雅的艺术表达,传递出内心的柔情智慧。文曲的传承,不仅丰富了潮汕的文化内涵,更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与接受传统美德,形成独特的文化自信。这种深刻的精神塑造,为当代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提供了心理依托,成为其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三)诉曲教化,启迪精神世界

潮州歌册运用歌唱传递内容,涵盖了对伦理道德的理解,使得人们在歌声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在情感表达上,歌册注重细腻,使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能从中汲取力量。通过反复聆听参与,能够提升自我修养,更能在心灵深处形成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这种教化过程,使得潮州歌册成为一种生动的精神教育工具,引导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激励其进行自我实现。

三、潮州歌册传承与潮汕精神塑造的传播心理研究

(一)作品整合融课堂,声乐教育焕新声

潮州歌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能够推动课堂的多样化发展,教师运用歌册中的经典曲目,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提升其音乐素养。整合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潮州歌册中所蕴含的伦理观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培养其品德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声乐教育不仅传授音乐知识,还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学生对地方传统的深入理解与认可。整体而言,作品整合在课堂中的应用,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局面[3]。

(二)创意赋能拓传播,歌册文化增体量

创作形式的革新,使歌册的内容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提升歌册的传播效果,为其注入了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整合多层次的文化,歌册与现代表演艺术、影视作品、舞台设计等元素有机结合,使得其传统故事与文化内涵在多平台传播中得以延展。与此同时,歌册的内容创新带动了文化体量的拓宽,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融合,使其更加适应当代受众的需求。创意的注入不仅丰富了歌册的叙事维度,也为其在表演、展览、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使潮州歌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成为承载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赋予其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质及传播潜力。

潮州歌册的经典作品如《陈三五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舞台表演进行重新演绎,结合声乐表演、舞蹈和戏剧元素,打造出一部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歌舞剧。舞台设计应结合动态投影技术再现潮州的传统场景,如元宵赏灯、潮州民居等文化符号。编舞团队需设计每一场景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应突出五娘的内心挣扎、陈三的坚毅等情感变化。灯光和音乐应配合情感的起伏,利用柔和的色调与激烈的节奏变化来表现婚姻自主的主题。运用现代化的歌舞剧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了解这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相关单位也可以制作微电影或短片,以《陈三五娘》为蓝本,拍摄一部时长10—15分钟的微电影,呈现其故事核心,重点刻画五娘与陈三在反抗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主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敢坚定,通过高清画质、精致的服化道设计,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短片还可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将其中精彩的桥段剪辑成1分钟的短视频,配以潮州方言配音,让观众在轻松的观赏过程中感受到潮州歌册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当地还可以举办潮州歌册的多媒体展览,展示歌册内容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文化价值。展览中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走进”《陈三五娘》的故事场景,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同时,在展厅中播放《陈三五娘》改编的现代歌舞剧视频,配合音频导览,帮助观众深入理解这一作品的文化内涵。此外,展览还可以展示珍贵的潮州歌册手抄本,结合现场的传统方言诵唱表演,让观众亲身感受这一文化艺术的传承过程。此外,还可以将《陈三五娘》这类歌册作品引入中学或大学的声乐或文学课程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歌册的历史背景,结合音乐课进行方言发音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绎[4]。

(三)歌舞融合传精髓,潮汕精神焕光彩

歌舞表演作为潮州歌册的传播方式,能够完美展现潮汕精神的内在力量。歌册中的叙事结构与潮汕方言音乐相结合,通过歌舞形式将故事中的情感与人物形象鲜活呈现于舞台。融合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充分体现歌册中角色的坚韧品质,将潮汕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从容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歌舞动作的细腻设计得以生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场景的转换与灯光的运用,赋予表演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歌册的方言吟唱与歌舞节奏彼此呼应,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还将潮汕人忠贞、奉献、坚韧的精神通过动作与声音传递给观众。歌舞结合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丰富了歌册的表达手段,还通过肢体动作强化了观众对情感的共鸣。无论是舞台上的细腻演绎,还是音乐节奏的起伏,都在不断深化观众对潮汕精神的体悟。

策划时可以选择歌册《刘明珠》作为核心素材,将其中情节复杂、人物丰富的叙事结构巧妙融入舞台表现。故事讲述11岁的刘明珠应对琉球国的挑战,凭借智慧与毅力完成“穿珠衫”的任务,成功阻止琉球入侵中原。这一情节本身就蕴含了极高的戏剧张力,适合通过歌舞表演进行诠释。舞台设计应当以琉球国的宫廷和明代中原的壮丽景象作为背景,采用投影技术展现珠衫制作的过程,通过缓慢的珠线穿插动态演绎刘明珠的智慧。表演过程中,舞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手部动作表现出穿珠的精细过程,同时,舞蹈的节奏应由缓到急,逐渐递进,象征刘明珠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紧张。音乐应结合潮州歌册的方言吟唱,配以轻柔的旋律,增强表现力,表现刘明珠在夜晚穿珠时的冷静。当情节发展到她成功完成任务时,音乐节奏可以转向激昂,以庆祝这一胜利,舞者的动作也应变得更加开放、大气,展现刘明珠最终战胜困难的自信从容。同时,在穿珠的情节中可以利用昏暗到逐渐明亮的光线,象征刘明珠从夜晚到黎明成功完成任务的过程。灯光逐渐加强表现刘明珠的智慧为局势带来的转变,传达出潮汕人的韧性和勇气。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舞蹈应与音乐结合,表现琉球国为刘明珠的智慧所震惊,最终放弃进兵的场景。这一段表演可以通过多人舞的形式展现琉球国君臣之间的惊叹与中原百姓的欢庆,动作节奏可以从紧凑转为舒展,营造出大局稳定、和平到来的氛围。

(四)现代演绎展新风,传统文化添活力

歌册的叙事性与潮汕的坚韧精神在当代舞台和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呈现。现代演绎赋予潮州歌册新的表现形式,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舞台表演,而是通过多元化的创意手段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数字技术与潮州歌册的结合,赋予故事赋全新的视觉呈现。以《香罗帕》为例,设计者可以在展览入口设置一个大型数字屏幕,向观众简要介绍《香罗帕》的背景故事,帮助观众对秋月和鲍如兰之间的忠诚与牺牲有初步理解。在展览正式开始后,观众佩戴增强现实(AR)眼镜或利用手机应用,扫描展览中的特定场景。这些场景可以是庵堂、秋月毁容的房间或鲍如兰烧香的画面。当观众扫描场景时,虚拟角色秋月和鲍如兰会在移动设备上出现,展开一段逼真的互动。例如,观众可以看到秋月在庵堂中自我牺牲,身处这一情境中时,观众能通过虚拟互动触发不同的情节选择,从而亲身感受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情感。

声音设计采用3D环绕声技术,通过耳机或展览场景中的隐形音响,让观众听到秋月的呼吸、低语以及她在情感波动中的细微变化。这些声音设计可以随着场景变化进行同步切换,如当观众“目睹”秋月毁容时,耳边响起逐渐紧张的背景音,秋月的呼吸愈发急促,直至她下定决心,整个空间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声音与场景互动使观众不仅视觉沉浸,还能感受音效传递的深层次情感波动。展览区域中,设立秋月毁容的关键场景,利用动态投影技术再现秋月为保护鲍如兰毁容的画面。投影中,秋月逐渐拿起刀刃,配合灯光与影像的切换,场景在观众眼前慢慢变得紧张压抑。通过这种视觉冲击,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感受到秋月自我牺牲的过程。在虚拟现实(VR)区域可以打造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区,观众戴上VR头盔后,进入全景式的虚拟世界,置身于庵堂的深夜场景中,观众能够看到每个角色的举动和反应。例如,在这一场景中,观众可以选择体验秋月的视角,亲身参与到其毁容自尽的情节中,感受她的内心斗争与最终的决心。或者,观众也可以选择鲍如兰的视角,体验作为被保护者面对这一悲壮情景的心路历程。为了深化观众的理解,设计者可以在展览的结尾设置一个文化体验区,展示潮汕地区的相关民俗文化,尤其是潮州歌册的演变与潮汕的精神传承。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潮州歌册中的其他经典片段,让观众了解歌册对忠诚、道德与家庭责任的表达,并通过互动学习潮汕文化的独特之处。观众还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语音识别技术了解潮州歌册中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体会潮汕人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敢。

四、结束语

潮州歌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地域情感。这一文化是潮汕精神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创意技术赋能,令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数字交互、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潮州歌册可以走出历史的局限,以更加立体、感性的方式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1]肖惠卿.潮州歌册文学审美探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3):32-38.

[2]刘文菊.潮州歌册的文化特质研究[J].山东学院学报,2018(01):65-68.

[3]刘文菊.潮州歌册的口述访谈研究及传承思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0(05):10-14+95.

[4]陈友义.潮州歌册:潮汕历史上独有的文化[J].岭南文史,2013(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