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奇观:公共艺术赋能品牌价值

2024-12-17 00:00:00柴小婉
艺术大观 2024年31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品牌价值

摘要:在当代城市环境中,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彼此赋能共同影响着社会公共生活和商业实践。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它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还能为品牌塑造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性。通过公共艺术的参与,品牌能够与社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增强品牌的认同感和影响力。整体而言,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表达形式,充分体现了艺术在商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与潜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艺术在商业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艺术形式对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本研究希望能为未来公共艺术实践提供新的路径与启示,推动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双向赋能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空间;品牌价值;艺术赋能

在当代城市背景下,公共艺术的参与不仅美化了商业空间,还为品牌塑造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公共艺术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形成了一种新的品牌传播方式,它不仅提升了顾客体验,还在顾客的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共艺术应用于商业空间中,能够充分体现特定的时空精神,使群众消费生活充满文化艺术特性。不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硬件设施,都必须掌控好环境的特征,对其进行全面的定位与思考。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探究其对商业环境、品牌塑造和消费者体验的影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文将揭示公共艺术在品牌塑造中的策略与效果,特别是通过案例分析公共艺术对消费者行为和品牌形象的影响。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概念是从“PublicArt”一词直译而来的,是“公共”和“艺术”联结而来的复合词[1]。而公共艺术将大众和艺术连接为一个特殊场域,通过视觉的奇观性与肉身的在场性为参与者提供沉浸式艺术体验。具体指在公共空间中创作和展示的艺术作品,涵盖雕塑、装置艺术、景观艺术、壁画、街头艺术等多种形式。公共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承载着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其目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是为了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表达。它能够刺激社区的互动,促进公共参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因此,在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品牌不仅能吸引客流,还能使品牌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公共艺术与商业空间的关系

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升视觉吸引力和打造商业环境的整体氛围。这类艺术作品不仅为商业空间注入活力,还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诱导他们停留更长时间,并促成消费决策。同时,公共艺术在塑造品牌形象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本地艺术家合作,商业品牌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其文化价值与品牌故事,使顾客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情感联系。将商业环境与地方文化相融合,不仅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还增强了顾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以纽约的“HighLine”公园为例,HighLine是纽约曼哈顿的一条废旧高架铁路,城市发展历史与公共艺术项目相互融合。2009年,该地区被改建为一个公园,并进行了大量的公共艺术创作。HighLine公园内设置了多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空间更具吸引力,而且吸引了游客和居民的参与,甚至作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点,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城市景观。这一项目旨在保护历史遗迹,同时创造一个新的公共空间,以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HighLine的建立成功推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附近的商店、餐馆和咖啡馆生意兴旺。据研究报告,HighLine的开发使周边房地产价值上涨了20%左右,商铺的租金也随之提升(见图1)。

“媒介景观”源于法国学者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即“通过媒介呈现给大众的宏大奇观或景象”。德波指出:“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景观社会的原动力,是景观最直接的表现。[2]”而“媒介奇观”的概念由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介奇观》书中提出,他将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其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定义为“媒介奇观”[3]。由此可见,凯尔纳关于“奇观”的概念非常接近我们所说的流行文化现象。在奇观文化中,商业与娱乐结合,产生了所谓“娱乐经济”的繁荣。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外出购物和用餐都成为一种“体验”,由此打造的公共艺术空间通过商业元素的植入也兼具了艺术性与商业性,在数字经济和社交网络宣传的效益叠加下诞生了一种商业“奇观”,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继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独特的品牌印象。

三、品牌塑造与公共艺术

品牌塑造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品牌识别度与市场地位的过程。品牌识别不仅依靠logo与广告,公共艺术的参与则为品牌增添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品牌塑造的关键要素包括树立品牌定位,明确品牌在市场中的独特位置,找到目标受众并满足其需求;叙述品牌故事,通过叙述品牌的历史、价值和愿景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树立品牌形象,通过视觉元素和传播方式来塑造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品牌的标志、色彩和宣传材料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整体形象。而公共艺术作品能传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如创新、环保或社区联合的理念。公共艺术对品牌价值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品牌可见性。公共艺术作品常常吸引大量人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这种可见性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还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2.构建情感联系。通过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公共艺术能够为品牌注入人文关怀。这种情感联系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3.激发社会参与。品牌可以通过组织艺术活动、展览等形式,邀请公众参与,增强品牌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这种参与感不仅丰富了品牌的传播方式,也提升了品牌在社区中的影响力。

4.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美学素养。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通过公共艺术的美育推广,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例如,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在威尼斯开设的Espace文化艺术空间,为迎接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路易威登基金会特别为法国艺术家ErnestPignon-Ernest举办“JeEstUnAutre”展览。品牌通过与艺术家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艺术展览,不仅展示了品牌的审美品位,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艺术鉴赏的美育价值。

四、公共艺术赋能品牌的案例分析

当下众多商场通过陈列公共艺术装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打卡。这些商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氛围,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依托互联网“打卡”和红人探店商业模式,以商业奇观的宣传与运营模式从而大幅提升了销售绩效、扩大了市场份额。

知名眼镜品牌GM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创新型零售空间而闻名,在空间设计和营销策略中通过公共艺术的应用对商业空间和品牌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一个零售空间都不仅用以陈列商品,还是一个艺术展览空间。品牌在店内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如大型雕塑和互动装置艺术,这种设计策略不仅提升了购物体验,还吸引了艺术爱好者和时尚潮流者,转变成品牌传播的活广告。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打造视觉引爆点,尤其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上特别注重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消费者拍照分享的热门对象,不仅吸引了流量,还增加了品牌曝光率(见图2)。

艺术赋能商业的策略,不仅仅是通过公共艺术加深品牌形象,还应积极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进行跨界合作。这一策略丰富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同时吸引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成为其消费者。通过与流量达人、艺术家的合作,品牌促使消费者不仅仅是购买产品,还参与到一个艺术和文化的社区活动。这种参与感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叠加环境与情感的连接,文化效益与盈利能力并重,打造独属于品牌自身的商业奇观。

以此为中心策略,该品牌不断扩展的商业版图已囊括多个支线:香氛、艺术甜品、策展型零售空间,并与德国室内设计公司合作的项目,通过策展式零售体验,将多门类产品和情感体验结合,打造一体化的购物环境。以超大规模的商业空间聚合多品牌买手店和巨型公共艺术,以先锋视角构造商业空间,挑战零售空间的传统认知界限。

五、公共艺术参与品牌塑造的挑战

公共艺术的引入也面临诸多挑战。商业利益往往与艺术价值存在冲突,过度商业化可能削弱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如何在商业化与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鼓励多样性与创新也是推动公共艺术发展的关键,艺术家与商家需要共同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以满足公众对文化参与的需求。

(一)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在公共艺术与品牌的结合中,如何保持艺术的独立性而不被商业化侵蚀是一个重要挑战。品牌需要在传播自身价值的同时,尊重艺术创作的自由。过于商业化的艺术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反而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公众接受度

不同的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接受度各异,品牌在进行公共艺术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以确保作品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喜爱。

(三)长期维护与影响

公共艺术项目的效果往往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品牌需要投入资源进行长期的维护和宣传,才能持续发挥其对品牌塑造的积极影响。短期的活动可能带来一时的关注,但真正的品牌价值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细的运营。

六、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对公共艺术关注度的提高,公共艺术参与品牌塑造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未来,品牌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兴媒介,与公众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比如,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公共艺术作品的动态效果,从而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跨界合作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品牌与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品牌在未来的营销策略中,应该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作用,借助其强大的文化和情感影响力,实现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

七、结束语

在当下数字时代,公共艺术的介入为品牌塑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机会。通过与公众的互动,品牌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在情感层面上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联系[4]。未来,品牌应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战略运用,以实现更有效的品牌塑造与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品牌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公共艺术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商业空间的功能性,还促进了社区的文化活力。通过艺术与社区的互动,公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商业环境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理解商业空间里的公共艺术对于构建更具吸引力和文化深度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表达形式,充分体现了艺术在商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与潜力。本研究希望能为未来公共艺术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推动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双向赋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悦竹,周月.公共艺术赋能商业空间价值研究——以“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为例[J].商展经济,2024,(13):69-72.

[2]胡翼青,吴欣慰.“奇观”之于“景观”:论凯尔纳对德波的跨文化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11):56-67+127.

[3]范欣.媒体奇观研究理论溯源——从“视觉中心主义”到“景观社会”[J].浙江学刊,2009,(02):5.

[4]郑萍.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及其在体验经济语境中的价值[J].工业工程设计,2021,3(06):77-84.

作者简介:柴小婉(2000-),女,山东曲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学、跨媒体艺术创作与理论等研究。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
中国品牌(2020年6期)2020-12-09 05:29:12
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6:06
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37.39亿元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烟台果树(2019年1期)2019-01-28 09:34:50
青岛啤酒品牌价值1455.75亿元
商周刊(2018年14期)2018-07-14 02:41:12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6:39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8:16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22:05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