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路径研究

2024-12-15 00:00:00代亚梅
科技风 2024年34期

摘要:我校作为“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已推行实施3年有余,考前集训是主要的备考方式。但集训对教师和学生的体力和精神消耗非常大。在考核内容方面,幼儿照护的17个考点与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关联性较大。为提高学习的幸福感和考证的通过率,本研究以问卷法和访谈法针对考证过程中学生对幼儿照护证书的认识,考证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缺乏对考证系统、全面的认识,考前集训效率虽高但学习焦虑疲惫。最后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为例探索课证融通之路,以期规范考证过程和评价过程。

关键词:幼儿照护证;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证融通

近年来婴幼儿的托育照护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也是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依法逐步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2020年,国家将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列入国家第三批“1+X”职业技能等级的证书。研究发现幼儿照护初级资格证内容涉及安全防护、生活照料、日常保健、早期发展四大模块,“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内容涉及身体发育健康、营养膳食、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疾病预防五个模块。因此,幼儿照护资格证的前三个模块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且部分内容重复,笔者认为,既然二者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可以将它们融合起来。因此为避免教学资源浪费,提高课程教学和考证效率,本研究尝试将该课程的内容与幼儿照护考核的内容进行整合。

一、学生对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认识不清

整理问卷发现,参加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在考试之前对此证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虽有66.7%的学生表示了解,但仅仅停留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费用上。对于为什么考这个资格证,考这个资格证能够对将来的就业有什么帮助,能不能以后依靠这个资格证去找工作,学校有没有与这个证书相配套的校外实践教学场地等问题学生都是一知半解。学生大多数会说“学校让考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幼儿照护资格证的含金量认识不清,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二、幼儿照护资格证集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研究对幼儿资格证集训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满意,但接近40%的同学也有一些不满意。同学们表示本次集训应试特点突出。对于实操部分,有人认为实操项目复习时间短,不能把每个操作项目都实践到,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上手去做,最好可以让每位同学在复习时能上手去试;对于理论部分,有学生认为“理论机考题库太单一,希望教一些能记得住理论题的技巧”。大部分同学对集训的时间质疑,如有些学生觉得备考时间有些短,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实属不易,压力和焦虑情绪,会让身体非常疲惫,影响学习效果和心态。对于集训的方式,有37%的同学认为集体训练无法针对学生个人,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自己的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产生挫折和失望的情绪;长时间的集训可能会带来学习疲劳,一些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在实训场地方面,有学生认为实操场地偏小,教具不充足,学生施展不开。对于集训的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第三方评价组织,有学生提到资源库中的理论部分只有5000道试题,不能只刷题,还是要看书。实操部分学生反映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源不足,对于资源库中录制的实操视频,有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费劲,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因此实操部分的情境性不强,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

因此,调查集训时间、方式、材料、场地、课程资源是影响幼儿照护资格证集训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人对自身的复习策略进行反思,如有人认为没有给自己制订计划和目标,只温故而不知新;遇到问题没有大胆向教师提出并解决;复习阶段时间紧迫没有提前准备。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重视错题,缺乏考试技巧。综上调查给本研究的启示是考前集训可能不是最佳考证路径。

三、“1+X”证书制度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授课方式和内容急需调整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是幼儿保育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很少在课前给予学生学习任务,课中教师一般都是借助PPT和案例进行理论讲授。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动力、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幼儿照护资格证主张项目式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推动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获得照护技能。“1+X”照护资格证的实施,对学前儿童特别是0~3岁幼儿的照顾与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

在技能考核方面,幼儿照护证非常注重实操技能。“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这门课中也有安全照护、生活照护等内容,但缺乏实训场地、实训材料且大一新生见习机会少,就会使得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停留在大脑认知层面,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这门课实操部分的内容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够深入,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而且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以闭卷开展,侧重知识点的考核,忽略技能和过程考核。国家对托育照护人才非常重视,而在“1+X”背景下,这种考核方式是不科学、不全面、不准确的,不能真实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四、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考核点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融合的思路

(一)更新考证理念,树立课证融通的意识

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比较了解幼儿照护证的重要性,但有少部分学生的认知还是不够清晰,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1+X”证书制度的最终落脚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幼儿照护资格证对于0~3岁婴幼儿的照护要求非常精细和规范,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发展需要集中、系统地对于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介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这门专业课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但又与幼儿照护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关联度高。为搭建“课”与“证”之间的桥梁,本研究尝试用“加减法”的方式,以项目为依托,专业的部分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的部分内容根据幼儿照护证书的学习培训要求进行增减。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1+X”幼儿照护证的培训内容融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现课证融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小组探索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创造力、团队协作力等学习品质的养成。

(二)整合课程内容,建立校本线上教学资源库

本研究根据内容的关联性程度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模块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见表1)。共计是8个项目,37个任务,其中包括17个实操考核任务。接着尝试创建本校的线上理论和实操教学资源库,实操部分尝试让本校实操技能考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参加全区婴幼儿照护比赛获奖的学生参加实操项目的视频录制。理论部分在已有5000道试题库的基础上,扩大试题库的建设范围,从“幼儿保育”“0~3岁幼儿的抚育与教育”“幼儿照护”“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与教育”“学前教育学”等与幼儿照护资格证有关联的课程入手,共同研读教材,以找出重点的方式总结可能的考点,将其纳入本校幼儿照护理论试题库中。此外,将历年婴幼儿照护赛项和婴幼儿保育赛项的区赛和国赛试题进行收集整理,纳入本校幼儿照护理论试题库的线上资源建设中,以期完善线上理论试题库的建设工作。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前面师生的共同努力,后面考证的同学只需要将本校资源库中的试题做会和熟练即可100%通过理论考试。

(三)模拟问题情境,创设活力课堂

任何一种学习都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比如,我们要教授学生中毒意外伤害处理技巧,就应该在煤烟等有毒气的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毒气场合的。这样的课程不仅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还是共建的、全员参与感知、体验的学习。学生会在真实的环境中不自觉地紧张,认真、严肃、专注、投入,而这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用有效的方法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注重学习成果导向

过程性考核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组成。课前阶段需要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类内容提前传到学习通学习平台,有视频、测试题、案例等。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课前分数。课中根据小组合作展示情况给予课堂表现分,课后在学习通布置作业以及上课未完成的实操内容进行线上展示。此阶段教师可以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中的保育人员、教师、园长等,参与到课中和课后评价教学中来,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向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早教工作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期通过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实现学生对幼儿照护的重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与专业素养。而非只用一张期末试卷简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基于课证融通教育理念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堂教学活动实例

以“模块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为例,挑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中的“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内容与“1+X”幼儿照护初级教材“项目四中的幼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内容整合。整合后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熟悉并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2)能够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3)能在操作中关心爱护幼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教学活动过程如表2所示。

以上教学设计将课证融通的理念落地,过程性考核渗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环节,情境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直接感知和角色体验中掌握体格测量操作的技能,将本节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想要把每一个融合的任务做精做细是一个难题和挑战。本研究将继续探索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托育照护人才提供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明敏.“1+X”证书制度试点下“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0):161162.

[2]郭秋霞.学前教育专业“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现状研究: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36):9195+101.

[3]姜秀玲.“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幼儿照护》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22年度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项课题:“1+X”证书制度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整合模式研究——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XZJ2022X18)

作者简介:代亚梅(1989—),女,汉族,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