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地图是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可以使幼儿直观、清晰地理解阅读材料,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此,文章分析幼儿阅读教育中思维地图的应用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阅读教育;思维地图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5-0164-03
在幼儿教育阶段,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有效方式,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以往的阅读教育方法未重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得幼儿阅读理解难度加大。而思维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工具,近几年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思维地图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幼儿把复杂的数据信息结构化,促使幼儿阅读理解与记忆。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幼儿阅读教育水平,探究幼儿阅读教育中思维地图的应用策略尤为重要。
一、 思维地图概述
思维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其展现方式更加直观、清晰,以视觉化的方式助力学生自主组织和呈现信息。其应用元素有符号、文字、颜色以及图形等,通过这些多元的元素呈现,可把复杂的信息结构化,让幼儿自主思考、记忆与沟通。思维地图不仅可以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还能在创意拓展、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以及个人学习等不同的领域应用。常见的思维地图有流程图、概念图、泡泡图、组织结构图、鱼骨图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人们不仅可以清晰、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还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做出科学决策。
二、 幼儿阅读教育中思维地图的应用优势
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思维地图,可让幼儿以图形化的方法自主组织、理解信息,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同时,基于思维地图,幼儿可更好地记忆、回忆阅读内容,自主提取视觉化的记忆线索,并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记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除此以外,思维地图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还可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有限,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思维地图,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与示范。教师在设计、应用思维地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化特征,确保思维地图应用能够适应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能力,还可为幼儿后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幼儿阅读教育中思维地图的应用
(一)基于主题探索,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思维地图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可让幼儿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组织主题相关的概念、关键词,可让幼儿清晰地了解主题内容的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直观、清晰地把握主旨脉络。同时,基于思维地图引导幼儿主题探索,还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在绘制、观察或者描述思维地图时,幼儿要思考和联想特定主题,由此,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主题兴趣,还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时,教师可基于思维地图组织、引导幼儿探索主题,将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教师可引导幼儿一起绘制角色泡泡图,列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大灰狼、三只小猪,并为每个角色留下不同的角色描述空白,让幼儿在后期阅读的过程中对故事角色性格特点、行为以及作用进行探索和说明。教师还可为幼儿准备情节梳理的流程图,使幼儿基于故事的起始,深层次地理解故事的结构以及事件的因果关系。接下来,准备阅读教育中的思维导图,引领幼儿基于不同的主题讨论故事,如家庭、智慧以及勤劳的重要性,引领幼儿思考此主题是如何在故事中体现的,并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若想进一步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还可准备概念图、空白泡泡图,让幼儿基于主题探索和补充,强化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记忆。
(二)基于角色分析,做好阅读中的应用
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离不开决策分析、故事回顾。为了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深入地理解、吸收此类信息,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思维地图。基于思维地图,让幼儿可视化处理各类信息,促使其理解故事中的结构、角色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教师在构建思维地图时,还可引导幼儿一起分析和组织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而思维地图的开放性、多样性,可让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重建和分析故事角色,进而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小王子》为例,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思维地图分析故事角色,如气泡图,教师可在中心处放置“小王子”等角色名称,在周围设置不同颜色的气泡,让幼儿描述此角色的形容词,如“负责任”“好奇”“纯真”等,也可结合故事中玫瑰、飞行员以及狐狸等重要角色重复此步骤。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双气泡思维地图,引领幼儿将两个不同的角色进行对比分析,在两个不同的中心气泡中分别填入两个角色的名称,在两个气泡的连接线上,标出两个角色的异同点。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幼儿共同梳理流程图,一起描述不同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事件的顺序,比如,小王子的旅行路线是基于星球出发,访问不同的星球、地球,最终返回自己的星球,可让幼儿对整个故事脉络有一定的了解。若想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教师还可引入流程图,引导幼儿共同分析角色决策的不同影响,比如,小王子在不同星球中的经历,美克星球中的居民以及行为是怎样影响小王子的看法与成长的。以上思维地图,教师可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填写,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感受。由此,不仅可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还可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故事复述,做好阅读后的实践
思维地图属于图形化的一种工具,其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主题脉络复述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基于思维地图,幼儿能够把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地点以及时间等主要元素以视觉化的方式组织和串联起来,让幼儿可以清晰、直观地识别与理解故事的结构、起始发展、高潮结局。例如,在阅读《小红帽》这一故事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如奶奶和猎人、大灰狼、小红帽等,询问幼儿最喜欢哪个角色并说出原因。接下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展表演,由此,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而后可引导幼儿基于故事的流程图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场景、角色和发生的事件,如小红帽在森林中行走、大灰狼是如何扮作奶奶样子的等。由此,不仅可以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还可在复述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道德教育、生活技能。
(四)基于情感体验,做好阅读后的反思
思维地图这一工具的显著特征则是图形化,其可引导幼儿在阅读后自主反思,强化情感体验。在反思的过程中,幼儿既能够可视化阅读内容中的重要信息、情感反应,还能加强幼儿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幼儿阅读理解的综合体验。例如,在阅读《快乐小王子》时,教师可引领幼儿回顾整个故事的概念图、流程图,提取、梳理故事的主要角色、主题与情节,还能更好地追踪故事的发展。基于情绪思维地图彰显故事中不同事件引起的情感变化。如快乐王子的慷慨与无私,对人民以及朋友的关爱与忠诚,可为幼儿树立榜样。在反思过程中,可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故事中快乐王子和燕子之间的友情十分珍贵,教师可引导幼儿反思自己身边的朋友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维护友谊。基于思维地图反思这个故事,可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悲伤、快乐还是同情,都能让幼儿在故事中吸取教训,把这些情感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基于词汇学习,增强阅读效果
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应用思维地图,可让幼儿直观地理解、记忆各类词汇,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应用思维地图时,可选择概念图、气泡图、分类图等不同的形式分类、连接词类词汇,让幼儿进行联想补充、分支连接。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思维地图还可让幼儿预测与判断,将新词汇和已掌握的词汇连接,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内化与应用,还能有效提升幼儿阅读的质量及效果。例如,在阅读《会飞的抱抱》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地图增强幼儿对词汇的学习,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创建故事地图,把故事的关键情节、角色以图形或者连接线的方式表示出来,用一个圆圈代表故事的主角,用箭头指向主角和其他存在互动联系的角色或者事件。通过此种方式,幼儿能够了解到故事的组织结构,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可用词汇地图进一步凸显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在《会飞的抱抱》中,教师可挑选和情感、拥抱以及飞行等相关的词汇,选择不同的形状或者颜色标记出来,给予幼儿视觉提示,从而加深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思维地图开展进一步的词汇拓展与应用。例如,基于“飞行”这一主题,让幼儿思考、讨论和飞行相关的其他词汇,其中有“自由”“天空”“翅膀”等。由此,幼儿不但可以学习更多的新词汇,而且可以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当幼儿掌握思维地图的整体结构和脉络时,可进一步引导幼儿自主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如《会飞的抱抱》中的人物角色、主题内容,让幼儿能够了解到这个故事中特别的信是拥抱,并用箭头的方向一步一步指向传信的人物角色,让幼儿通过联想与回顾,尝试在思维地图中根据顺序贴上不同的人物角色,并简单描述事件或者行为。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及效果。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探究幼儿阅读教育在思维地图中的应用极具现实意义。幼儿教师要意识到思维地图对幼儿阅读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个体化差异,开展思维地图的主题探索、角色分析、故事复述、情感体验等,从而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幼儿后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梦珂.让思维可见:思维地图在绘本教学中的运用——以大班《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绘本阅读为例[J].好家长,2024(23):52-53.
[2]殷倩珍.思维地图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以大班主题活动“从百草到中医”为例[J].好家长,2024(2):44-45.
[3]周紫祎.基于竹林区资源的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以大班项目活动“地图”为例[J].华人时刊(校长),2023(12):120-121.
[4]许辰,王海英.从形到意:利用“四式三点”支持幼儿使用思维地图[J].早期教育,2023(22):10-12.
[5]李晓霞.思维地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7(2):45-50.
[6]周颖.思维地图在幼儿英语启蒙绘本阅读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21(2):81-84.
[7]申灵灵.利用思维地图提高学前儿童视觉素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吴琼(1991~),女,汉族,山东东营人,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