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表演是一门展现声乐作品的综合性艺术。声乐表演中,二度创作非常关键,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占据着声乐表演的核心地位。然而,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艺术审美不断演变的时代背景下,单纯的二度创作已不足以满足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需求,创新元素的融入成为必然趋势。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与创新,能够促使声乐表演突破传统的束缚,在保留声乐艺术精髓的同时,展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声乐艺术的精彩世界。
关键词:声乐表演;二度创作;情感;技巧
在声乐表演中,对乐谱进行更为详尽的解读,即二度创作,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更好地展现和还原出来。表演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使用声乐技巧,让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得到更好的展示,也赋予作品更强大的生命活力。要对声乐作品进行成功的二度创作,不但需要表演者能深入地理解创作者的真实想法,还要拥有丰富的声乐技巧和深刻的艺术认知,才能在创作中,丰富作品的层次,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
一、二度创作概述
二度创作就是表演者对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运用自己的声乐技巧,展现作品的深刻艺术内涵,让作品以更加独特、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听众、观众面前。表演者其实是作品的创作者和音乐听众之间的媒介,他们通过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把创作者和听众这两个群体联结起来,让后者能够感受到前者所创作的作品的艺术内涵,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1]。同时,也让听众通过欣赏自己的表演,提升音乐审美层次。所以,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声乐表演对表演者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极高的表演水平,还要拥有鲜明的个人表演特点,同时,还要能够对声乐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如此才能真正地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理念、思想、目的和态度,并且可以将这些内涵以更鲜活和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听众。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在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真实性与创造性统一、技巧性与写实性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本原则[2]。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统一
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要遵循真实性和创造性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表演者要对声乐作品进行还原,将其内在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表演者必须尊重原作、理解原作、分析原作。另一方面,二度创作也是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一种创新,是表演者创造力的展现,所以,表演者也要深入地审视自我对作品本身的情感,要对作品有深入的解析,理解其艺术内核和思想内涵,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融合到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中,从而实现对原作的重新解构和创新[3]。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和完美演绎的基础。
(二)技巧性与写实性统一
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要遵循技巧性与写实性统一的原则。技巧性与写实性是相互依存的,也是平衡的、有机融合的。技巧性是写实性的手段,写实性是技巧性的目的[4]。为此,在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中,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发声技巧、表演技巧来更好地呈现作品内容,传达作品情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实际内容,不能因为过度追求技巧而使作品华而不实。
例如,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一方面要运用细腻的发声技巧来体现古诗词的韵律美,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把握,将古代文人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演唱者要将技巧与写实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演唱既具有艺术感染力,又能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内涵[5]。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
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要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原则。历史性是声乐表演的根基,它提供了作品的原始素材和风格基础。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要尊重历史,传承经典作品的精华部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能够拓展声乐表演的深度。通过对历史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演绎,演唱者可以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杏花天影》由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作词作曲。它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经典声乐曲目[6]。从词的内容上来看,《杏花天影》附有小序,简述了正月初二词人乘舟向汉口进发时路过南京的所见景象,仅用“风日清淑”短短四字便描绘出风和日丽、清和秀美的风景。在表演这首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充分了解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同时,结合时代性可以拓展表演的广度。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来营造出作品所处的历史场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扩大了声乐表演的表现范围和影响力。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与创新的策略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提高作品的演绎效果;注重声乐表演情绪的传达与处理;运用技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展现艺术个性[7]。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经验与案例,对以上几点二度创作与创新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深入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提高作品的演绎效果
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演绎,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核心思想、艺术内涵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更加完美的演绎效果。第一,表演者对作品进行演绎练习时,必须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但要知道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还要对作者的人生情感经历有深入的了解,要懂得作者在创作这个作品时的情境、情感等,从而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词语、音符、节奏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这样,才能把握作品的每个音符、每个节奏以及思想内涵。第二,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重融合自我的情感。声乐作品的创作,必须融入真情实感,在作品演绎中,才能让听众获得共鸣。所以,表演者在充分理解作品创作者的情感内核的基础上,在练习和表演时,要时刻融入自我对作品的情感抒发[8]。第三,表演者要注重发挥想象力,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演绎的过程中,表演者要学会对作品所传达的内容、感情等各方面进行想象。想象自己就身处作品创作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中,也可以想象自己就是创作者本身,并站在其视角重新审视作品本身。这种联想有助于表演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人物,以及所展示的历史背景等有着更为立体化和直观的体验,从而能够深化作品的内涵,并且在演绎的过程中,把自我的所体会传递给听众,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声乐表演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表演者本身各具特点,对作品的审美角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二度创作中,也要注重发挥自我的个性,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发掘作品的艺术内涵,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魅力,让听众获得情感共鸣,从而使作品获得更完美的演绎效果[9]。
(二)注重声乐表演情绪的传达与处理
在二度创作时,很多声乐表演者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作品进行生硬的创作,即直接按照乐谱中的标识,毫无情感地演唱。虽然这看起来是尊重作品,但实际上,缺乏激情的演唱,对于声乐作品而言,非但不能演绎出作品的艺术内涵,还会因为缺乏朝气的演绎破坏作品的美感。所以,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必须注重表演情绪的处理。因为在声乐表演中,情感是灵魂,也是基础,没有情感,再优秀、再具备艺术底蕴的作品也会失去色彩。表演者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运用演唱技巧来演绎情感。高超的演唱技巧,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处理情绪变化,并通过对细节的掌控展现作品中的各种情感。所以,表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并在表演中灵活运用。第二,注重调控心理情绪。要有效调控情绪,表演者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包括创作者的风格、创作背景、情感表达等方面。通过情绪的调整,表演者能够精准把握作品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引发听众的共鸣。第三,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艺术作品都应成为表演者学习的对象。只有具备足够的艺术经验,表演者才能在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更好地体验和表达其中的情感。
(三)运用技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必须通过演唱技巧、舞台表现力来展现。所以,表演者的技巧掌握能力、表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声乐作品创作中,创作者往往只会在谱面上呈现出基本的旋律、节奏等,而对于在什么地方应当保持怎样的气息,什么地方应该做出共鸣等具体的技巧性的内容,谱面是不可能标识的,这都需要表演者在二度创作中去自我把握。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表演者必须打下扎实的声乐技巧功底,在演绎作品时,才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以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在舞台表现上,表演者也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做出恰当的表演。但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是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而非为了炫技,所以,技巧是为了表现作品而服务的,表演者切忌为了表现自己的演唱技巧,而去破坏作品的整体风格,要在其中注入真情实感[10]。例如,对于歌曲《声声慢》的演绎,表演者在演唱“梧桐更兼细雨”这一句时,要着重去表现细雨一滴滴地落在梧桐叶子上的节奏美感,就可以采用力度下降的方式,将情感融入其中,使技巧和表现统一,从而让歌曲获得更有张力的演绎效果。
(四)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展现艺术个性
表演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也要注重展示出自己的艺术个性。艺术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个性化,针对相同的声乐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具备不同的风格,也会演绎出不同的艺术效果[11]。所以,表演者要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演绎技巧,结合自我的风格特点,寻找到最为适合自己和作品的表演方式,在演绎中,也要注重想象,让整个表演过程展现出自我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让听众不但可以体验到作品本身的魅力,也能感受到表演者的风格特点。
比如,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莉,在演唱巴赫的《B小调弥撒》时,为了演唱好这首经典作品,特意跟随卡拉扬,在萨尔茨堡逐字逐句地努力练习演唱,芭托莉在卡拉扬的指导帮助下,改用明亮清澈的音色诠释不同的乐曲,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12]。
声乐表演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在艺术领域所开出的最具魅力的花朵。其对人们追求美好、获得更美的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声乐表演者承担着联结声乐作品创作者和作品欣赏者的桥梁作用。表演者通过深入理解作品、分析作品、表现作品,运用自我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张力,对作品进行创新,从而完成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经历了这样的创作过程,最终呈现给听众的作品才是富有情感、具备艺术魅力的。所以,表演者要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二度创作的概述,研究了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相应的策略。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与创新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通过不断在二度创作中寻求创新突破,声乐表演艺术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富有感染力与独特魅力的艺术瞬间,使声乐表演这一艺术形式在文化星空中持续闪耀,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无尽的滋养与慰藉。
参考文献:
[1]刘一辰.宋代词调音乐《杏花天影》的二度创作研究[D].信阳师范大学,2024.
[2]姜浩平.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声乐表演创作与艺术表现方法研究——评《声乐表演二度创作与艺术表现》[J].中国科技论文,2023,18(10):1178.
[3]张婧灵.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以民族声乐为例[J].艺术大观,2023,(29):10-12.
[4]卢洋.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研究与探讨[J].明日风尚,2023,(16):7-9.
[5]李加欢.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评《声乐表演二度创作与艺术表现》[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4):240.
[6]王文昭.探究声乐艺术中声乐表演二度创作[J].中国民族博览,2022,(21):36-38.
[7]张智群.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运用分析[J].参花(上),2022,(10):68-70.
[8]杨帆.如何通过二度创作塑造自身的演唱风格——以本人音乐会曲目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2.
[9]封晓凡.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与情感表现的特征探究[J].艺术评鉴,2021,(15):72-74.
[10]李婷.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原则及要求[J].艺术大观,2021,(07):4-5.
[11]窦彤.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之探究——以《如梦令》《声声慢》为例[D].西安音乐学院,2022.
[12]谭可欣.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以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为例[J].黄河之声,2021,(24):93-95.
作者简介:吴柳静(1995-),女,海南海口人,硕士,从事音乐表演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