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蒙决策理论的认知偏差对艺术管理决策的影响

2024-12-17 00:00:00李晓洋 王亚伦
艺术大观 2024年30期
关键词:认知偏差艺术管理决策

摘要:艺术管理决策与常规管理决策不同,既包含普通管理的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尤其在艺术管理中更为关键。当代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应用促进了社会艺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从艺术管理内部发展状况可知,艺术管理决策的效果对相关产业绩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艺术人才管理决策存在认知偏差,需用决策理论分析其原因,应用西蒙的理论,可研究管理者在艺术管理决策中的心理和成效,从而提出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管理;决策;认知偏差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各类管理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管理作为管理行业的分支,其决策活动在艺术管理的地位亦是如此。艺术具有审美属性,艺术管理与普通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审美元素的存在,相比之下艺术管理决策更为复杂。艺术管理决策结果对艺术管理内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事关全局的意义。利用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分析艺术管理决策,有利于决策者深入了解艺术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使决策者认识并了解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的情况,避免陷入误区。

一、从管理决策到艺术管理决策的理论应用

决策是管理过程中,团队为达成特定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关键活动。由于决策过程贯穿整个组织,许多学者在分析决策时常将其与管理置于相同定位,即“管理就是决策”。在复杂多样的艺术管理过程中,其决策特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决策”适用面较广,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中含有多种定义,但在任何活动中“决策”始终具有决定性的含义。心理学中有指,“决策(decision)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1],其决策的进行会引发决策者的思维运行、经验提取、人格表现等心理活动,由此推断决策进行是决策者表达心理欲望及目的的过程。通过“备选方案”,可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即在选择中是否具有特定条件或有无确切的选项。“风险决策”以“风险”命名,因在无特定条件下无确切选项的决策结果具有一定风险性,该事件风险性相比确定性决策更大。因此,艺术管理决策者在决策前应避免此类决策事件的发生。若事件在不可控条件下进行时,可将风险决策转为确定性决策,更有利于决策者短时间内将思路调整清晰,可以更快地进行选择,提高决策结果准确率。

艺术管理作为交叉学科,具有与管理学科相应的复杂性,亦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人类对于艺术实施管理的行为,是人们充分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艺术学、管理学的理论,对于艺术活动确认明晰的目标,并予以策划、组织与实施、控制的行为及其过程[2]。其决策与一般决策具有相同特征,又具有相应的特性,刘永芳在《管理心理学》中指出,管理中决策的主体分为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两类,两者之间对其决策结果的准确度、创新性与主体接受度各有影响。笔者认为,在艺术管理决策效果中,群体决策有覆盖个体决策的意义,然而决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遂使其意义丧失。

艺术管理决策除主体类别划分外还分为多种。张笑千提出了艺术管理主要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3],所指艺术管理决策类型较为全面,但与普通管理决策相比多有相同之处,其理论适用于多决策领域,缺乏独特性。因此,笔者认为,艺术管理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在于其具有专业性的业务特长决策与非业务特长决策,如许多指挥家在排演乐曲时,为彰显乐队品质,会在原乐谱的基础上增添乐思、乐节,他们的决策具有专业性质,即业务特长决策。由此,艺术管理作为复杂的交叉学科,应在原本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完善与建设。

二、艺术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偏差问题

在证明决策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时,探索内部理论架构能够更有效地对其本质进行理解、认知,决策的理论构成依附于不同学者的学习经验。在艺术管理决策中,其理论较为稀缺,研究学者主要结合决策有关理论进行延伸与效仿,得出适合艺术管理决策的有效理论,这也证实了艺术管理决策中由决策者的认知偏差所带来的决策失误的现象,研究根据西蒙决策理论提出的观点将其归结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与“满意决策理论”。

(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中的认知偏差

在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盛时期,西蒙提出了行为决策理论,强调决策者理性的有限性。他认为,由于人的认知局限,在复杂决策中表现出有限理性,并导致艺术管理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例如,剧院管理者因未能预见决策后果,导致前排座位大量空置。西蒙指出,由于决策者无法找到所有解决方案,因此完美决策难以实现。然而,作者认为艺术管理决策方案也受限于制作者的有限理性,因此决策者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决策风险,并采取双向决策方法。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会根据信息来源给予不同权重,容易产生主观偏差,但即便如此,决策者仍应选择最有利于团队发展的方案。

(二)满意决策理论中的认知偏差

在无法找到所有解决方案的被动情境下,西蒙等人提出了“满意性”决策原则,强调个体在决策时不会全面考虑所有选项及其结果,而是选择有限的几个,一旦满意即停止搜索。这与弗洛伊德的情感理论相呼应,即人的行动常受心理需求满足的驱动。在艺术管理中,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艺术管理者在决策时更易受情绪与情感的影响。情感的发生可能加剧决策者的认知偏差,因此,减少情感带入、增强理性意识至关重要。

西蒙认为,满意型决策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设定最低满意标准,特别是在面临困难选择时,这一标准尤为重要。然而,这种决策可能含有暗示效应,导致决策者产生个体认知偏差。二是策略选择需达到最低满意标准。遵循满意决策原则,可以避免探索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但也可能错过最优选项。尽管如此,其决策利益通常不会因个体认知偏差而产生负值。

三、管理决策者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认知偏差是指个人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者虚假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者判断自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4]。依据决策理论中关于有限理性的观点,艺术管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受限于自身有限的认知能力,这可能导致认知偏差的产生。管理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与决策者的知觉恒常性紧密相关。显然,个体对环境的知觉反应会受到外部环境和个性特征的共同作用。鉴于决策在艺术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决策者的认知偏差会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决策活动中,决策者必须对信息进行冷静和理智的评估,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一)管理决策中的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是目前学者用来研究管理决策者的认知偏差提出最多的因素之一,归因偏差源于“对某一行为原因的推测,与该行为的真正原因不相一致的现象,归因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人们倾向于低估情境的作用而高估个人或内因的作用;行动者与观察者差别;自我服务的倾向;归因随时间流失而具有情境性”[5]。由此可知,归因偏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源于个体未能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表面现象相联系。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内部个人因素,在行动过程中都可能导致认知上的偏差。在管理决策中,决策者应该充分获取所有选项的信息,仔细分析各种利弊,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归因偏差的概念界定在学术上同音不同声,但对于归因偏差产生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心理学解释道:“对某人行为原因的推测,与该行为的真正原因不一致,称为归因偏差。造成归因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信息不足;情境影响;个人特有的观察角度。[6]”因此,笔者将其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一方面,由于个体自我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决策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产生个性化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在决策前未能充分掌握信息或提供有效信息,容易导致对决策结果的认知产生偏差。

(二)管理决策中个性差异

决策者的个性差异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估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与常规模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的认知偏差。这种个性差异并不总是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对于那些拥有超常规思维的管理者来说,这种差异反而可能成为开拓新发展路线的有利因素。在决策过程中,这些管理者往往能够提出一些新奇且富有创意的想法,从而做出非凡的选择。然而,这种个性化的决策方式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可能偏离常规的判断标准,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

(三)管理决策中文化差异

决策者的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决策的结果。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体决策过程中,也贯穿群体决策制度。在进行决策时,决策者的认知水平、逻辑计算能力、对问题的分析深度和选择能力均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文化因素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团体意识强烈的文化背景下,决策往往通过团体投票来达成,而在独裁专制的环境中,个体决策则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差异导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决策可能会产生偏差,这些偏差可能源于决策者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处理方式的差异。

具体来说,文化背景为决策者提供了特定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这些因素无形中塑造了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例如,集体主义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使决策者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寻求团队意见,通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相反,个人主义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使决策者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依靠个人判断和决策能力。

此外,文化背景还会影响决策者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对风险的态度。在保守的文化中,决策者可能更倾向于采取稳健策略,避免冒险和不确定性;而在开放的文化中,决策者可能更愿意接受风险,追求创新和变革。这种差异在管理决策中尤为明显,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决策者在面对相同问题时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四、艺术管理决策的理论应用及决策建议

艺术管理决策客观的审美性、创新性和市场性决定了艺术管理决策比普通管理决策本质更为复杂,因而可以借用艺术管理有效决策理论对其决策进行应用,并在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一)基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决策建议

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提出“决策者无法找到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人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虽很难百分之百识别准确的选项,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非相互孤立的,因此艺术管理决策者可以通过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决策中应识别与决策事物最贴切且最具影响性的线索来感知决策的方向,从而提高艺术管理决策能力。

(二)基于满意决策理论的决策建议

在艺术管理中,情感的表现尤为突出,决策者易在潜移默化中被情感操控。西蒙提出了决策者符合“满意性”原则,即决策者为满足自身心理需求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并对自身满意的选项进行决策,毕竟主体的一切行动总是难以摆脱情感支配。因此,决策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艺术管理决策时理性思考完成决策的最优选项。

五、结束语

西蒙提出“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将决策与管理看作同义,体现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属性。艺术管理决策既遵循管理决策的一般性质,也有其独特之处。西蒙的“有限性决策理论”与“满意决策理论”,在艺术管理决策与普通管理决策具有相互交融之处,但又突出艺术管理决策的独特性,继而符合艺术管理决策的有效理论,其理论亦证实认知偏差对艺术管理决策产生影响。

综上对艺术管理决策的理论分析,笔者认识到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偏差,虽然在“有理性决策理论”下,决策者不一定做出准确决策或最优决策,但通过对其理论的探索,并得出相应的补偿性举措,可使得艺术管理决策者更理性地追求更准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9.

[2]田川流.艺术管理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1.

[3]张笑千.艺术管理视角下的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

[4]崔艳芳.贵州农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17.

[5]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李晓洋(2000-),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艺术学理论(艺术心理学)研究;王亚伦(199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艺术学理论(艺术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偏差艺术管理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经营者(2017年1期)2017-03-08 16:17:38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5:03: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11:22:23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33:18
高校艺术类学生创意创新的就业创业导向研究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
艺术百家(2015年3期)2015-12-25 05:15:47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管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艺海(2015年7期)2015-11-03 1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