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艺术修养

2024-12-17 00:00:00郭一繁
艺术大观 2024年31期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修养

摘要: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戏曲是情感表达与审美追求的重要载体,而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更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将戏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其艺术修养不仅关乎技艺提升,更与演员本身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需的艺术修养,及如何在舞台表演中体现这些修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修养

戏曲表演,是一门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演员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如巧妙控制声音、身段韵律、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及武打动作的精准无误。然而,这些技术层面的精湛只是通往艺术高峰的基石,真正使戏曲表演焕发不朽生命力的,是演员内在的艺术修养。所谓艺术修养,既涵盖广泛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包括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及演员对美的鉴赏与无限追求。毫无疑问,它们都是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塑造鲜活角色、传达深刻主题、激发观众共鸣的关键所在。正因如此,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修养才尤其值得重视。

一、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素养

(一)声乐修养

戏曲唱腔融合了音乐、戏剧和舞蹈等多种元素,并对演员声乐基础提出了更高要求。戏曲唱腔主要有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情感丰富,以及独特的行腔韵味等基本特点。要具备一定的声乐修养,戏曲演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与呼吸控制。比如,他们要学习如何运用腹腔、胸腔和头腔共鸣,确保音色纯净、音域足够宽广以及音准足够准确。京剧高亢激昂,昆曲婉转悠扬,由于戏曲类型较为丰富,戏曲演员要游刃有余地掌握不同戏曲类型的唱腔特点与风格,便离不开经年累月且日复一日地训练与实践。在演绎不同戏曲作品期间,演员还要根据自身所演绎的角色特点与情感变化,灵活运用自身嗓音,对其唱腔的强弱、快慢与音色进行适时调整。

(二)形体训练

在戏曲表演中,形体动作是角色外在形象的生动展现,也是传递情感、深化剧情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演员自身的形体动作表现,关乎他们在舞台上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对于戏曲演员来讲,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与协调性。一般,戏曲演员都要在日复一日中锻炼基本身段、练习步伐,而在这些练习中,他们也会逐步领悟戏曲表演的韵律美与节奏感。从基础的云手、踏步到复杂的身段组合、武打动作,每一次的挥汗如雨都是对戏曲艺术精髓的探索与致敬。演员必须反复练习,不断精进,同时积极观摩前辈与优秀同行的表演,从中汲取灵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此外,如何更好地运用面部表情与眼神,更是形体训练中最为细腻且富有挑战性的部分。这要求演员需具备捕捉并精准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力,无论是喜悦的绽放、悲伤的流淌,还是愤怒的爆发,都应通过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与眼神的流转,细腻而真实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三)台词与念白

戏曲表演中,发挥主要引领作用的便是台词与念白这一语言艺术。在舞台上,演员必须精准表达台词来传递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但也要注意把控好节奏与韵律,尽可能地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语音要准确、清晰,台下往往都会反复练习和模仿,直至演员自身掌握不同角色的语音特点与风格,且能够熟练演绎表达。例如,在经典戏曲《霸王别姬》中,“霸王”项羽面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时,程蝶衣饰演的虞姬有一段深情款款的念白:“大王啊,大王,你今日这一去,妾身将如何是好?”这句念白,虽简短却饱含深情,程蝶衣通过语速的缓急、音量的高低、音色的变化,细腻地传达了虞姬对项羽的依依不舍与无尽的忧虑。而这,正是演员反复练习的结果[1]。

二、戏曲演员的文化与艺术素养

(一)文学修养

戏曲剧本是演员演绎的蓝本,其中也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可以说,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绎,都是对剧本文学内涵的深刻诠释与再创造。戏曲演员要提升自身表演水平,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诠释和塑造角色情感与灵魂。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文学功底,便可更深入且正确地解读剧本、把握角色性格与情感世界。同时,也会对剧本情节、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有深刻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演员演绎戏曲前,都必须深入挖掘剧本中的文学价值,熟悉并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后续表演更贴近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做好铺垫与准备。但戏曲类型非常丰富,不同戏曲所处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知识也有较大差异,因而,戏曲演员一般都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使其更全面地把握角色的历史脉络与情感世界,提高表演的真实性。

(二)音乐与舞蹈修养

戏曲表演中,音乐与舞蹈元素也能够更好地呈现戏曲的艺术魅力。在演绎期间,演员需对所演绎戏曲的音乐有熟悉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与乐队配合,演绎出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最好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通过演唱和演奏等方式与观众产生共鸣。而舞蹈自然是戏曲演绎的色彩之一,所有戏曲演员都需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如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空间感。当然,还需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剧情需要,灵活地编排和创新舞蹈[2]。

(三)视觉艺术修养

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呈现,戏曲表演中的服饰、化妆、道具以及舞台布景、灯光效果等元素,共同构成了角色形象的视觉呈现体系。戏曲演员在视觉艺术修养方面的提升,对精准塑造角色形象、深化剧情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戏曲中的角色呈现,与其服饰、化妆、道具等外在元素密切相关,不同角色的性格、文化、家世背景等,也都能够从这些给人带来第一印象的视觉形象中体现出来。在演绎相关角色时,戏曲演员也要凭借自身的敏锐视觉感受力,精准捕捉角色的性格与心理和情感变化,为其选择更贴切的服饰、化妆与道具来塑造角色。例如,项羽的妆容需突出其刚毅与英气,如浓重的剑眉、深邃的眼眸以及坚定的嘴角线条,都为其角色形象增添了更多的立体感。道具方面,项羽的兵器——长剑,不仅是其战斗的工具,更是其身份的象征。演员在表演时,通过手持长剑的姿态与动作,能够进一步展现项羽的英勇与豪迈。由此可见,戏曲对演员在视觉艺术修养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演员唯有对服饰文化、化妆技巧和道具知识等有所涉猎,同时具备跨时代的美学素养,方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全方位地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外在风貌。

在色彩与图案的运用上,戏曲同样展现出了独特魅力。以昆曲《牡丹亭》为例,杜丽娘的服饰以粉色、白色等淡雅色彩为主,图案则多采用花卉、蝴蝶等自然元素,体现了其温婉贤淑的性格特征,也暗含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柳梦梅的服饰则以蓝色、青色等清新色彩为主,图案则多采用山水、云纹等元素,展现出了其飘逸洒脱的气质。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演员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梦幻而又浪漫的表演氛围,使观众在视觉上获得了美的享受,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触动[3]。

三、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艺术修养体现

(一)角色塑造的深度与广度

优秀的戏曲演绎之所以深得人心,令人流连忘返,离不开演员所塑造的角色。舞台上的角色塑造,不仅是对剧本人物的直接再现,更是对人性、社会及历史深刻理解的艺术表达。演员往往对角色性格进行细腻刻画,展现角色的外在特征,更深入挖掘其内在动机、心理变化及情感层次,使角色形象鲜活立体。

同时,演员还需丰富展现角色的情感层次,从初识、发展到高潮、转折,直至结局,每一个阶段都需精心设计和细腻演绎,使角色成长历程清晰可见,让观众随着剧情发展,与角色同悲共喜,产生共鸣。当然,有时候也要结合角色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将角色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经历融入表演中,拓宽角色塑造的广度,使角色形象更具有历史深度。如在《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不但包含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唐朝盛世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映。要塑造出更符合历史形象的真实唐明皇,演员需深入研究唐朝皇室的礼仪规范、政治背景,以及唐明皇个人的性格特征,如前期的英明果断与后期的昏庸无能,将这些元素融入表演中,方可使角色形象更加、饱满。而塑造杨贵妃时,则需关注唐朝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以及杨贵妃作为“红颜祸水”的复杂身份,展现她作为皇帝的宠妃的骄奢与无奈,作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哀与抗争。如此一来,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魅力。

(二)表演技巧的艺术化处理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演员艺术修养的直接体现。在精准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上,演员会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处理,将技巧融入角色,使表演既规范又富有个性,既传统又创新。唱腔要声音洪亮、音色纯正,还需根据角色情感调整音色、节奏和力度,使唱腔富有感染力。以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为例,演员在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时,需以柔和细腻的音色,配合悠扬婉转的旋律,展现出杨贵妃的娇媚与哀愁。而在“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一句中,演员则需通过提高音量、加快节奏,表现出杨贵妃内心的激动与不甘,使观众在欣赏美妙唱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

念白则需注重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抑扬顿挫、快慢变化,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在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场中的念白,演员可以使用轻柔细腻的语调,配合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传达给观众。另外,舞台调度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京剧《三岔口》中,演员就以精准的走位和默契的配合,在黑暗中展现出精彩的打斗场面,营造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观众从中感受到了舞台调度的艺术魅力[4]。

四、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提升

(一)深入生活,观察体验

生活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为演员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戏曲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可以观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物,了解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以此积累丰富素材,为角色塑造提供生动依据。而深入生活意味着体验情感。演员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理解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帮助其在表演中更加真实、生动地传达角色的情感,提升自身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采风活动,或者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主动融入不同的生活场景,从中汲取灵感和创作素材。

(二)不断学习,精益求精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演员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此,可通过观看前辈的表演录像、参加大师班等方式,学习他们的表演技巧、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或者参加专业的戏曲表演培训、艺术创作研讨会等活动,学习最新的表演理论和技术手段,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演员必须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接受批评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表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三)创作实践,积累经验

创作实践是演员积累实战经验、提炼表演精髓的绝佳平台。每一次的舞台呈现都是对演员技艺的检验与磨砺,通过不断的试错与调整,演员能在实践中直观感受到哪些表演手法更能触动人心,哪些技巧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对自我表演风格的精准定位与持续精进。想要更好地融入创作实践,戏曲演员应主动拥抱团队合作,与导演、编剧、舞美设计师等紧密协作,激发创意碰撞的火花,从多角度理解戏曲艺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从而促进艺术视野的拓宽。此外,演员也可借助一些机会亲自参与剧本创作或经典剧目的改编,是一种深度介入艺术创作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演员会从创作者的角度理解戏曲艺术的构思与构建,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其文学素养、创新思维及艺术表达能力[5]。

五、结束语

艺术修养是戏曲演员的灵魂支柱,不仅体现在精湛的表演技巧上,更蕴含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情感的真挚传达以及舞台呈现的创意与美感中。而艺术修养的提升,是戏曲演员终身追求的目标,它要求演员在技艺精进的同时,不断培养内在的文化底蕴,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以实现对戏曲艺术深刻而独到的诠释。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正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表演实践中,得以沉淀、升华,最终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朱鹏.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艺术修养分析[J].剧影月报,2024,(02):62-63.

[2]房霜.谈如何提升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修养[J].中关村,2023,(10):106-107.

[3]薛梦雅.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交流以及艺术修养[J].戏剧之家,2022,(27):28-30.

[4]陆胜英.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艺术修养研究[J].明日风尚,2018,(07):33.

[5]徐煚炜.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交流以及艺术修养[J].大众文艺,2016,(16):175.

作者简介:郭一繁(1998-),女,甘肃庆阳人,专科,三级演员,从事戏曲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修养
从“王向荣现象”看一位优秀民间歌者的艺术修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4:02
谈戏曲演员的舞台艺术体现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19:45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35:18
采茶戏青年演员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研究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0:03
浅析如何在舞台表演中把控紧张的心理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8:28
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0:19:35
多媒体时代戏曲名角的培育与打造
戏剧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 16:15:22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