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24-12-17 00:00:00李雁
考试周刊 2024年45期

摘 要: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将各种数学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大幅度提升。对此,文章分析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5-0083-03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与落实,教育部门对各个学段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当下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而互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策略尤为重要。

一、 互动教学法简析

互动教学法指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学习主体可以实现平等的沟通、交流、讨论,通过理性讲解、辩论等方式实现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由此,可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还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法,可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能够让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相较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

二、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能动性。创新性的互动教学可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实践。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竞赛以及游戏等方式高效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同时,在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中注重创新还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互动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要自主观察、分析、思考、提问以及讨论,从而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另外,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互动教学创新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往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被动。而互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有深入的了解,还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及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教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会通过团队协作、分组讨论等方式思考、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策略

(一)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构建数学互动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全面发展。而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实现此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程目标,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多元化的问题情境,而后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互动,由此,可构建数学互动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知识。新课标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学生创设与函数概念相关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气温变化的视频或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和生活相关的函数应用实际问题,如“如何依照气温变化合理调整空调的设定温度”,此问题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还能将函数概念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引发共鸣、启迪学生思考。数学教师可根据“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的目标,如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三要素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递进性的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的三要素”“如何表示一个函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等方法,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函数的概念。由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构建良好的数学互动课堂,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

(二)选择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概念性和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互动实践、创新探索,由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互动探究,还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梳理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将学生分组,保障各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层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同时,数学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学习内容和合作任务,让学生分别探究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坐标变换的一些规律等。在设计任务时,数学教师要注重任务的挑战性、层次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欲,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高效互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教师可让小组成员选出小组代表展示和交流成果。在交流时,学生之间能够彼此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与思路,不仅可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碰撞思维火花,从而促使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

(三)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实时互动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构建互动课堂时,要与时俱进地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智能化绘图软件、线上教学平台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两条直线”时,数学教师可结合章节主题,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截距、斜率等基本概念,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垂直的判定条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可提前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此来为动态演示、课件展示等做准备。而后将在线教学平台、数学软件准备好,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前,数学教师可借助投影仪,为学生展示和两条直线相关的双杠、铁轨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后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出新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时互动,借助GeoGebra软件绘制两条直线,引导学生随意改变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并观察直线的变化,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从而能够掌握截距和斜率对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而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软件绘制多组平行、垂直的直线,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互动和交流。数学教师也可借助互动平台,让学生针对某个案例或者问题开展在线讨论,如“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等,引导学生交流、疑问,而后由教师总结性地回答,此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实时互动,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互动平台中还具有实时测试功能,数学教师可利用平台发布实时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题目完成、上交,而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适当地做出重点补充和讲解,引导学生实时互动,从而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点。

(四)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构建互动数学课堂

为了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互动,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精心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掌握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还能使高中数学互动教学课堂的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学习“数轴上的公式基本公式”时,数学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性质、灵活运用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开展计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选出代表负责协调总队成员,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以及奖励机制,而后开展“数轴探险”。数学教师可随机抽取题目卡片,数轴上表示5和-3之间的中点,也可以是在数轴上找到距离原点三个单位长度的点,引导各小组结合题目卡片、快速讨论、确定答案,而后把答案贴在数轴图上,从而能够将数轴定位。接下来数学教师可继续抽取题目卡片,卡片和数轴相关的运算题相关,如计算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数轴上表示2和-3的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计算,并把答案写在白板上。而后让学生开展数轴挑战,如让学生找到所有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等,由此可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互动实践的过程中交流和讨论,从而构建互动数学课堂,实现这些目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互动教学法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入信息化技术以及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由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互动和交流,从而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生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高考,2024(17):9-11.

[2]李航.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教育文汇,2023(11):45-48.

[3]帅军.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十二),2023:375-378.

[4]朱秋永.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7):86-88.

[5]王朝阳.三角换元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2(24):47-48.

[6]李娟.快乐教育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创新策略探索[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21:206-207.

[7]后培青.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4):187-190.

作者简介:李雁(1975~),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沂源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