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间活动的问题审视和实践路径

2024-12-16 00:00舒瑶韩金明饶子龙易建斌
体育教学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小课间时间的优化延长,小课间俨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关切和改革要点。本研究基于小课间活动的现实问题,从身心健康促进视角对小课间活动的现实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小课间活动的实践路径:挖掘学校资源,增添小课间活动可能性;融合多方巧思,实现小课间活动多样性;做好统筹管理,保障小课间活动安全性。

关键词:小课间;身体活动;问题审视;现实需求;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69-02

新学期,小课间时间的延长成为了不少学校的“标配”,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内蒙古等多地明确规定小课间的时长从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小课间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织形式,指两节课之间大约10~15分钟的短暂间隔,起到了调节身心、缓解压力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课间圈养”“静悄悄的小课间”频频出现,小课间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身体活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也是小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小课间活动的现实问题,从身心健康促进角度对小课间活动的现实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小课间活动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小课间活动的丰富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小课间活动的问题审视

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报道了课间自由活动变“圈养”、“小胖墩”和“小眼镜”增多的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报》对1908名中小学家长进行了调查,其中有75.2%的受访者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从2019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文件,对小课间提出明确要求,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出现偏差。2023年10月,山西晋中的一位教师发视频声称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近七成学生不出教室,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共鸣。一些学校强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对小课间却避而不谈,一些教师对课间活动虽然不明确禁止,却表现出“不建议”“不鼓励”的态度,让学生顿时“心领神会”。小课间问题的背后是学校的安全焦虑,学生们在课间追逐打闹,自由玩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的课间踩踏事件。除了安全考量外,课间时间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浙江衢州衢江区实验小学的很多孩子坦言,课间10分钟用来上厕所、接水差不多刚好,但确实没空玩,上下楼就要四分钟,踢球踢到一半,铃就响了,又得赶回去。即便课间时间短,有很多教师仍然在课间争分夺秒,上节课怕落下进度而拖堂两分钟,下节课怕学生进入状态太慢而提前两分钟上课。安全焦虑、时间焦虑、学业焦虑等让小课间的应有之义难以体现。

二、小课间活动的作用

2024年8月3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1],明确指出要优化课间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丰富课间内容,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环境。小课间不仅是学生放松休闲的重要时光,更是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需求。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小课间活动可以增强体质、间断久坐、防控近视等。一项国外研究显示,即使在课间进行轻微活动也能达到1/3推荐的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的风险[2]。小课间活动是学生在学校间断久坐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减少久坐行为和增加身体活动,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小课间活动对于近视的防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增加课间户外活动时间不但可以延缓非近视儿童的近视进展,而且对近视儿童的近视进展也起到了延缓作用,且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近视进展越慢[3]。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小课间活动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学业成就、社交技能等。学生们通过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注意力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代谢水平、久坐行为存在关联,研究显示学业成就与代谢水平呈正相关,与久坐行为呈负相关,并且不同的课间活动类型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同,有氧运动的效果最佳[1]。社交技能的提高也是小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既往研究显示身体活动与同伴关系呈正相关,参与身体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同伴关系,学生们在小课间活动过程中协同合作、自由畅聊,感受着同伴关系的美好[1]。

三、小课间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挖掘学校资源,增添小课间活动可能性

设计小课间的身体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场地和班级数量划分小课间活动场地,深度挖掘学校的场地资源,为小课间活动增添可能性。北京市丰台外国语学校有篮球场、足球场两块户外场地,同时对校内其他设施进行改造,除了以上提到的,还在会议厅外改造出风雨操场,门前的水泥地也被铺上草坪,变成低龄学童的活动场地。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空间,为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开放学校楼顶公共空间,如笼式足球场、体育馆等,为高楼层班级学生课间活动提供场地;将操场划分成不同区域,设计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学校文化资源的挖掘也是设计小课间活动的重要思路,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可以设计民族传统特色体育活动、在小课间活动中适当融入学校文化教育等。

(二)融合多方巧思,实现小课间活动多样性

丰富课间活动,首先,学校需要有巧思。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将下课铃声从原来的3秒变成30秒,提示教师结束本堂课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开始快乐的课间活动,对避免拖堂现象很有帮助。北京市平谷门楼中心小学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教研团队,开发“大小课间”运动课程、体育锻炼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精心谋划设计。其次,教师需要有巧思。北京市石油附小各年级教师巧妙利用校园里的各处空间,精心设计了习惯养成、角色体验、探索自然、自主阅读、益智游戏、阳光运动6种课间活动,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师结合“认识平面图形”的知识优化设计了“跳房子”游戏,由学生用平面图形拼接不同样式的图案,不同图形对应不同的运动方式,单脚跳、双脚跳、单手触地跳等等,既增加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再次,学生需要有巧思。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把小课间活动设计权交给学生,不同校区的学生以不同形式设计课间活动:帽儿校区低年级开展了“小芝麻”谏言活动,孩子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自己的课间做主;织染局校区以“你好一刻钟”为主题,引导学生绘制出“我心中的课间”;高年级学生则开展“芝麻热议”,为课间活动出谋划策。

(三)做好统筹管理,保障小课间活动安全性

要想小课间活动玩得开心、玩得健康、玩得持久,安全保障必不可少。小课间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学校统筹管理,多方协同发力。首先,学校和教师是学生安全的守护者。武汉市长港路小学对教师值勤区域、岗位职责、时段要求进行合理划分,做到每天值勤教师必须佩戴值勤牌,课间按时到岗,加强巡视指导。学校德育部门还设置“值周安全员”,课间十分钟都有“值周安全员”和值勤教师出现在不同区域,维护课间活动秩序。其次,学生是自身安全的践行者。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建立课间安全制度,让学生轮流当“安全监督员”,激发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科学城北区分校设置了“小小安全员”,举着写有“靠右行、不追跑”等字样的安全提示牌,在楼道里提醒同学右行礼让、不追跑打闹。在楼梯间的拐弯处、洗手间门口、饮水机旁等关键位置,张贴着由孩子们绘制的安全提示语。再次,家长和社会是学生安全的保障者。家长应该给予学校更多的包容,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加强社会保险投入,为学生安全兜底。杭州市教育局针对课间安全风险顾虑,表示将健全完善学生保险体系,加强财政保障,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园)方综合保险投保率100%,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倡导家长购买学生(幼儿)综合保险。

四、结语

小课间时间的优化延长不仅是物理时间的延长,更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切和健康第一育人理念的落实。小课间是学生抛开课堂约束,自由玩耍的时光,起到了放松休息、调节压力的重要作用,学生们通过课间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同伴交往,提高课堂效果。如何设计合适、有趣、方便、科学、安全的小课间活动是值得多方思考和协同发力的重要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质量的小课间活动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 https://jw.beijing.gov.cn/tzgg/202408/t20240830_3785034.html.

[2]Ridgers N D, Stratton G.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chool recess:The Liverpool sporting playgrounds project[J].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5,17(03).

[3]Wu P C,Tsai C L,Wu H L,et al.Outdoor activity during class recess reduces myopia onset and progression in school children[J]. Ophthalmology,2013,1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重点关注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ZDGZ2024-03)阶段性成果】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100009)

(E-mail:ljshu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