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且对教学变革时期教师的育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水平一(二年级)《支撑翻转的动作方法:不同宽度的支撑翻转》课为例,阐述素养导向下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思维,实现理解,进而培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养导向;小学体育教学;真实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52-03
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本次课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1],强调素养体现在未来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课标在“注重教学方式改革”这一课程理念中明确要求: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结合起来[1]。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3],要落实素养教学,真实情境显得尤为关键。在素养课堂中,教师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探究、实践的经历,从而实现概念性理解与迁移,有助于形成专家思维,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反观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1.情境缺乏整体性,情境链不明显,往往在课堂导入设置情境,之后便不了了之。2.情境缺乏真实性,常见于模拟情境之中,与现实情境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3.情境缺乏趣味性,进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导致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氛围较差。4.情境缺乏进阶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多面对同一个情境,造成优秀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突破真实情境设计中的误区,懂得创设更优的真实情境,从而切实地让情境为学生理解赋能,促学生素养的发展。本文以水平一(二年级)《支撑翻转的动作方法:不同宽度的支撑翻转》课为例,阐述在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以素材为源,促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情境的本质特征在于真实性[3]。在本课例中,模拟了“丛林探险”的大情境,显然这是贴近儿童情感与体验的模拟情境,其目的在于创造真实感。耳熟能详的《熊出没》《萌鸡小队》等动画片中有许多丛林探险的情境,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期待获得类似的角色与情感体验。故笔者在确定丛林探险的大情境后,尝试从生活中寻找原型的维度和渠道:多看涉及丛林探险的动画片、纪录片或儿童绘本,多去听听丛林探险的故事。笔者又进行如下的思考(图1),有了素材的来源和自我的发问,整个情境自然而然就真实起来了。
(二)以链接为要,促情境的整体性
真实情境有助于加快学生认知理解、促进学生情感认同[4]。情境不应只停留在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建立起情境之间的链接,形成并利用情境链逐步满足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究的需求,从而保障整节课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由图2可见,整节课基于丛林探险的大情境,安排具有结构化关联的8个子情境,让学生通过串联的子情境,理解并甄别“支撑翻转”,逐渐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支撑翻转动作,并将其在学、练、赛情境中得以运用。
(三)以纲要为本,促情境的进阶性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学练三个一”的要求是对新课标中“学、练、赛”理念在课时层面的体现,即在每节体育课中要设置单一身体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在本课例中,笔者分别设置学、练、赛情境,并将情境按照复杂性的递增进行安排,即围绕同一个概念(支撑翻转)设计多个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促素养不断的提升。另外,情境的进阶性还体现在挑战情境的创设中。子情境翻越大巨石是个挑战情境,较好地体现分层教学意识。在此子情境中,笔者选择了2个2号跳箱进行拼接形成一块“大巨石”。每个2号跳箱有长和宽,依次搭配,就形成宽+宽、宽+长、长+长不同宽度的“大巨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不同宽度的巨石进行练习,勇于挑战敢于探究,从而促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另外随着“大巨石”的宽度不断增加,就促使学生不断去思考:当巨石的宽度不断增加,我们如何改变动作,更快地通过大巨石?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可迁移的策略:在支撑翻转中,通过改变手撑远度、提高蹬摆速度和幅度可以有效地翻转过更宽的平面。
(四)以学情为基,促情境的趣味性
本内容适用的授课对象为水平一二年级学生,该水平段的学生个性活泼,乐于挑战,敢于尝试,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外在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过一年级滚翻与平衡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滚翻能力,学会了前滚翻、侧滚翻、平衡等组合动作,但是对于翻转的认知较少,且水平一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前庭器官机能较差,大部分同学对于学习翻转动作存在着一定畏难情绪。基于这个学情,在本课例中,笔者极力让创设的情境蕴含趣味性,主要包括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和故事情境,如深入丛林(评选最优探险小队)的比赛情境,从翻越小巨石到翻越大巨石的挑战情境等,并以教师的语言调控、探险音乐的介入、器材道具的运用、丛林动物角色的模仿、教师及时的评价等充分营造趣味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驱动学生不断自主、合作学习。
(五)以问题为导,促情境的目的性
追求理解的教学是具有目的性的[5],故教师在情境设计时也应以终为始,明确基于什么目标设置情境。根据不同目标设置不同的情境。
从表1可见,笔者设计相应子情境是基于特定的目的。在学翻越巨石方法的子情境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将支撑侧向跳跃和支撑翻转两个动作的对比展示,让学生知道支撑翻转动作的在丛林危急情境中具有速度快、通过面大的特点。在翻越小巨石子情境中,让学生模仿完成支撑翻转的动作,理解支撑翻转的概念,并能辨别什么样的动作可以被称为“支撑翻转”。在翻越大巨石的情境中,让学生在逐渐理解支撑翻转的概念后,通过增加一个2号垫的宽度进行不同宽度支撑翻转挑战,明白支撑点远度、提高摆动速度和幅度等对通过更宽的“巨石”的作用,这也是基于学生能力差异的分层设置。在翻越巨石后遇蛇子情境中,将支撑翻转+滚翻、连续支撑翻转以组合呈现,将单一练习置身于组合练习中以实现课时内容上的结构化,从而促进学生课堂学练及能力的提高。在深入丛林子情境中,让小组四个人各司其职,有指挥官、掩护者、练习者等不同角色,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丛林探险,进而评选出优秀探险小队,重点关注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积极参与、乐于助人、善于合作、敢于展示、懂得守规。总之,每个情境的设计都基于目标,更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问题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边思边学,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学会、会学、会用。故在本课例中,笔者关联真实情境链围绕教学目标、关键问题等设置相应的问题串(表2),驱动学生“思中学”。
当然,问题的设计在于课堂中的呈现。教师应基于真实情境的“真实性”,设计与情境关联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进行合理提问,让学生在启思下进行学练,并通过问答、讨论、书面任务单、评价展板等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思维外显化,且教师应根据观察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追问,以实现指导,促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技术的理解和迁移。
(六)以评价为导,促情境的实效性
在情境设置中,教师基于评价要素图(图3)注重用评价促学、评价促思、评价促练,以评价的精准性来确保情境的实效性。破除一言堂,将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借助学练标准,实现及时、有效、精准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基于解决关键问题、完成评价任务、聚焦评价标准(学练标准)的评价能力。
以本课例中翻越小巨石子情境为例,设置的学练标准:翻越小巨石,直臂支撑,横面翻转180°落地平衡,以达成该情境预设的目标,教师要注重用学生听得懂可判定的标准:其中较难理解的横面翻转180°可以让学生侧向站立开始,以髋部为基准,翻转前后髋部朝向同一面来判断。在本课一系列的情境中,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参照明确的学练标准后对同伴的支撑翻转动作及相关的练习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从而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动作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所学动作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
二、小结
笔者惊喜地发现,当小学体育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课堂变得趣味、高效,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思维也开始发散。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系列的问题:情境的延续性不够,课堂语言与情境的贴合性不够,情境下的关键问题和学练标准不匹配等。故要想在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前期还需要很多知识储备与能力掌握,比如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学练标准的能力、知晓技能完成方法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且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实践,摸索并总结出更优的情境创设之道,以真实情境驱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做中学”“思中学”“创中学”,从而促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4]蒋岭.创设真实情境,发展运动能力——体育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中心小学 324000)
(E-mail:5198879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