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形式的现代传播模式

2024-12-15 00:00赵科
艺术大观 2024年25期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需要与时代发展保持协同,这自然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现今,泛娱乐文化盛行,导致人们对传统戏曲文化重视不足,使得一些古老的戏曲形式逐渐淡出视线,被快节奏的时代所淹没。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利用科技手段确保其独特魅力得到保护、发展及展示,已成为戏曲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传统戏曲形式、现代传播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方法,期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戏曲;演唱形式;现代化;传播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5-0-03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保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戏曲是从最开始的舞蹈逐渐演变成大众所熟知的参军戏、角抵戏,最终发展为南戏、北杂剧等多个戏曲派系,近代更是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戏曲风格。由于戏曲在传播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不断变化,其传播形式也随着地域文化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的不断更迭,使我国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地方戏曲逐渐被遗忘甚至濒临失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才能保证地方戏曲文化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如何确保我国戏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戏曲传播和发展情况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戏曲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根据我国艺术研究院的调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戏剧种类繁多,记录在案的剧种超过300个。但是从80年代起,戏曲演出率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剧种一年都难有一次演出机会。科技手段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冲击,使戏曲的生态环境面对极大的压力并且惨遭破坏。查阅中国戏曲年鉴资料后也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能够保障日常演出和创新剧目的剧团不超过140个。由此可知,戏曲艺术的生产量正不断减少,一些公办专业戏曲乐团被市场淘汰,很难进行正常化演出,导致一些剧种面临失传的危机。事实上,我国已出台《关于发展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建议》以及《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

从戏曲的传播现状来看,因其艺术形式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传播难度较其他文化更大。同时,传播媒介电子化、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等多重变化,使我国大部分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很少有机会接触戏曲,使得戏曲在普及与宣传过程中很难形成广度和力度,人们也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今,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各种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戏曲则遭遇冷落和疏远。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主动探索全新的戏曲传播方式,积极将新媒体、大数据、新技术等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戏曲文化在新科技的带动下焕发新生。

二、做好传统戏曲形式传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和历史印记,反映了深厚的民俗、道德和社会观念。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在传承戏曲的过程中,可以将古老的文化智慧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下一代,通过学习和传播传统戏曲,年轻人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祖辈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年轻人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传统戏曲的传播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文化根基,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豪感。接触戏曲文化后,年轻人会加深对戏曲的印象,主动参与戏曲表演和戏曲知识的学习,切身感受传统艺术的美,并在实践中体会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具备较高的艺术教育价值

在艺术教育中,传统戏曲的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传播与弘扬戏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观看戏曲表演时,学生可以看到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等技能,感受到他们在训练时的艰苦以及顽强的毅力,有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如今,许多文化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和党的“戏曲进校园”号召,将传统戏曲改编为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教材,以更好地传播戏曲文化知识,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兴趣。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戏曲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其领略戏曲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同时,戏曲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此外,对于我国而言,戏曲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集体活动。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三)推动文化多样性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内容丰富,不同的地区也产生了不同的戏曲文化,这使得传统戏曲形式的传播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戏曲形式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传统戏曲形式进行大力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如果我们能做好戏曲的传播工作,便可使我国独特的戏曲文化在同质化的文化环境中脱颖而出,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的文化遗产,同时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文化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此外,文化多样性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人们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互之间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社会团结。因此,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社会和谐的积极贡献[2]。

(四)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传统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戏曲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通过发挥其独特优势,举办各类戏曲演出、艺术节和文化活动,不仅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还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涉及不同要素,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和音响等,如果我国戏曲得到良好的传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为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和艺术的创新。传统戏曲的复兴和发展不仅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3]。

三、做好传统戏曲形式现代传播的有效方法

(一)主动利用数字化媒体新平台

在现代社会,数字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方式,对于传统戏曲传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和在线直播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戏曲艺术,确保更多人接触并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1.做好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数字媒体与线下活动的结合为传统戏曲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这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戏曲可以通过线上直播演出,帮助无法到场的观众通过屏幕欣赏到戏曲的精彩表演[4]。这种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来自不同地方的观众能够实时参与,增加了戏曲的观众基础。比如,在大型戏曲演出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实现群众与节目的实时互动,观众还能通过评论区让观众分享自己的感受,形成虚拟的观众社区。此外,在线讲座和互动课程也是数字媒体与线下活动结合的重要形式。戏曲演员或学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观众讲解戏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还能通过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5]。

2.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数字媒体的互动性为传统戏曲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观众的参与感显著增强。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及直播平台等为观众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观看演出或相关内容时,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问题,利用即时反馈机制,促使观众与演出者、创作者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比如,在直播演出过程中,观众可以实时评论,与其他观众讨论表演,体验互动带来的价值感。此外,点赞和分享功能让观众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传播给社交圈,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自发的传播方式无形中扩大了戏曲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观众[5]。

3.保证数字内容更加多元化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为了提升传统戏曲的吸引力,需要融入多样的表现形式,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像抖音和快手这样家喻户晓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其便捷的操作和丰富的视觉效果,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通过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示戏曲的精彩片段,观众可以在几分钟内欣赏到戏曲的独特魅力。在短视频的剪辑过程中,可以重点突出戏曲中的经典唱段、精彩表演以及富有戏剧性的瞬间,利用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快速的节奏,激发观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戏曲故事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观看完整的剧目。除了表演展示外,短视频还可以通过创新的讲解方式来加深观众的理解。常见的方法包括结合动画或图文说明,简要介绍戏曲的唱腔、身段和道具使用,帮助观众快速掌握戏曲的基础知识。该方式也十分适合对戏曲不熟悉的年轻人,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信息,从而提高对戏曲的兴趣[6]。

(二)创新演出形式

提高戏曲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可以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合作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表现手法,还能吸引来自不同艺术背景的观众,扩大其受众群体。通过将戏曲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戏曲的唱腔与流行音乐或电子音乐相结合,为戏曲注入新的节奏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重音乐的创新,使戏曲更具现代感,从而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比如,在演出中,可以将传统戏曲乐器与电子合成器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效体验,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现代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舞蹈元素,为戏曲的表现增添新的维度。通过与现代舞团合作,使戏曲表演在动作和肢体语言上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现代舞的自由表达方式与戏曲的规范性相辅相成,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使角色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立体,从而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三)培养更多专业的戏曲人才

人才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有效传承和创新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结合时代趋势,培养既懂传统艺术又具备现代传播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在高校设立戏曲相关专业,开设戏曲表演、导演、剧本创作、音乐和舞台设计等课程,系统化地教授学生戏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同时,将课程设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和技术进行戏曲的传播和推广。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机会,丰富他们的经验。可以与专业剧团、文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演出、制作和推广工作。这种实践经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戏曲人才需要保持对新技术、新形式和新观念的敏感性。定期参与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才能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戏曲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缩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时代悄然兴起,各种新媒体在戏曲传播当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戏曲文化的传播已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逐渐向着现代媒介转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使其具备应对社会发展与变化的高水平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在演出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更多内容融入其中,最终保证我国戏曲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得以长久保留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平,刘琪.从恩施州传统戏曲和曲艺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民族大家庭,2024(01):35-38.

[2]匡秋爽.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审美需求的有机融合——京剧《智擒惯匪座山雕》的创编启示[J].艺术教育,2023(11):168-171.

[3]丁坤年.《戏宇宙》创新经典戏曲传播形式,挖掘传统文化“富矿”[J].中国广播影视,2022(24):126-127.

[4]谢晋.“互联网+戏曲”的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4):47-49.

[5]苗玉红.传统戏曲与绘画之间的意象同构——关良戏曲人物画作品的形式分析[J].艺术教育,2022(07):164-167.

[6]黄颖,李锶锶,高嘉诚.传统戏曲形式的现代传播模式创新——以南戏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3):50-56+98.

作者简介:赵科(1985-),男,江苏江阴人,专科,三级演员,从事锡剧表演(丑行)研究。