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新技术冲击传统技艺发展,唐三彩烧制技艺虽获政府关注,但其传播方式多限于二维,难与现代接轨。游戏化设计思维因强调用户体验而兴起,把其融入移动应用,可以提升用户参与度。本项目研究游戏化设计思维,分析其外显因素与内在动机,并应用于唐三彩烧制技术的移动展示,实现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传统技艺;移动终端小程序;唐三彩烧制技艺
一、研究基础
(一)研究背景
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但是由于生产方式与手段复杂,使得人们难以近距离感受这一传统工艺所带来的神奇之处,所以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现于人们手机中,让人们有虚拟制作的感受,从而达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1]。唐三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仅是中国古代艺术领域里最古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烧制技术由于传播受限、保护方法滞后等而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因此,唐三彩烧制技艺数字化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将会迎来传统技艺发展的新机遇。基于游戏化设计思维,将唐三彩烧造技艺手机终端小程序设计理念,通过数字的设计方式实现移动终端上的显示,这种方式对其他传统技术继承与创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
(二)研究现状
在我国,游戏化设计思维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推进。长沙科技大学沈家栋等人以游戏化设计理论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为依据,探讨了湘绣等传统手工艺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3]。不过,当前学者大多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剖析,在设计实践的验证方面有所欠缺。华中师范大学郑雅莉针对游戏化机制在我国当代传统科技文化传播中的实际运用展开研究,提炼出游戏化资源的创造规律,并且提出电脑网络游戏“榫卯工艺的巨大挑战”能助力人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传统技艺[4],但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相较于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在传统科技文化传播方面便捷性不足。
国外对于游戏化设计思维下传统技艺数字化展示技术的研究尚处于持续推进的进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方面均已收获一定成果。印度学者SaptarshiKolay着眼于传统技术的复兴,着重研究借助移动终端游戏以及动画形式来传播印度传统艺术与手工技术,以此推动传统工艺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PuspitaAyuPermatasari则以剖析印尼蜡染技术价值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在移动应用程序里展示蜡染技术的有效方式,力求使更多受众能够深入认识这些传统生产技术。
总之,中外学者在传统技艺数字化呈现方面,已逐步开启游戏化设计思维于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之旅。这为唐三彩烧造技艺的数字化呈现开辟了可借鉴之路。故而,本文致力于将游戏化设计思维融入唐三彩烧制技艺的移动终端展示中,实现传统技艺的精彩呈现,让传播兼具趣味与挑战,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助力传统技艺的广泛传播与推广[5]。
(三)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游戏化设计思维的应用范畴正持续拓宽,然而现阶段有关将其融入传统工艺手机演示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此类研究成果也较为匮乏。引入游戏化设计思维能够为传统工艺知识的学习与传播增添更多趣味。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游戏化设计思维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移动终端游戏化设计思维运用实例分析,归纳出游戏化设计思维外显因素及游戏化思维运用内在动机分析方法[6]。本文将游戏化设计思维与唐三彩制作技术相结合,以移动终端展示为例进行研究,论述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通过分析工艺发展,工艺生产流程及现状,把游戏化设计思维理论实施效果最佳的6个环节运用于唐三彩烧制工艺移动终端演示,并以唐三彩小程序设计为例加以实践。
二、游戏化设计思维的相关理论
(一)游戏化设计思维的梳理和阐述
游戏化归属于设计思维方式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其秉持的理念与游戏大体一致。在《游戏化设计——游戏化思维与用户体验设计》中,作者站在用户体验的视角提出,游戏化设计思维所产生的用户体验并非源自游戏自身,而是源于对游戏相关元素的模拟,强调精准把握游戏内涵是开展游戏化设计的根基。凯文·韦尔巴赫与丹·亨特在《游戏化思维》中把借助有规划、有导向的途径获取乐趣的思维界定为游戏化设计思维,并且构建了游戏元素分级金字塔结构——DMC系统。
(二)游戏化设计思维运用的外化——游戏元素DMC金字塔系统
在《游戏化思维》中提出了游戏元素的DMC金字塔层次结构(见图1)。这些游戏元素按抽象级别依次排列,每个机制都与一个或几个动态系统相连,每个组件都和一个或若干个更高级别上的机制元素相连。
(三)游戏化思维运用的内在动机分析——八角行为分析法的框架
八角形行为分析框架系由在游戏化设计思维理论领域深入探究已久的Yu-KaiChou所创设。此框架的命名源于其独特的八角形外观以及与之对应的8种核心驱动力(见图2)。借助对各个内在动机意义的标注,深度挖掘了不同内在动机潜藏的内在要义,八角形行为分析框架以直观的形式彰显出游戏的成败与内在驱动力息息相关,其能够引导目标用户实施一连串预期的决策与行动,进而达成产品所设定的目标[7]。
三、《唐三彩工艺大挑战》研发的价值意义
(一)唐三彩烧工艺的发展与困境
唐三彩作为唐代彩釉瓷的典型代表,兴起于汉代制度昌盛之际。洛阳的艺术创作者巧妙地运用当地山区的泥土与黏土,精心雕琢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动物造型后,将其置入窑中并以彩釉焙烧。在烧制过程中,釉料会自然浸染、流淌,诸色相互渗透晕染,最终呈现出斑斓绚丽的杂色效果,其中又以黄绿白三色较为常见,“唐三彩”之名也由此而来。但可惜的是,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传承与传播长期受困于传统模式,难以契合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节奏。鉴于此,开发“唐三彩工艺大挑战”小程序意义非凡,其能够突破时空的双重枷锁,对唐三彩的器物实体、历史文献、烧制技艺等珍贵资源予以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从而使更多民众得以深入领略这一卓越的传统技艺,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弘扬。
(二)“唐三彩工艺大挑战”的设计思路
“唐三彩工艺大挑战”小程序由唐三彩基本介绍、AR体验、工艺制作体验以及交流分享四个板块构成。其中,基本介绍板块着重对唐三彩烧制工艺的历史演进状况予以呈现,其内容包含与之相关的历史名人轶事、传奇故事以及发展变迁轨迹等方面,借助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令使用者能够快速且直观地领略唐三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AR体验板块聚焦于对唐三彩陶器文物的扫描功能,使用户能够借助手机屏幕对那些陈设于博物馆展柜中而无法移动的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的全景式观赏。同时,手机还会同步提供视频及语音解说,使用户能够实时获取文物的详细信息,从而有效缩减用户与三彩工艺之间的距离感[8]。
工艺制作体验乃是整个设计的核心环节。此板块在传统技术制作的根基之上,融入了互动游戏元素,构建了制作工具与场景的三维模型,并配备了互动音效与手势操作功能,诸如旋转、放大、缩小以及添加推拉模型等多样化功能一应俱全。通过这些丰富的功能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到唐三彩的制作流程中。最终将上述各类要素进行有机融合,构建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并付诸实践应用,达成从制作前期筹备直至成品制作完成的全流程运作。
评分指标针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展开了全方位的评定。在整个工作的收官阶段,表现卓越的用户将被授予“传统工艺守护使者”荣誉证书。既有利于用户间分享与展示制作水准,又能够拓展唐三彩烧造技艺的受众范围。此环节意在以娱乐化的教学形式增进人们对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的认知,助力传统技艺的广泛传播。
交流共享板块为唐三彩文物的爱好者构筑起一个交流经验体会以及开展唐三彩交易的交互平台。“唐三彩工艺大挑战”程序的开发,使人们得以借助手机这一移动终端研习传统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熟练掌握制作技能,最终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预期目标。
四、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相关政策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构建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政策背景的有力推动下,基于移动端平台来展现传统技艺的产品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需求,使其能够在任意时间与地点借助手机开展传统技艺知识的学习活动。而游戏化设计思维与传统技艺的有机融合,更是赋予了传统技艺知识传播独特的趣味性魅力,能够更为有效地吸引用户自发地去学习与深入了解传统技艺,进而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技艺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夏蒙蒙.游戏化思维在传统技艺移动端展示中的应用[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1.
[2]夏蒙蒙,李琦.游戏化思维在移动端传统技艺展示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01):155-156.
[3]夏蒙蒙.唐三彩烧制技艺的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51-52.
[4]彭愉景,王健,沈家栋.基于游戏化的湘绣主题移动应用设计研究[J].纺织报告.2020,39(08):80-82.
[5]郑娅莉.基于游戏化传播理念的中国传统科技数字科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张振东.游戏化视角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5.
[7]周裕凯(Yu-KaiChou).游戏化实战[M].杨国庆,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8]凯文·韦巴赫(KevinWerbach),丹·亨特(DanHunter).游戏化思维[M].周逵,王晓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夏蒙蒙(1993-),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