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阮作为中国本土的民族乐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渐渐涌现出一批极具现代风格的新乐曲。作曲家李玥锦所创作的《自在》成为近几年阮专业乐曲中被关注的作品,这首乐曲涵盖了中阮的多种演奏技法,曲风新颖,别具一格。乐曲快板慢板互相穿插,层次分明,所以在演奏时,情绪的快速转换也成为演绎好这首作品的重要因素。此外,其创作背景、创作初衷以及作品的精神内涵都是值得深入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中阮;《自在》;阮演奏技巧
阮,是我国本土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弹拨乐器之一。发源于秦、汉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距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因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精通音律,擅弹此乐器,且在演技、乐器改革上都有卓越的贡献,故以“阮咸”命名。唐时,阮咸无论在制作还是演奏上都已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以后,阮的制作和演奏渐渐衰落下来。至今,古时的阮乐谱已全部失传[1]。
但是近几十年,阮的艺术受到了中国音乐界有识之士的重视,更多的人积极认真地投入对阮的开发研究以及对阮乐的创作和创新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阮乐作品。林吉良先生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阮乐作品,如《满江红》《草原抒怀》《思恋》等都是阮曲中的经典之作并广为流传。之后刘星先生又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第三乐章》,这首曲目也成为阮乐的一部创新之作且受到了众多阮专业人士的喜爱[2]。
在本科学习期间,笔者接触并学习演奏了现代青年作曲家李玥锦的音乐作品——中阮协奏曲《自在》,初听此作品时,笔者就被乐曲中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气势磅礴的音乐表现所深深吸引。笔者将主要从作曲家创作背景、演奏技巧以及创作特征三个方面并结合谱例来对作品进行探析。
一、作曲家简介及创作背景
李玥锦,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青年作曲家之一,受邀为海内外知名乐团、音乐节创作协奏曲、管弦乐与室内乐作品,创作风格多样,创作涉猎广泛,特色鲜明[3]。
《自在》是青年作曲家李玥锦于2017年9月创作的一首中阮协奏曲。作曲家用中阮浑厚温和的音色道出对理想心境的向往:潇洒于指尖,看世间一切皆淡然。正如乐曲中所描写的三种境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戒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慧自在。”这三种境界像三个层次,层层递进,让演奏者跟随音乐进入作曲家内心深处,探索关于“自在”的精神内涵[4]。
中阮这样一件中庸的乐器,就像中国人一样极具包容性,它温暖细腻的音色更能表达出乐曲深层次的内容,仿佛使人置身于仙境,脱离世俗,远离尘埃。
二、乐曲的演奏技巧
《自在》是一首中阮协奏曲,也是一首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创作这首作品,不仅在音乐层次、色彩上不同于其他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将多种技巧进行组合搭配(见谱例1)。
(一)引子
引子是一首音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乐曲的开头,能够让听众进入乐曲深处,是乐曲的奠基石,为后续音乐的展开做铺垫。
1.K弦
乐曲开头第一个音运用的是“提”的演奏技法(也称为K弦),即右手食指与拨片捏住琴弦,将弦拉起,以弦击品,或直接用右手中指将琴弦拉起,以弦击品。此项演奏技法所展现出来的音色更为震撼,更有棱角,让人耳目一新。将K弦运用到乐曲最开头也让作品充满神秘色彩,和中阮一贯温柔浑厚的音色形成极大反差。除此之外,在演奏K弦时的肢体动作也使演奏者能够迅速进入潇洒自在的状态,从而呈现乐曲想表现的精神内涵[5]。
2.滑音
滑音是由左手手腕带动指尖进行的向上或向下的滑动,它所表现出来的音色柔美细腻,是阮作品中非常重要且使用频繁的一个演奏技巧。第4小节的几个滑音,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但在演奏时不能让音乐产生塌陷,演奏需有棱角,达到柔中带刚的音响效果,音与音之间需要气口紧密连接。如此演奏更加丰富地展现了中阮刚柔并济的演奏及音色特点,从而让整个引子给予听众及演奏者洒脱自由的感觉,更好地带入了音乐的神秘意境。
最后,进入B段前的一个泛音空灵缥缈,让整个引子完美结束并为之后音乐进板创造了无限遐想[6]。
(二)慢板
慢板是一首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乐曲所传达的内涵,是能够让演奏者尽情发挥的部分,也是细节最多,音乐最难处理的一部分。
1.轮奏
进入B段,也就进入了整首作品的慢板部分。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轮奏,又对慢板整体以及个别小节进行了强弱的处理,使得乐曲的初衷完美展现,笔者认为慢板更像是一段诉说,一段内心的独白,温柔且细腻,刻画出作曲家对“自在”的理解和向往。
完美的轮奏音色细腻饱满,行云流水,连绵不绝,让中阮这件点状发声的弹拨乐器转变成了能够演奏出线条状音乐的乐器。其很好地中和了引子前半部分略微强硬的音乐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使演奏者和听众获得瞬间转换场景的感觉,即进入乐曲的另一个层次。
2.打带弦
打带弦是左手手指抬起并迅速地击打在琴弦上,之后再将琴弦用手指勾回,打带弦的音色短促轻巧,很具特点和新意,夹杂在大量轮奏中让音乐不显冗长单一。在慢板中有几处情绪转换的地方分别使用了打带弦,如谱例2所示。
谱例2中连续的几个打带弦增加了整个慢板的色彩,不会让慢板听起来太过单调,毫无色彩,在音乐情绪上也焕然一新,并且为之后的小快板做了铺垫,没有让小快板进入得太过突兀。
(三)小快板
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作品主体结构一般分为慢板—快板—慢板。小快板的出现则是让音乐色彩进行暂时的转换,是考验演奏者基本功的重要部分。
1.扫弦
进入小快板,整体围绕多变的节奏型和大量扫弦来展现乐曲,多变的节奏型需要演奏者有着绝对稳定的节奏感和速度,并且在快速跨弦的弹挑中,右手要把握力度和强弱的变化,让音乐充满弹跳性[7]。
而扫弦则相当于各个节奏型之间的连接桥梁,如谱例3所示。
右手要保证扫弦力度的均匀以及所展现出来的音色要保持统一,强而不躁。除此之外,更要注意扫弦之后与后续音符及音乐情绪之间的连接。整个小快板演奏技巧难度并不大,但气口的连接和情绪的转换不能出现断层,对演奏者右手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考验。
2.打音
小快板中的打音赋予了音乐弹性,使得小快板不会因为只有弹挑和扫弦而显得单一和生硬,但左手中指的力度必须稳定且平均,不能演奏出跛脚音乐。
小快板之后又一次进入慢板,这是对后面快板,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的一个过渡。除了是对前面慢板的呼应以外,也是给演奏者的休息调整时间,为之后进入全曲高潮部分做情绪的铺垫和体力的积蓄。
(四)快板
1.吟弦
进入快板,开头几个单音在左手上加入了大幅度的吟弦以及拽弦,与之前起过渡作用的慢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谱例4所示。
后续还运用了大量节奏型。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连音之间进行了快速的来回转换。
2.滑奏
全曲的一大亮点也出现在快板部分。
gliss代表的是滑奏(也叫立音),即左手将琴弦按住快速且连续地在品上来回滑动,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听觉效果。这种演奏技法也将整首乐曲及音乐情绪推动到了最高潮,同时也将演奏情绪随着音乐瞬间爆发出来。
(五)尾声
1.扫拂弦
在快速滑弦之后,乐曲进入广板,广板采用的是扫拂弦,但在速度上有明显的减慢,整个广板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将对于主题“自在”的所有向往全部倾注在此处,是最能表达丰富情感的地方,也是最容易通过音乐情绪感染听众、渲染气氛的地方。扫拂弦结束后,作曲家让音乐进行了再现。此时,演奏技法难度并不大,更多的是细腻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感受音乐,将音乐回归平静,感受乐曲想传达的“自在”的感觉。
2.人工泛音
人工泛音相较于自然泛音难度较高,即左手手指按住要弹奏的音,再将右手外侧轻放在泛音点,同时用右手中的拨片拨动琴弦。需要注意的是,拨片拨动琴弦的同时右手也要离开琴弦,这样才能使人工泛音听起来更加空灵自然。作品临近尾声作曲家运用了多个人工泛音,让音乐主题再次凸显并且升华,人工泛音的那种静谧与神秘也使整个乐曲迅速被包裹上一层朦胧的美感。
结尾则再次使用K弦,首尾呼应,让人感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给人惊喜的同时再次体现了作品的潇洒感。
三、乐曲的创作特征
《自在》这首作品整体充满了民族性,但又明显地区别于传统作品。作曲家以极具民族特色和风格的音乐为主要基调,后加入了现代元素,使每个音符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给听众及演奏者焕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惊喜感,更像是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碰撞与融合,让整个作品都充满了高级感与神秘感,也让演奏者愿意对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中阮协奏曲作品。同时,乐曲整体风格突出且富有特点,演奏难度高且乐曲的情感表达也要跟随音乐时而细腻,时而大气。除了顾及演奏技巧方面之外,在演奏前也要理解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并且代入作曲家的感受,明白其创作的初衷,更要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核心思想,理解“自在”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一种能够带给大家启发的心境。
另外,在弹奏的过程中要精准演奏,也需要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如此才能做到音乐情绪的合理转换并将听众一并带入“自在”的完美境界。因此,成熟的演奏技巧与恰到好处的音乐表现力在《自在》这首中阮现代作品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四、结束语
以上内容是笔者通过学习并演奏中阮协奏曲《自在》而进行的探析,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笔者认为,《自在》这首阮乐作品无论从难度还是音乐情感方面都值得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研究,首先内心要保持平静,才能更加接近理想的心境,因此才可以精准捕捉乐曲中所想表达的“自在”的意境,使音乐更加纯粹。因为想要优秀地完成一首作品,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既要保证乐曲的完整性,也要对乐曲进行全方位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如此进行的演奏和二度创作,才能够更好地诠释音乐,展现乐曲和演奏者自身的魅力。
如今,我国的音乐发展,尤其是民族音乐的发展逐渐壮大,笔者相信在中国这个强大的国家,阮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坚信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会越来越辉煌。
参考文献:
[1]林吉良.林吉良阮弹拨法[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4.
[2]魏蔚.社会艺术水平全国考级通用教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吴强.阮原创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
[4]梁茂春,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余甲方.中国古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刘星.阮技习谱[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7]王应心.浅谈现代中阮艺术的表现特性与演奏技巧[J].戏剧之家,2022,(08):82-84.
作者简介:王思懿(1999-),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音乐表演(阮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