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整体感悟,统整学科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基本学情和教情安排单元教学任务,结合小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和生活实践经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确保学生享受单元学习的全过程。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相对应,旨在强化学生的联想、想象及整体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入感悟和理解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并大胆自信地表达个人的独特体验和深度思考。
在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理性分析文学阅读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整合报告文学、剧本、散文及小说等文学体裁,引发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产生愉悦的精神体验。在指导学生创意表达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突破经验思维和定势思维,主动参与书面创作和口头表达,学会感知美、理解美和表现美。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整体感悟
在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学科教材编排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囊括了多个学习任务群,单元主题较为鲜明。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回答了“怎么学”的问题,强调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理解,要求教师结合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及不同学段文学教学的关联性,组织开展前后连贯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系统学习和整体学习助力。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整体感悟越来越强,不再局限于机械式的文本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感知阅读情境,围绕学习主题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出色地完成听说读写学习任务。由此不难看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整体感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统整学科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着手,将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及写作相结合,聚焦于综合性学习这一核心板块,统整课程内容,实现零散知识向整体知识的顺利过渡。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囊括了多个学习板块,涉及不同的情境任务及学习主题。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先导,精心设计任务情境,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确保学生实现乐读、善读和创意表达。
(三)有助于回归审美创造价值的定位
在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学阅读的娱乐功能逐步被削弱,审美价值更加突出。教师结合学习任务群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创意表达能力迅速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育人效果有所增强,审美创造的价值逐步凸显。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研究
(一)兴趣先导,精心设计阅读情境
为了提升单元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活动时,应创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认真阅读和创意表达,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在阅读多元文本时极易出现认知阻碍。教师应创设趣味十足的阅读情境,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深入感悟作品描绘的场景,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整合多元阅读情境,凸显情境主题,并将其与单元主题相对应,按照由浅入深、由静到动的顺序创设阅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深入感知阅读情境,揣摩情境背后的思想哲理。
(二)整体感知,重视学生想象体会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想象体验,组织开展朗读活动,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让学生在静心阅读和自由想象中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教师应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及语言着手,放慢教学节奏,主动回归教学正轨,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及自主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组织开展“四季的歌”任务群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品味秋天”为起点,引导学生流畅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说出课文所描绘的秋景以及动物,让学生聚焦“一片片”这一叠词发挥想象,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深入体会秋高气爽、落叶飘零的美景。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观察课文插图,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秋天与自己心中的秋天进行对比,感受秋天的独特景致。
(三)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审美热情
为了保证最佳的单元教学成果,在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感受阅读情境。审美需要是一种较高的精神追求,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文学阅读极具审美属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阶审美思维。教师则应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多元语文要素,灵活切入生活化元素,为学生的文学审美做好铺垫。如最新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在初次阅读时,学生难以深入领悟文本描绘的山水之景,但是学生能够联系个人的旅游经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开展话题讨论活动,围绕“我眼中的好风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唤醒学生的旅游体验,还可以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景图片和视频,打造可视化课堂,鼓励学生与前后桌分享自己的旅游体会以及看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利用创造性的语言描绘美景,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悟。在自由分享以及认真聆听中,学生的精神体验越来越深刻,促进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兴趣及审美热情,顺利进入阅读情境。
(四)任务导向,有效整合学习资源
为了实现阅读向表达的顺利过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支架,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整合优质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创意表达的积极性。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任务时,教师应综合考量基本学情,分析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了解学生在文学阅读中的真实感受,结合学生的情境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设计难易适中的阅读任务。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策划国庆活动”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及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二次品读《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及《开国大典》,将“最美童声颂祖国”“开国大典小主播”及“多彩活动成果展示”等典型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实现学习任务群与学生生活实际、阅读情境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大胆自信地与他人交流情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实现创意表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比较复杂,难以立竿见影。教师应立足学生视角,协调平衡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文学阅读以及创意表达的全过程,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