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笔触的研究与运用

2024-12-17 00:00:00吴俊杰
艺术大观 2024年32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笔触现代主义

摘要:笔触是构成一幅画面物理形态的最小空间单位,它既可以是一个点,又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块面。从古老的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延续至今亦是如此。一幅画可以由数万笔触构成,也可以由寥寥数笔组成。不论一幅画最终呈现何种视觉效果,其笔触都一直摆在画面上,或隐隐若现,或显而易见。西方油画在近现代以前都充当着相机的功能,用于记录宗教故事、王室贵族或者名人商贾的肖像,真实还原是它的主要任务。为此,画家们选择隐藏笔触以达到画面的真实再现。直到现代艺术出现后,笔触才真正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画家们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文艺复兴;油画;笔触;表现;现代主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笔触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一位富裕商人妻子的肖像,达·芬奇极尽所能地将毕生研究用于这幅画,如他的晕染法、空气透视法、明暗法等。达·芬奇经过数年创作,最终诞生了这幅世界名画。如今,它已是法国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通过细看这幅画,可以发现达·芬奇为了使画面人物肌肤、服饰、头发等质感达到真实的效果而选择隐藏笔触,从而达到一种柔美、高级的画面感。这在现在看来,它还是像极了一张照片,画面真实到发丝及服饰的质地都能被人们察觉到。为了达到这种真实效果,画家往往选择将笔触扫平,隐藏在色调中。同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画家拉斐尔·桑西的作品也是如此。在他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中,人物华服的光泽和皮肤的细腻感被他精湛的技法表现得恰到好处。与达·芬奇一样,拉斐尔为了追求画面的真实性也将笔触隐藏,靠画面人物形象来传递作品信息。

二、巴洛克时期油画的笔触

到了17世纪欧洲巴洛克绘画时期,画家们为了追求画面的运动感和不同的视觉效果,选择在笔触上进行改变。他们开始保留笔触的痕迹,以起到烘托画面效果的作用。例如,佛兰德斯巴洛克绘画大师彼得·保罗·鲁本斯的许多作品便是如此。在他的油画作品《芙尔曼与孩子们》中,画面人物的服饰与背景皆保留了笔触的痕迹,这充分地体现了巴洛克绘画艺术的特征,且与先前文艺复兴绘画用笔有着明显的不同。同为巴洛克绘画大师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的作品也能看到伦勃朗对笔触的研究与应用。伦勃朗早期的油画作品也不保留笔触,以追求表现对象的真实质感,如他的成名作《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该画细致的处理效果在现在看来都极为照片化。或许是中年痛失妻子的不幸遭遇与追求艺术上的个人己见,他的作品越来越重视表现手法的个性化表达,这是同时代画家中少有的。在伦勃朗晚期的作品中,他非常注重笔触的运用,甚至以笔触来概括形体,这是他的作品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一面,此前很少有画家这样表现形体。笔触以往只是促成造型的隐藏构成部分,而从伦勃朗开始,笔触可以直接概括造型。这是伦勃朗绘画艺术的超前体现,他将绘画推向了另一个发展。在他的作品《在河里洗澡的亨德里克》中,女子的服饰被他以大笔触简练地概括出来。他随意且数笔寥寥地便交代清楚了衣服结构与人物动态,给画面赋予了一种难得的艺术性,使绘画不再只是工匠般地机械复制与重现。绘画开始有了思考与主观成分的存在,这源于画家对笔触运用的解放与深层艺术的探索。

三、洛可可时期油画的笔触

弗朗索瓦·布歇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也是一名宫廷画家。他的绘画以奢华、艳丽、纤细和感官的妆饰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女性美的描绘,无论是挤牛奶女工,还是宫廷沙龙贵妇,在他的画笔下都展现出了古典的韵味。布歇也善于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笔触,例如,在作品《梳妆打扮的维纳斯》中,人物背景的帘布光泽便选择用概括的大笔触处理,而不是扫平笔触。这不仅与前景人物细腻、严谨的处理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还给画面创造了轻松的视觉效果。洛可可艺术的另一位代表画家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在他的作品《读书少女》中也运用了明显的笔触。他有意保留这些笔触,以活跃画面效果。少女的服装处理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的处理方式不同,这种以笔触概括表现质感的方式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例如,在他的另一件作品《德圣农神父像》中,人物衣服由概括的笔触构成,头发的处理也由笔触组成。他没有去扫平笔触的痕迹,但同样表现出头发本身的质感。整体来看,洛可可艺术的大部分绘画还是以表现细腻、真实再现的作品为主,但此时已经出现了许多追求笔触表现的作品,这在后来的画派中更为常见[1]。

四、浪漫主义时期油画的笔触

浪漫主义画派强调画家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理性的表达,通过作品传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在作品中,他们运用明显的笔触活跃画面,营造气氛。例如,在浪漫主义代表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中,远景的烟雾运用了明显的笔触来概括,从而给画面创造一种动静结合的效果,并在人物服饰上采用了块面笔触概括衣纹的走向。然而,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还是以隐藏笔触的手法为主,虽然没有明显的笔触,但这正好使人物皮肤与服装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细腻的脸部刻画与相对随意的衣服笔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更能突出人物脸部形象在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许多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德拉克罗瓦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自画像》中,他对笔触的运用更为随性。在该作品中,他用笔迅速地涂满画面背景并保留笔触的痕迹。衣服用寥寥数笔来概括,头发也由随意的笔触构成,唯独脸部的刻画较为细节并隐藏了笔触。这种处理方式既大胆又细腻,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风气,影响了后代很多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笔触无疑也是浪漫的,画家在运用自由的笔触来描绘客观世界的同时,宣泄了画家个人的情感,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的获得。同时,浪漫主义绘画的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进而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五、现实主义时期油画的笔触

19世纪是油画笔触在画面上完全现形的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卡米耶·柯罗在人物画肖像中也喜欢用明显的笔触来营造画面氛围。在他的作品《佩戴珍珠的女子》中,他以上下重叠、反复点描的笔触,使衣服的颜色在暗色调的背景中突显出来。画中人物背景是一块棕褐色的平面,但他以显而易见的笔触来表现这块简单的背景。笔触的跳跃使这块单色背景变得活泼有生机,与前景静态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蓝衣女郎》中,画面女子脸部和手臂的细腻处理均与裙子上明显的笔触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均与背景上更大的笔触形成对比。这种外围粗糙、人物细腻刻画的反差能充分调动观者的情绪,使其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人物的脸部刻画,形成主次之分[2]。

六、印象派时期油画的笔触

19世纪笔触被画家们发掘并运用的主要原因为外观写生的流行。画家们在户外写生过程中无法做到心如止水,他们需要快速地捕捉光线,从而不得不放弃反复柔撮笔触,改用块状笔触来表现。印象派在学习了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等人户外写生的作画方式后,也喜欢在户外采光写生。该画派代表画家克劳德·莫奈曾说,他以长条形或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来观察事物,并不拘泥于造型的细节再现,这使印象派的作品中充满了笔触。莫奈早期学习古典技法,其作品中的笔触尚不明显。但从外光写生开始,因他需要捕捉瞬间印象,而采用快速的笔触来完成画面,从而没有使用时间柔和笔触,这便留下了清晰可见、潦草又生动的印象派式笔触。在莫奈作品《日出·印象》中,他因快速捕捉日出景象而留下的随意笔触,与我国写意水墨画里的笔触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有大、小、长、短之分,还有轻、重、缓、急之别。在莫奈的影响下,印象派其他成员也采用相似的笔触来作画。例如,受莫奈影响的画家阿尔弗莱德·西斯莱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这种笔触。西斯莱是印象派的重要成员,他与莫奈是挚友。与莫奈的奔放画风不同,他的作品偏向唯美画风。他的作品多是诗情画意之景,有我国婉约派诗人的影子,也有文人画的风骨。在他的作品《阿特让依的塞纳河》中,他用长笔触画出水的波纹,进而将水的纹理质感完美地表现出来。天空用相对小且密的笔触表现,与水面的笔触形成大小对比,中间的树木与房屋用隐藏的笔触来表现。整幅画面的笔触形成了“大、中、小”的形式,很好地将画面的韵律感体现出来。在西斯莱的另一幅作品《路维香雪景》中,他用蓬松的笔触来表现雪的质地,用长笔触表现前景木制围栏的物理硬度,用细短的笔触刻画远景的树枝,将笔触的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笔触也在印象派画家的画笔下得以传递出本身的艺术魅力[3]。

七、后印象派时期油画的笔触

后印象派画家以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为代表人物。如果说印象派只是客观地带有笔触的写实绘画,那么后印象派绘画则是追求画家主观情感的再现。后印象派画家反对印象派纯粹地表现自然光色,认为绘画艺术应该融入画家的个人情感与想象。他们的绘画理论与实践导致欧洲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诞生,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就此得以萌芽。后印象派画家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机,绘画并非仅限于描摹肉眼看到的对象,而是要通过造型、光与色彩来表现人内心的感受,揭示人的主观世界。其中,梵高和高更的作品注重感情的表达,对后来的野兽主义与表现主义影响巨大。在梵高作品《星月夜》中,他用带有弧线的笔触来刻画繁星与月亮,用旋转的造型来描绘云朵。画中的云如汹涌奔腾的海浪向欣赏者袭来,前景的树被刻画成如同火焰般的形状,扭曲的笔触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焰点亮了整个星空,山下的房屋被梵高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来概括,作品中的一切事物皆由笔触来描绘。他的用笔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数清笔触的数量。后印象派的另一位代表画家是保罗·塞尚,与梵高的厚涂硬边笔触不同,塞尚的笔触轻柔、用色稀薄。在塞尚代表作品《圣维克多山》中,作品前、中、后景皆由大小不等的笔触组成,作品用色主观,画面强调构图。他的另一幅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中,除了人物服饰、沙发与背景墙纸,人物脸部也由明显的笔触与结构组成,这是此前几百年间绘画艺术少有的表现形式。后印象派以主观处理的手法将笔触运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时空,是先前绘画作品里的“现实主义笔触”向后印象主义带有“情感的笔触”的演化。它无疑是绘画表现技法上的一个进步,这点在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4]。

八、野兽派时期油画的笔触

野兽派是指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现代主义绘画艺术流派,其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给人不合理的感觉,以亨利·马蒂斯、乔治·鲁奥等人为代表画家。该画派的画家在运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来作画的同时,借以狂放的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他们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对他们的影响。在马蒂斯作品《戴帽子的女人》中,他运用狂放肆意的笔触来处理画面,他把作品中自己妻子的鼻子涂绿,把她的脸庞涂成酱瓜色,完全按照自己意愿用色,这与后印象派的创作理念相似。在野兽派的另一个代表画家乔治·鲁奥的作品《国王》中,人们也可以看到相似的艺术处理方式。他通过粗放的笔触实现了对色彩表现的彻底解放,颠覆了当时人们对绘画作品的审视角度和审美习惯。这种狂野的表现手法使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当时的评论家将他们比作野兽。野兽派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与排斥,其真正的发展巅峰期只有短短的两年。但他们所推崇的粗放理念绘画形式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绘画传统,比后印象派更为激进,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绘画风格与艺术笔法的创新。正是该流派的出现,才使得后来的现代艺术流派登上历史的舞台。

九、抽象派与抽象表现时期油画的笔触

在野兽派绘画中,笔触被赋予了情绪外化的功能,它深深地感染着欣赏者的眼球。在抽象艺术中,笔触又被赋予了抽象性。抽象派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在作品创作中也重视对画面笔触的应用。抽象派代表画家康定斯基在他早期自由形态的抽象画风格中运用了明显的笔触来营造音乐的旋律氛围。例如,1913年的作品《构成第7号》可称为是一支音乐狂想曲。他以浓郁的色彩与纵横交错的图形配合抽象的笔触来构成这幅画。在这幅画中,笔触不再是形象的附庸,而成为康定斯基笔下的主角。至此,笔触开始成为艺术本体的语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抽象符号,它不为画作的形象发声,只为自己的形式面貌而存在。到20世纪中期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笔触又不再只是抽象派里的单纯、客观抽象元素,又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笔下饱含激情的笔触,成为单独存在于绘画艺术的最小符号。

十、结束语

从隐藏到被发现,从作为烘托画面到艺术情感表现,再到抽象符号。笔触被不同时代的画家们赋予了新的艺术理念。它以独立的姿态活跃于画家们的画面上,成为当代艺术里最小的空间单位。

参考文献:

[1]王朝元.艺术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上海博物馆.三十二个展览:印象派全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杨建飞.500年大师经典色彩风景[M].北京:中国书店,2015.

作者简介:吴俊杰(1990-),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油画绘画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笔触现代主义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6
梵高:笔触与激情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3:00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4:56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