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卡”为载体驱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型研究

2024-12-16 00:00严伟良
体育教学 2024年11期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四化”课堂要求之一就是“组织小组化”。本研究以设计小组“任务卡”为突破口,通过研究核心素养引领下合理、合情的任务内容设计、任务形式设计、任务标准设计和任务评价设计,驱动体育课堂学习的“真小组、真合作”,促进学生的“真提高、真发展”。

关键词:任务卡;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55-04

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不能仅仅是单一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习得,而应该是全方位地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同步转变。《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四化”课堂要求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和教学评价精准化,进一步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避免“形式化的小组”影响练习密度和课堂质量,本研究以小组的“学练任务”为突破口,包括任务内容设计、任务形式设计、任务标准设计和任务评价设计,使有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真实发生,促进课堂教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任务驱动:核心素养、任务和小组合作间的循环发展

新课标的六大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学过程更流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小组“学练任务”应包括任务内容、任务表现形式、任务标准和任务评价四个方面。一个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任务内容,符合学生学情的任务表现形式,可量化的任务标准和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方式,可以有效驱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学练氛围,使合作学习“真发生”,最终促进任务的有效达成。

因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任务和小组合作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在核心素养引领下进行任务和小组合作的设计,可以驱动小组合作的“真发生”,进而有效达成任务目标,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图1)。

二、任务驱动(任务卡):让形态化小组走向深度型小组

新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尝试和研究,体育课堂中也出现了分小组进行合作的练习,但似乎缺少一种载体,使合作停留在形式上而没能真正的发生,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情况不进行评价,学生对合作练习没有表现出相互交流、共同努力的意愿。

体育课堂中任务卡的使用(图2),使小组成员围绕练习任务卡开展练习,思考任务的关键问题,明确学练标准和小组目标,共同探讨、一起努力,以任务卡为载体促使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融合。图2是六年级《篮球运球+传球组合的练习方法1: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节课中运用的任务卡,可以看出任务中有2人小组和4人小组,使小组成员带着两个问题练习: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运球+传球的方向?怎样的运传球动作可以提高运传球的衔接?根据小组目标,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小组任务,并进行小组评价。

(一)任务内容:依“情”而定,用之有“效”

采用任务单的课堂模式主要是以小组成员自看任务单,自主合作练习,配合教师适当讲解、示范和巡回指导的模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任务单的体育课堂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经历了解、适应、接受和认可的一个过程,教师同样对任务单的理解和课堂运用需要一个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另外不同的教材或者同一教材的不同课型、课次对任务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其效果往往受学生对任务单课堂模式的接受程度、教师对任务单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不同教材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任务单的内容设置和运用要围绕“有效”的目标,依据“学情”“师情”“教情”而定。

如图2所示的任务单,内容是按照“学练三个一”进行的任务设计,也就是包含了课的所有基本部分内容。在本课中,笔者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任务一“左右手高低运球+双手胸前接地传球”的要求和说明,从开始观看到开始练习,花费的时间是3分钟,而有很多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很好地理解任务的要求;而该任务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练习和组织形式,通过教师1分钟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练要求,有序开展练习。由此反映该案例中学生对“任务单”的课堂使用较为生疏,教师没有尊重“学情”而选择了所有教学内容都以任务单的形式出现,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观看任务说明,降低了练习密度。没有看懂练习方法而进行的练习,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任务单在课堂中的运用也要循序渐进,在学生对任务单还生疏时,可以选择课的其中一部分使用任务单,如单一练习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在组合练习或比赛环节采用任务单;随着学生对任务单使用的熟练和教师对任务单运用的更深入,可以在课中完全采用任务单的形式,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二)任务形式:结合内容,灵活多变

1.“图示型”任务:利用图的直观

表1是一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2:一抛一垫》课中的其中三个任务,从该节课的任务卡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描述和对应的图示了解练习方法和要求。任务一:垫击固定球,任务二:自抛自垫球练习,任务三:接反弹球练习,这三个任务的技术动作要领相对简单清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文字描述和图示示例进行大致了解。这三个任务都是两人小组或者单人练习,没有复杂的相互位置调动,组织形式相对简单,因此上课教师结合课的内容特点,采用“图示型”的任务卡,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观看任务卡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课堂练习密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图示+示范型”任务:结合人与物的互补

“图示+展示型”任务是指该课任务的技术动作或组织形式相对复杂,通过任务单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示示例还不能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需要结合教师的示范,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任务的要求从而有效地进行练习。如图2所示《篮球运球+传球组合的练习方法1: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的任务单,任务栏只有任务内容和图片示例,学生看了此任务单不知道如何进行练习。如任务三:两人行进间运球+传球,任务4:四人行进间运球+传球,任务5:三传一抢比赛,这些任务的组织形式相对复杂,需要教师在学生观看完任务单后进行组织形式的示范,使学生能准确地知道该如何练习。

3.“Ipad型”任务:融合现代多媒体的优势

在课的技术动作或者学练方法较复杂的时候,采用“图示型”任务形式学生会难以理解,采用“图示+示范型”任务形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技术要领或者学练方法,但小组过多的集合与解散、讲解与示范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充分,练习密度降低,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如Ipad,将技术要领或者小组学练方法通过事先录制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教学视频,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篮球运球的练习方法1:行进间直线运球》一课,任务内容包括行进间直线运球触桶、行进间直线运球触桶绕桶比快、行进间直线运球触桶绕桶+投准和行进间直线运球触桶绕桶+投(比投准)。该课借助6个Ipad,将班级学生分成6组,将本课的任务拍成视频(包括练习方法、任务目标等)存放在Ipad内,小组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观看Ipad的任务视频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教师分别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任务目标:具体指向的量化目标

1.目标的具体和量化

如图2所示目标1:成功传球并接到球10次以上,目标2:行进间运球+传球成功10次以上,目标3:将球传出去,不被抢断者抢断,其中传球并接到球、行进间运球+传球成功、传出去不被抢断都是非常具体的目标,10次以上是将目标进一步量化。表2所示的任务单目标,相互抛接球30次、接住对方的抛球25次以上也是有具体指向的量化目标;两人抛球后接住同伴抛起的球8次以上、三人抛球后接住同伴抛起的球2次以上,这两个目标相比较于前两个目标,增加了条件限制即不同条件下的具体指向的量化目标。

2.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

因为任务单的运用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因此在任务单的目标设计中,必须包含小组的任务目标,同时也可以包含个人的任务目标。如图3所示目标5:三人竖直向上抛球后同时迅速移动接住同伴抛起的球2次以上,该任务目标是3人小组,每人各一球,同时向上抛球,迅速移动,3人都能接住同伴的球算成功1次,目标是2次以上。由此可见,该任务就是一个团队或者小组具体指向的量化目标。

如图4所示,任务目标为等级一(得1分):单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等级二(得2分):单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收腹吸腿+屈膝缓冲,等级三(得3分)单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收腹吸腿+屈膝缓冲+跳过垫上标志线,同时在方法中指出个人积分累计入小组,单双组互评。分析可知,该任务目标首先对个人掌握技术动作和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赋分,是对个人的分层目标;最后根据小组内各个体完成的目标进行累计积分,以检验小组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该案例就是在小组合作学练下的任务目标,既有个人目标又有小组目标。

(四)任务评价:有据可依、全面评价

对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本堂课目标达成度的即时性反馈,也是对教师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是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评的环节。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是在课中对学练表现好的学生说“好、你真棒、真厉害”等鼓励性词汇,在课的结尾对本堂课的学习要点进行回顾以及对课堂表现进行整体性的笼统点评,缺乏评价的针对性和客观性,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如何开展有效评价的方法。

依据小组任务单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小组的任务评价表,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组成员和整个小组的学练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课堂目标达成度,教师可以掌握各小组的学练情况并进行客观评价。如表3是六年级《篮球:运球+传球组合的练习方法1》一课的小组任务评价表,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运动技能外,还包括小组的合作表现、规则表现,体现了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有单个小组成员的评价,也有整个小组的评价。另外在评价表备注中说明合作表现和规则表现是由组员之间相互进行打分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依据此评价表,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目标、自己得分和其他小组成员得分,清楚地知道自己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教师可以汇总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掌握和评价各小组的学练情况,同时能判断课堂的目标达成度,以便进一步修正教学目标和方法。

三、任务驱动(任务卡):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成效展望

(一)破解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低的难题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是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的基本保障,但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过多,导致提高学生练习密度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任务卡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练,减少了教师讲解、示范的次数和时间,减少了学生队伍组织调动的时间,因此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练时间,但这也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水平程度、任务卡设计的合理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不结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情,任务卡的设计不合理,反而可能导致练习密度的降低。

(二)强化体育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传统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往往按照教案的流程有步骤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在全体学生集合讲解时往往是讲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共性问题,这样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差异性和有效性。在以任务卡为形式的小组合作学练中,体育教师可以深入小组进行巡回指导,对各小组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差异性的指导,大大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任务卡的小组合作学习,切实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思维,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不断体验和渗透;另外小组以任务卡为依据自行进行组织学练,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和睦小学 310000)

(E-mail:yanweiliang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