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半,68岁的高玉珍顾不上吃晚饭,拎着背包一脚踏出家门。这是他一天里赶的第二个片场。前一天,他的外孙石之高也是这个时间出门,直到晚上快11点才回家。祖孙俩都是业余演员,网络短剧的盛行让他们的生活节奏快了起来。
今年68岁的高玉珍“触电”是在6年前。当时,外孙作为小演员参加一部网络短剧的拍摄,高玉珍送他去片场。路过的导演问陪在一旁的他:“老爷子,您演过戏?看您的眼睛比较亮。”高玉珍笑着摇了摇头。彼时,演戏跟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他一直从事装修行业,在工程队里干过木工、水电工等。看导演有意要给自己安排角色,高玉珍便询问了一下报酬。答案让他难以接受—“干水电工我一天能挣500块呢,你一天才给我50块?”
但过了没多久,高玉珍在工作时摔伤了腿,装修的活儿没法再接了,他便想起当群演的事,于是报了名去片场试戏。“那天我坐车过去,等了一上午,到中午时导演才通知,说要等到下午4点多才有我的戏份。”
第一次当群演心里没底,再加上等得有点儿烦躁,高玉珍收拾好包要走。周围坐着的群演都是年轻人,他们安慰高玉珍说:“大爷,您急什么,我们这么多人陪您聊天呢,您应该觉得很快乐啊。”
年轻人的话让高玉珍留了下来,从此他也喜欢上了在片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学到了很多时髦的东西,觉得自己变年轻了,生活也有趣了。”
作为一位退休老人,高玉珍学到的第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词汇就是“凡尔赛”。有一次他在片场打开老伴给他带的盒饭,有年轻的群演路过夸他过得幸福,他回答说:“没什么。”年轻人说了一句:“大爷,您真‘凡尔赛’。”
“当时我一头雾水,反问人家什么是‘凡尔赛’。”高玉珍笑着回忆道。
对高玉珍来说,演戏第一步是要说好普通话。之前,高玉珍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没办法,就跟着《新闻联播》里的主播一句一句地练”。为了拍戏,高玉珍还买了自拍设备。他把手机架在自拍杆上,根据导演发来的剧本,表演一段录一段,然后把视频发过去。
“反差最大的是有一次我演了一个武林高手。”高玉珍说,“那个武林高手有很多太极拳动作。那段时间,我就跑到附近的公园里,跟着晨练的人学打太极拳。”
最令高玉珍犯愁的就是背台词。有一次他坐火车出去拍摄,开始剧组定的是他演村委会主任,他在火车上背了一路村委会主任的台词。没想到下车到了剧组后,导演见了他,说他的形象更适合演另一个角色,于是台词跟着全换了。“年轻演员背台词快,一页台词看两三遍就背下来了,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台词多了,脑子里简直就是一锅糨糊。”
近年来网络短剧盛行,高玉珍接的都是这类剧中的角色。“大制作都有好几个机位,做一遍动作,不同的角度都有了,但是很多网剧制作成本低,没有那么多机位,同一个动作就需要每个角度都来一遍。”
“拍戏是很辛苦的,比我干装修还累。”高玉珍开玩笑地说。有一次他跟老伴一块去当群演,老两口凌晨4点起床,赶地铁、换公交,才在8点准时到达拍摄现场。
由于年纪大了,高玉珍尽量不接夜戏,但晚上的拍摄有时还是避免不了。他曾经接了一部剧,“大部分都是夜戏,但这个戏是反诈题材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剧中高玉珍演的是一个小卖部的老板。这部剧开头就有他脸部的特写镜头。“以前我一般都是本色出演,演一些和蔼的老头,但是这个戏要求我的眼神要有很多变化,难度还是很大的。”高玉珍说。
原本是送外孙去演戏,如今外孙因为学业接的戏慢慢少了,高玉珍接的戏反而越来越多。相比第一次接戏时他一定要把报酬问明白,现在接戏他基本不问报酬了。“多的时候一天五六百块钱,少的时候一天50块钱。因为现在演戏已经成了我的事业,所以我对报酬就没有那么计较了。”
从6年前“触电”到现在,高玉珍已经接拍了40多部网剧,他说:“能坚持下来都是因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